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种“心灵鸡汤”

2017-01-10任蒙

杂文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孔孟学说鸡汤

任蒙

眼下,儒家理论重受国人重视,以至颇有些“势焰熏天”的来头,有些媒体整版整版地推出研究、考证、讴歌孔孟学说的宏文,尼山顷刻又光芒万丈,孔孟学说又被渲染得“照亮五洲四海”。

看到有些地方在街头、景区、校园密集悬挂的孔孟语录,我忽然想到多少年来在青少年当中风靡不衰的“心灵鸡汤”。尽管我知道这是“大不敬”,并且为自己的肤浅深感自惭,但我仍然感觉那些语录与“鸡汤”真的没有多大差别。

比如,儒家反复强调“和为贵”,现代“鸡汤”里有句格言启发人们:“吵架需要两个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论语里说“不迁怒,不贰过”,后半句是希望人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现代“鸡汤”里说,“成功有个副作用,就是以为过去的做法同样适用于未来。”孔孟反复劝导人们要坦坦荡荡做君子,讲真话,不做小人,远离小人,这意思“鸡汤”里也有:“说真话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记得你曾经说过什么”,还说“把别人拉下来时,你肯定也在下面”。 孔圣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赞扬其弟子之贤,能够安贫乐道,而有句“鸡汤”说,“垄沟里刨食的是条好汉,病床上数钱的是个傻瓜”,既开导人正确对待钱财,同时又教人如何自强不息。再如,圣人反复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而“鸡汤”里这类名句也很多,还有从外国“鸡汤”中引来的,如那句“语言最完美的形态就是行动”等等。“洋鸡汤”里还有“重复是学习之母”,不就是孔圣讲的“学而时习之”吗?

只会杀鸡煲汤的老奶奶不知道什么“子曰诗曰”,更不知道“心灵鸡汤”,可她懂得“将心比心”,比咱们讲解一上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数还少一半哩。

儒家强调“孝悌”,于是《二十四孝》又火了,有的高等学府将其制成雕塑或宣传画陈列于校园。其实,古人那些卧冰求鲤、戏彩娱亲、郭巨埋儿之类的道听途说,鲁迅在世时就给予过尖锐讽刺,如果说眼下还有多少大学生被其感染,不是让人笑掉牙么?其实谁都明白,那些荒诞发霉的故事肯定不如学生们手机里的“微信鸡汤”更吸引人。

“心灵鸡汤”教人明理、励志,其中有些励志故事虽然也很蹩脚,但不至于像《二十四孝》中有些事例这么荒唐。所以,我从来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低估或者讽刺它。

不可否认,儒家学说中有些“正能量”的成分,但并非那么博大精深,历史上一直有人要将其神化,所以它才“博大精深”。

不难想象,一罐“鸡汤”经过两千多年精心熬制,并且由历代帝王亲任“工程总指挥”,以寒刀冷枪严加护卫,集结一代代顶级学术精英仔细搅拌,精心粉饰,反复包装,无所不用其极,这罐汤早已被熬成“神汤圣水”了。

孔子的言论,原本是他死后由其众多弟子辑录成书的。由于书写条件的限制,弟子们恐怕只能依靠各自的记忆,来完成这项在后人看来“至高至伟”的思想学术工程,当初的整理过程就包含了他人的“再创作”。

说“圣汤”比“鸡汤”高贵,还在于久远古代的语言极其简练,简练得几近谜语,给后代学人留下了研究解读的足够空间,让无数代人去猜测和揣摩。直到如今,还有一些学者苦心孤诣地对“有教无类”等名句做出不同解读。

儒家学说使我感到神奇、感到惊叹的,还是它那不可想象的“烹制”过程。然而,无论其烹制工程怎样浩大、怎样神圣、怎样漫长,怎样将其中有限的智慧进行无限放大,其实质仍是一罐“鸡汤”。

秦始皇反感儒学,过分相信自己手中的长矛和鞭子,将全国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劳动力驱赶到几个大型工地上,可他刚一咽气,帝国就崩溃了。率先挺身反秦的陈涉为了服众,授意他人在暗夜里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可这种忽悠的水平未免有点“小儿科”。因此,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不辞辛劳,亲自到曲阜去拜孔。刘亭长不是读书人,本来也很讨厌儒生的,但他看中了这罐“鸡汤”的妙用,懂得细火慢炖的道理,他要让天下臣民年年喝,月月喝,天天喝。果然,到了他的重孙刘彻手里,将其他不同味道的汤汤罐罐全砸了,就留下这一罐清汤,让国人喝了两千多年,竟然越喝越有滋味,以至今日还抱着这只汤罐子不放。

儒家理论为人们指明的理想境界是“修齐治平”。其实,所谓修身齐家,普通人还可以勉强往上挂靠一下,至于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杨坚、李渊、赵匡胤作为朝廷重臣,他们确实平了天下,可都把天下“平”到自己家里了。还有更多的人没有如此去“平”,要么是没有机遇,要么是没有胆量。

还有,民间没有那么多人仇恨到“杀爹”的地步,即使杀爹成功也难逃朝廷律条的惩处;而宫闱深处的“弑父”者却屡见不鲜,因为弑父一旦成功便能登上大位,所有人都立马跪伏下来山呼万岁。帝王宝座奇妙无穷,想得到什么就有什么。仔细想想,“圣汤”里堪称精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只有对臣民能够起些药效功能。

说到这儿,就不难理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何对孔孟学说情有独钟了。他们乐此不彼地热衷于这罐汤,将其奉为“官学”,其实要贩卖的是“君权神授”,是忠君意识。所以我说过,“独尊儒术”两千多年来,孔孟“金口玉言”中凡是对帝王有利的,早已“百分之一千”地贯彻执行了,而对百姓有利的寥寥数言,却基本上流于空谈。

我还说过,儒家理论中的一些“小道理”是正确的,而“大道理”基本上都荒诞不经。如果说这东西具有无尽的韵味、无限的力量、无穷的价值,不是犯迷糊,也是别有用心。

国学大师章太炎当年满怀热情地投身反清革命,当代大儒梁漱溟一生都在呼唤民主法治,近年某个哲学教授应邀介绍国学,是先从国学中的许多糟粕开始讲起的。这些,为我们怎样正确对待国学提供了榜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儒家理论回归到它本来的、正常的学术位置。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掘地八尺还散发着浓烈的儒家气息,因为它是历史,是文化,是学问。所以,我在讲堂上希望大学生们不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努力去学习国学,不掌握儒家理论,就无法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童 玲/图】

猜你喜欢

孔孟学说鸡汤
更 正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DIY鸡汤
蓝天白云映照孔孟大道——记济宁市公路管理局治理公路扬尘助推环境改善
有联大家改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鸡汤热线
好玩的小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