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教学的三点体现

2017-01-10丁红梅

南北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物理教学

丁红梅

【摘 要】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学科当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展示,来让学生更为直观、透彻的解读和掌握物理知识及其相关的物理原理,进一步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师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16

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通过画面、声音强调、动画效果(比如在重点概念上通过动画效果来加着重符号)来突出;抽象的物理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也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等形象的展现出来。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直接经验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无法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因此,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展现实况,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扫除障碍。例如:在教学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制作了相应的Flash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件使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的知识,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又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更能充分的理解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及像的大小和物距的关系,我利用相应的Flash教学课件进行演示,由学生给出焦距,然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这样在同一画面下对比演示成像规律,使所探究的规律一目了然。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反复重现同一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改革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大气压存在时,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抽气机逐渐的抽取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对拉,以此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1.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频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假呀,好假呀。”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了实验探究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物理的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迅速有效地发展起来。教师充当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提出主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一个物理人,能遵循社会的规律,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从生活中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是物理素养锻炼人思维能力的明证。例如初中电学学习之后,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装饰自己的房间。串、并联知识轻而易举地被理解,电路图整洁美观、横平竖直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家庭电路的零、火线的区分被应用在电器的安装上。

实验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物理教学思维的改变,引起了物理教学的进步。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教师都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是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碍了物理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学生顺着实验步骤,纠正偏差,理顺过程,总结物理规律。2.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教师感受传递知识的轻松感。这是我们渴求的“互补”性教学方式,促使整个物理教学的改革。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素材,顺畅的教学程序,知识的地区无差异性,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多媒体灵活应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方式弥补了单纯教学方式的缺陷,开拓了实验探究新方式,节省了探究时间,提高了探究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物理教学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功能及方法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