APP下载

新进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方法探讨

2017-01-10王禄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王禄生

摘 要 本文根据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与难点,针对新进教师提出了一套方法提升指导本科生科研的能力。根据实践经验,解释相关方法提出的依据与具体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本科生科研 新进教师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教育是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站,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讲,专业与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绝大多数同学的中学阶段是在数学、语文、物理、英语等少量几门课程的反复题海战术中度过的,不得不放弃了体验生活与工作的各种机会,因此本科阶段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与做事态度的关键时期。

现今的本科教育普遍采用大量上课、修学分的方式进行,某同学一门课程的分数通常是根据与其他同学的相对优劣决定的。在每学期都有大量课程需要学习的前提下,即使各门课程都非常突出的同学在任意一门课程中所掌握相关知识与其所提交的作业与报告也难以保证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科研工作需要的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需集中大量精力拼搏一件事情甚至一个细节,这正是现阶段本科生素质培养中比较缺乏的一环。因此,通过某些培养环节让本科生适当从事科研工作,将非常有助于弥补现阶段本科教育的不足之处,更能提升本科生的敬业精神与综合素质。

做科研其实是一种培养模式,并不是说只有学习刻苦的学生适合做科研,也不是说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必须专注于科研,但是,借助“本科生科研”这种模式却可以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即使是学习成绩普通且余力较少的同学,将他们与研究生融在一起、让他们与指导老师定期交流,也将有助于他们随时接受团队正能量的熏陶、获得精气神的培养。此外,对于有志于出国或在国内继续读研的同学来讲,本科阶段尝试性地从事一定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也可能让未来导师更好地认识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潜力,为接下来进入更好的环境深造并获得未来导师的重视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有不少同学表示非常希望本科阶段尝试一下做科研,但是感觉自己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充足,怀疑科研距离自己还非常遥远。也有一些同学希望通过参与导师课题来获得一项小小的科研成果,以期这有助于自己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但总听说“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因此担心自己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看不到回报。科研确实没有捷径,非常辛苦且可能做很多无用功,这与本科阶段的整体培养套路难以一致,也与大多数本科生对未来发展需要尽快体现出自身优秀之处的需求难以一致。那么,本科生应该如何适当从事科研呢?

事实上,同学们需要的首先是找到一个有能力并愿意带领自己进行科研的指导老师。而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应该能够认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出成果的微型课题,且需要经常为学生“披荆斩棘”,使其课题进展顺畅一些,增加其自信心以形成良性循环。鉴于此,新进教师可以是带领本科生科研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刚刚经历过博士、博士后阶段的科研熏陶,积累了许多想做却没有时间与精力实现的科研想法,同时,刚刚任教的老师一般都充满激情,有足够的精力与意愿积极地指导本科生。但是,新进教师同时也存在经验不足、公信力不够等问题。

根据作者进校数年来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的经验与教训,总结了如下一套方法,对新进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并提升本科生科研兴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尽早接触导师、唤起学生科研意识

顺利完成科研成果的首要前提是尽早开始。经验告诉我们,大一就可以让学生适当接触科研,比如:通过《通信导论》等课程或“入学专业指导”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本研究所的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进展情况,并让学生了解高年级师兄师姐有哪些通过努力在本科阶段完成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同时,还要跟他们讨论跟着导师做课题所需的知识储备等前提条件,以便让有志于在本科阶段就适当尝试科研的同学在大一、大二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新进教师的科研方向通常不被同学们所熟知,因此需要主动承担入学专业指导、班主任等工作,以便与大家增进交流,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自己。

大二与大三阶段应充分利用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方式为学生补充科研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要向学生阐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将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环节与进一步科研探索连贯起来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科阶段找准一个专业方向、跟定一个科研导师的必要性。经验表明,创新项目对本科生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适当拆解与降低课题的难度,充分发挥本科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有时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2专业课教学与本科生科研的一体化

教学与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共存共生的。不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其教学内容是死板的,年复一年地重复几乎相同的课程内容虽然在备课环节上简易了许多,却失去了课程的生机与活力。同样地,教学是老师的天职,不从事教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失去了将其科研课题与成果梳理清楚并向大家讲解清楚的机会,错过了将纷繁复杂的科研成果简化为初学者通俗易懂的知识的升华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让课堂内容变得前沿、生动、有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科研的理念与一些科研方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创新大作业、创新小报告等方法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创新大作业指的是学生在任课老师(或其研究生)制定的微型小课题中选作一题,这些小课题可以是实现某算法的编程题目,也可以是书写某课题或技术的调研报告。创新小报告指的是根据老师上课讲到的前沿知识或者学生自己在创新项目等培养环节中接触到的前沿知识给出自己的见解与创新思考。实践表明,学习刻苦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通常可以完成精美的算法程序、写出比较全面的调研报告或提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创新性想法。新进教师此前一般没有讲授过太多课程,所接课程大部分需要从零备起,这反而有利于将该课程的内容与自己的科研方向适当结合,许多课程从原任课老师转给新进教师之后,完全可能由于新进教师的改进与创新使这些课程焕发新气象。

3结合导师项目与课题方向确定研究计划

科研工作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对于任何一个课题来说,前人以何种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未解决的细节等等都是初学者应该学习与掌握的。但是,调研清楚一个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通常需要数月的专心投入,对于初涉科研的本科生来讲,很难在短期内对以上问题调研清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项工作。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是结合导师科研项目立项的需求与当前课题正在进展的情况,由导师帮忙确立一个相对比较恰当的研究方向与思路,先沿着该思路走一段,找一找科研的感觉,再逐渐加入并探索一些自己的想法。简言之,导师在本科生从事科研的起步阶段要将其“扶上”巨人的肩膀。新进教师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刚刚经历过博士、博士后的研究阶段,脑海里一般贮存了许多创新性想法,只是未必有充足的时间将它们都实现出来,指导本科生将这些想法完成并最终发表出来可谓顺理成章。

对于个别创新思维特别活跃且能力突出的同学,需要充分考虑启发其进行自主创新与为其设计好研究思路之间的辩证关系,沿着“中庸”的方式,让其游走在自己的思路与导师给予的思路之间。既要保护这些同学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其过度走向一个错误的思路而栽一个大跟头。本科生对科研探索失败的心理准备可能不足,一旦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发现自己的思路完全不靠谱的时候,导师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帮他们重拾信心。

4毕业设计成为冲刺成果的关键阶段

进行了有效的科研尝试,还需要一段相对较充足的时间将提出的创新性想法完善并采用恰当的数学、仿真工具进行验证,这项工作可以在毕业设计期间完成。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时间比较充裕的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有四至六个月的时间,少量自愿提前开始的同学则时间更为充分。可以让做科研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与研究生融合在一起,采用一种从形式上到实际课题进展都融入团队氛围的方式。这将有利于这些初学者充分学习周围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从而加快他们攻克技术难点的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论与专业技术技能上,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毕业设计期间导师需要给予频繁的指点,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时纠正合理性较差的思路以节省时间。本科生面对科研困难的心理素质一般不如研究生,况且他们也没有必须发表论文的毕业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导师注意观察大家的心理波动,通过讨论、谈心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给大家鼓劲。有时也需要身先士卒或者采用安排研究生帮忙等方式为他们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这样做可以提升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公信力,也可以提升同学们毕业设计阶段集中精力做出成果的信心与既来之则安之、绝不气馁的决心。

5毕业设计成为冲刺成果的关键阶段

科研的难点在于创新。与工程应用中的创新不同,科研的创新需要更强的理论基础,其竞争对手也必然具备更强的理论技能。对于本科生来讲,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课题方向的创新中超越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成果,其难度可想而知。经验表明,科研创新绝大多数都不是轻松完成的,总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反复煎熬与挣扎的过程。很多同学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表示,自己的创新性想法是在一段废寝忘食的经历中突然“蹦”到自己脑海里来的,也许这段反复煎熬与挣扎的过程便是通往科研成果的“黎明前的黑暗”吧。

科研的结果是对成果的发表,“半途而废”就像毒品,是一种沾染了便很难戒掉的极坏习惯,进而影响将来的生活与工作。俗话说,Publish or Perish,没有最终形成成果并发表的科研工作等同于枯萎与消亡。当然,由于完成一项有效科研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对于没有经验的本科生来讲,很多人其实都倒在了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这时,导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各种方式正确地引导大家坚持不懈,新进教师可以把自己博士或博士后阶段的心路历程作为实例多向大家讲解,让大家认识到这是科研的必经之路,也要让大家明白人生道路上也会有太多太多类似的“黎明前的黑暗”。那一刻,我们需要的是坚守,而不是放弃。

参考文献

[1] 俞林伟,施露静,周恩红.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历程、困境与未来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2] 董红军.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几点探讨[J].科教导刊,2015(11).

[3] 陈林飞,葛凡,吴玲.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若干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

[4] 叶楠,翟靖轩.大学生科研训练现状分析及成效提升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2015(1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