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7-01-09胡莉

会计之友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财务治理高校财务信息披露

胡莉

【摘 要】 基于对高等院校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综述,将我国115所公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治理职责、预算管理、财务原则与方法及内部控制层面构造财务治理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探究财务治理水平对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以内部财务治理为切入点提出改进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高校财务治理水平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向相关。

【关键词】 高校财务; 财务治理; 信息披露;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3;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88-04

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公开成为深化教育政务公开工作的关键措施。高校在经济体制中的角色也在变化,从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过渡为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实体,高等院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其目前的会计信息公开程度已无法满足各类利益相关者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表明,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较为严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公开内容时效性差,财务活动管理和监管存在一定的缺陷,都阻碍了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已有文献指出,优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但国内对于高等院校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还比较滞后,高校财务治理水平的改善能否提高其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以Jensen&Meckling为代表的资本结构代理理论是财务治理的起源。财务治理这一概念最早于1992年在《Cadbury报告》中被提出,集中研究董事会职能、审计人员角色以及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

Banks W(1997)[ 1 ]等将高校信息披露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披露指数研究法深入分析高校信息披露的动因,同时指出相比于加拿大和新西兰,英国高校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披露体系不完善。Mary Fisher(2014)[ 2 ]等学者指出,高校的信息披露质量存在差异,高校性质、办学规模和外审水平都会影响其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张均平(2009)[ 3 ]基于哈佛、牛津、剑桥三所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指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是以保护利益相关者为目的进行信息披露。胡学忠(2012)[ 4 ]的研究指出,基于高校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间的逻辑关系,高校的会计目标应以“受托责任观”为基础,配合“决策有用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乔春华(2010)[ 5 ]以财务透明度为切入点探究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及方式,并对公办、民办不同性质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难点进行了分析。马海群、吕红(2012)[ 6 ]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内外部环境、申请公开情况、用户体验和网络效应,探究高校信息公开网站构建现状,指出高校信息公开情况无法满足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张沛(2013)[ 7 ]对我国公立高校已公开财务信息进行研究,发现高校存在缺乏招生管理方面的披露、披露的财务信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王洁玲、戴龙辉(2015)[ 8 ]从审计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指出实现“阳光财务”的有效途径是政府完善法律体系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校会计信息公开的范围、类型以及透明度、披露模式等,而国内学者多数是从高校会计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对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面理论研究的影响不够深入。高校内部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落实信息公开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等途径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对高校财务治理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提高高等院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在其他相同的情况下,高校财务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112所“211”工程高等学校及39所“985”工程高等学校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三类高等学校存在交叉,且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属于两个校区—两地独立办学的模式,因此对上述不同校区的高等学校分别研究,实际研究对象为2015年115所高等院校的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学校门户网站、学校新闻公告、国家智库报告和统计年鉴,部分数据通过对高校财务部调研获取。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本文主要以下列回归模型研究高校财务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

AQ = ?琢0 + ?琢1UFGE +

?琢2size + ?琢3type + ?琢4funds

+?着

其中,AQ代表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UFGE代表财务治理指数,size代表高校规模,type代表高校类型,funds代表高校教育总投入。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衡量信息披露的方法很多,国外学者常用AIMR信息披露指数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代替变量,国内学者通常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或者把深交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评级结果当作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替代指标。考虑到高校性质的特殊性,本文采用国家智库报告公布的《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2015)》中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衡量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会计信息透明度主要从高校公开的财务管理栏目设置、校办企业资产信息、预决算信息、招投标信息、收费信息以及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高校财务治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财务治理指数的权重,基于治理职责、预算管理、财务原则与方法和内部控制四个维度构造高校财务治理评价指数。高校财务治理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研,同时参考专家打分的结果,对评价高校财务治理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作出排序,比较矩阵见表1。

一级指标通过构建比较矩阵,确定同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权向量,作一致性检验。本文的一级指标通过YAAHP9.1软件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为4.30,一致性比率为0.0213(小于0.1),因此通过相容性检验。一级指标权重确立如下:

UFGE=0.1320GR+0.4985BM+0.2765FP+0.0931IC

其中,UFGE代表高校财务治理指数,GR代表治理职责层面,BM代表预算管理层面,FP代表财务原则与方法层面,IC代表内部控制层面。

由于具体指标层涉及21个二级指标,指标的细化会导致重要性相对趋同,因此二级指标权重值采用平均分配法,一致性比率为0,权重值通过相容性检验。可得:

UFGE = 0.033(GR1 + GR2 + GR3 + GR4) + 0.0997

(BM1+BM2+BM3+BM4+BM5)+0.0395(FP1+FP2+FP3+

FP4+FP5+FP6+FP7)+0.01862(IC1+IC2+IC3+IC4+IC5)

运用该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具体评分细则对高校财务治理情况打分。评分采用10分制,满分为10分,最低0分。

3.控制变量

本文引入三个控制变量来控制其他因素对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高校规模(size):高校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资产总额通过因子分析由高校固定资产、建筑面积及专任教师人数三因子而得。

高校类型(type):将高校类型设置为虚拟变量,以区分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类大学。如学校为综合性大学,type=1;否则,type=0。

高校教育投入(funds):以高等教育投入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高等教育投入是指高等教育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其他拨款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之和。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差异较大,均分较低。虽然高校均有信息公开的意识,但实际会计信息透明度普遍较低,主要是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部分高校缺乏清晰明确的财务信息公开规范,未意识到财务信息透明的重要性。就预算报表信息公开而言,仅有78家高校对2015年收支预算总表进行了披露;就校办企业资产信息而言,有76家高校设有信息公开栏目,仅有33家在一年内更新了校办企业资产信息,占比28.70%;就受捐赠财产而言,有80所高校公开受捐赠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其中仅51所公开一年内的捐赠资产信息,其余29所公开的信息为一年前或发生时间不明。高校财务治理指数均值为6.34,主要是由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严重,责任管理落实不到实际负责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9.0检验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判断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双侧检验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发现,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高校财务治理指数的相关性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控制变量来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高校规模、高校教育投入的相关性比较显著,与高校类型的相关性不大。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50%,所以相关性不强,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小。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1.模型检验

从表4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调整的R2=0.814,从D-W检验结果看,D-W统计量接近于2,说明模型变量无序列关系,保证了回归结果的有效性。

2.回归分析

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表5,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到回归模型为:

AQ = 3.217 + 2.150UFGE + 0.078size + 0.269type +

0.174funds

根据表5分析可得,高校财务治理的回归系数为2.150,Sig值为0.002,说明高校财务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高校财务治理水平越高,其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高校治理职责明确,能够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落到实际责任人。高校财务制度越完善,越有利于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地公开,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重视预算管理的高校,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控制和分析,能够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已建立良好监督约束机制的高校,能够规避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激励措施所导致的高校“内部人控制”现象,进而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目前我国高校存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例如仅对政府拨款、教育收费等信息的制度进行披露,缺乏具体金额)、披露的时效性差以及缺乏绩效评价指标等问题,改善高校财务治理能够规范会计工作,强化财务分析,为会计信息公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115所公立高校的财务数据,发现我国高校财务治理水平较低,普遍未设立会计信息公开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实证数据表明,高校财务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其信息披露质量。

(一)从财务治理的角度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建设

高校应当提高自身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财务信息数据库实现统一核算,对预算和资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会计信息披露的组织机构,形成会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管理并推进财务信息公开;设立由高校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组成的监督会,保证不同层次的公开内容,将公开落实到具体考核指标上,建立问责机制,使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化和常态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例如学校网站等,开辟会计信息公开界面,系统地披露会计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二)完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目前,高校的财政信息公开尚未形成明确的法律制度,虽然《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办法》等对高校信息公开提出了基本要求,但过于宽泛和简单,导致实际中公开的财务信息质量不达标,内容不完整以及对敏感信息变相不公开。《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对高校信息披露范围和实施机构的规定不一致,更是增加了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政府应当出台系统、指导性强的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具体方法,制定评议制度、责任追查法则以及保密审查制度等,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对会计信息公开内容、公开程度进行明确划分,对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难点制定具体的公开标准,避免高校会计信息公开内容无据可依、缺乏可比性,提高高校进行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BANKS W, FISHER J, NELSON M. University accountability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1992-1994[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and taxation,1997,6(2):211-226.

[2] FISCHER M, GORDON T P, GREENLEE J, et al. Measuring operations:an analysis of U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ial statements[J].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 Management,2014,20(2):129-151.

[3] 张均平.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09(11):110-112.

[4] 胡学忠.当前会计环境下高校会计目标定位探究[J].会计之友,2012(32):36-38.

[5] 乔春华.论高校财务透明度[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11-17.

[6] 马海群,吕红.高校信息公开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3(7):3-9.

[7] 张沛.我国公立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王洁玲,戴龙辉.基于审计博弈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J].财会通讯,2015(7):48-50.

猜你喜欢

财务治理高校财务信息披露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