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与审计机构变更问题研究

2017-01-09牛艺琳

会计之友 2016年23期
关键词:审计意见上市公司

牛艺琳

【摘 要】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进入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并行的制度模式背景,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变动趋势及年报审计机构和内控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及评析。研究发现: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内部控制非标准审计意见呈上升趋势;审计机构变更信息报备中,前任审计师比后任审计师更加接近于真实。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寄望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更完善,发展更健康。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审计意见; 审计机构变更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103-04

引 言

2002年,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难题,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法案》,第一次要求公众公司聘请审计师审计“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该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4月15日五部委又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至此,我国证券市场真正进入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并行的制度模式。

本文正是在这种制度模式下,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变动趋势、年报审计机构和内控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及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向证券监管部门提出参考性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更完善,发展更健康。

一、文献回顾

(一)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控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本身以及资本市场上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优劣[ 1 ]。这里的审计意见,显而易见指的是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说明审计意见是有信息含量的。信息含量是指信息的有用性,即某一信息集的公开披露是否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2 ]。

由于内部控制,特别是与财务报表可靠性相关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是有信息含量的,那么,可以合理地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也是有信息含量的。

相关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印证了上述说法。张继勋等基于心理和行为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发现,内部控制否定意见降低了个体投资者对公司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信心,同时,不同性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对个体投资者的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信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3 ]。潘芹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分析,并基于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有显著的影响[ 4 ]。

综上所述,无论是年报审计意见还是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在证券市场都具有信息含量,都会对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数据笔者发现,我国的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近年来持续下滑,而内部控制非标准审计意见却是持续上升,值得研究。

(二)审计机构变更报备

到目前为止,关于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少,见诸报端的居多。

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前任审计师和后任审计师报备审计机构变更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上市公司是否有不合理的原因解聘事务所,比如“购买审计意见”等。自报备信息以来,问题渐渐凸显,这一监管举措似乎也在接受着拷问:报备审计机构变更信息的价值有多大?同样也值得思考。

二、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变动趋势

(一)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变动趋势

表1为2005—2015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变动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5—2015年,(1)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和2015年稍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近四年的比例维持在3%~4%之间。(2)带强调事项段及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变化相同,其中2014年和2015年稍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近四年的比例维持在2.2%~2.9%之间。(3)保留意见的比例不太稳定,相比而言,有所反复,近四年的比例维持在0.5%~0.9%之间。(4)无法表示意见的比例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也时有反复,近四年的比例维持在0.1%~0.4%之间。

从上述分析发现,无论是随着审计意见类型的严重程度加大非标准意见的比例在下降,还是上市公司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一直逐年下降,可能的原因是:(1)由于各方监管者的严格管制,财务信息编制者更加关注年报的真实性和公允性;(2)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更为谨慎,因为审计意见是有信息含量的;(3)不排除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因素。

表2是对表1中最后四年比例数据的细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2—2015年四年间,非标准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四个板块中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市主板、沪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也就是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中小板和创业板较低。其中创业板最低,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较高,深市主板最高。

具体来看,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2012年到2015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有降有升;中小板和创业板2012年到2015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几乎是持续上升(例外:2014年创业板的比例略微下降,幅度不大)。

造成上述不同板块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不同的原因可能有:(1)证券监管部门对不同板块有不同的监管要求,比如创业板的退市要求中,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消除的,会直接退市,不像沪深两市还有较长过渡期的安排。(2)不同板块的成长性和科技含量不同,一般来说,成长性较好且科技含量高的板块,面临的财务压力较小,所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低。

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的上升应该和其市场逐步成熟以及监管要求不断完善有关,不排除事务所审计质量提高的因素。

(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及内控审计报告家数变动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2011—2015年五年间,随着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家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相对于上市公司的总家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家数依然偏低,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总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依次是2.17%、2.32%、3.94%、5.32%和5.62%,这个变动趋势与财务报表审计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的变动趋势恰恰相反。具体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74%增加到4.57%;否定意见的比例有升有降;无法表示意见的比例主要呈上升趋势,但在2015年,比例变为0%。

表4是对表3比例数据的细分。从表4可以看出,2011—2015年,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的内部控制审计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较高(2011年例外,主要原因是中小板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基数较少,只有19家);中小板的比例有降有升,其中2012年和2013年没有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创业板的情况在四个板块中显得很突出,五年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无一例外地出具了无保留意见,似乎和表2中创业板财务报表审计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情况不太相符(创业板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2012年0.85%、2013年1.32%、2014年1.18%、2015年1.81%)。

三、年报审计机构和内控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中的问题

(一)年报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

从表5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前任服务年限较长或合同期满;(2)会计师事务所轮换;(3)项目主要审计团队加入后任;(4)客户重大资产重组。事务所合并的原因在2013年表现尤为突出,2014年和2015年未见此原因。总体而言,报备的审计机构变更信息中绝大多数不是如前任服务年限较长或合同期满、会计师事务所轮换等乏味可陈的理由就是如客户选择低价事务所、客户单方面更换事务所等值得深思的说辞,信息含量不足的问题很明显。

而且,从2013—2015年三年的统计数据看,发现后任审计师和前任审计师报备的信息往往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径庭。比如:2013年天健(前任)被海联讯(300277)解聘时报备的信息是“客户2012年度被前任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亚太集团(后任)报备的信息却是“前任业务繁忙”;致同(前任)被贵糖股份(000833)解聘时报备的信息是“客户2012年内部控制被前任出具了否定意见,重新招标”,而中审亚太(后任)报备的信息却是“前任聘期已满”。再如:2015年,立信(前任)被*ST新都(000033)解聘时报备的信息是“与客户在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而天健(后任)报备的信息却是“董事会改聘”。

所以,相比而言,由于和客户脱离了合作关系等原因,一般而言,前任审计师报备的信息要比后任审计师报备的信息更具信息含量,更能反映出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的真正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前任审计师还是后任审计师报备的审计机构变更信息的信息含量和真实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需要监管部门关注的。

并且,2013—2015年,未报备及未见报备信息的事务所家数虽然不多(2013年的特殊情况见注①),但也应引起关注,因为不能排除这些未报备及未见报备信息的事务所中可能隐藏了不为人知的信息,而这或许正是监管部门需要的信息。

(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

从表6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变更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前任服务年限较长或合同期满;(2)会计师事务所轮换;(3)项目主要审计团队加入后任;(4)客户业务发展需要。项目主要审计团队加入后任的原因在201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2013年和2014年未见此原因,这与2015年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的原因是匹配的。另一个变更的重要原因是“客户选择整合审计”,这也与当下的审计制度模式相符。前后任审计报备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变更信息有所出入,且未报备及未见报备信息的事务所也应引起注意。

当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没有采用整合审计制度模式,而是分别聘请审计机构审计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比如2015年三峡水利(600116)的前任审计师(天健)报备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变更信息为:“为充分发挥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客户分别聘请财务报告审计机构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

2005—2015年的11年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持续下滑,一方面可能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编制更加趋于真实和公允,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的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监管部门应通过持续提示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惩戒触碰底线的会计师事务所,使其关注审计职业广泛的公益性、高风险性和职业荣誉感,并在职业利益和保护公众利益之间选择后者。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扩大开展抽查工作的范围和同业复核的范围,特别是变更审计机构原因不合理的上市公司、异常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等,从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

(二)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在证券市场中全面铺开,大力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执行,提高审计内部控制的覆盖面。深交所2009年发布规定,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至少每两年对内部控制实施一次鉴证。有学者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满足两年鉴证一次的要求,但是鉴证意愿并不强,鉴证报告规范性也有待提高;同时,虽然内部控制鉴证能够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但效果并不显著[ 5 ],这或许值得我们深思。监管部门应关注中小板和创业板内部控制审计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的变动趋势,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关注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中心曾对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的情况作过专门研究并指出:事务所服务年限过长、合同期满等变更审计机构的原因,并不是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必然条件。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变更审计机构的原因时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外界很难从披露的内容中得获悉变更审计机构的真正原因。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只字不提,甚至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前任审计师和后任审计师)不向中注协报备变更信息。

笔者认为解决审计机构变更报备信息问题的途径至少包括三个:一是提高向中注协报备变更审计机构原因的强制性,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敦促前后任审计师加强沟通;二是监管部门尽可能清楚地确定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具体的最长年限和条件;三是由于无论是对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原因的了解还是对上市公司及高层的了解,前任审计师所掌握的信息都要优于后任审计师,并且前任审计师在报备时,其与上市公司的经济联系远远弱于后任审计师,所以,监管部门在收集报备审计机构变更信息过程中,可以有倾向性地多关注前任审计师的报备信息。当然,作为前任审计师的事务所也负有与其掌握的信息量相匹配的责任和担当,提高报备信息的信息含量,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变更审计机构的真正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1):51-58.

[2] 宋常,恽碧琰.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5(1):32-40.

[3] 张继勋,何亚南.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与个体投资者对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信心[J].审计研究,2013(4):93-100.

[4] 潘芹.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J].财会月刊,2011(9):80-82.

[5] 何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有用吗:基于信息披露与实施效果的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15(2):48-52.

猜你喜欢

审计意见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清洁审计意见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研究
非标准审计意见可以减轻审计师的处罚吗?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审计意见购买问题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对股价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浅析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