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输电运检模式

2017-01-09陈国建尹海海国网南通供电公司

电子制作 2016年22期
关键词:点源班组检修

陈国建 尹海海 国网南通供电公司

基于“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输电运检模式

陈国建 尹海海 国网南通供电公司

近年来,随着电网发展节奏加快,南通地区输电线路公里数、条数逐年递增,通道范围持续扩大。运检工作量的增大与专业人员负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南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在实践中探索推行的基于“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输电线路运检模式,以供交流参考。论文首先阐明该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思路,并通过实际工作流程说明该模式的运作机制;最后通过对比前后各项经营指标和业绩指标,验证其实效性,同时找出不足和发展方向。

输电线路运维,防外破,分级巡视,协同检修

1.面临的形势

南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总计管辖35~500千伏输电线路292条,总长度2800余公里,具体分布于城区(崇川区),郊区(通州区、港闸区、开发区),市辖县(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海门市、启东市)。输电运检室班组建制为4个运行班:线路一、二、三班(26人),电缆班(5人);2个带电作业班(15人)。 4个运行班人均管辖输电线路90多公里,多年来“进少退多”的客观因素造成员工整体年龄结构偏大;此外,改制合并的原通州供电公司两个班组所辖线路横跨多区,巡视检修路途遥远。种种原因造成了输电线路运检管理面临“人少、点多、线长、面广”的困境。

当前正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高潮期,提高电网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等关键因素显得愈发重要,南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深刻反思、积极探索,开创性地提出基于“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输电运检模式,力求打破人员结构老化、管理制度滞后、经济性不足等方面的瓶颈。

2.“分级管理、协同作业”概念

“分级管理”系根据管辖线路的电压等级,分别成立多个220-500千伏以及35-110千伏线路管控组,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重新组合,按区域成立管控小组,负责运行维护本区域内线路。通过分级管理不仅保证了线路的重点管控,也使得线路的运行、维护半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协同作业”主要为解决分级管理后检修、检测、验收、勘查等工作因人员分散而开展低效的问题。采取班组申报作业需求,输电运检室对人员车辆、仪器仪表、物资材料统一调配,通过这种民主集中的形式,确定缺陷轻重缓急和检修检测作业的时间优先级,确保上述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分级管理、协同作业”是通过优化人员调配和区域路径规划,简化流程,明确职责,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更好完成固定的工作量,解决当前线路多、分布广、里程长而专业人员少的矛盾,兼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网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

3.“分级管理、协同作业”运检模式的构建

3.1 梳理设备和危险点源,厘清体系脉络

图1 线路通道危险点源分布情况(按电压等级)

输电运检室所辖线路中35千伏、 110千伏线路主要分布在城区, 220千伏线路主要分布在港闸区和通州区。从设备密度上看,市区用电量大,线路数量占比最大;而港闸区沿江地段分布了华能南通电厂和天生港电厂两大火电厂,因此该区内220千伏、 500千伏线路出线较集中,是输电线路运维工作(尤其是防外破工作)的重点难点区域。

根据公司职责界面划分,输电运检室负责管辖范围内500千伏输电线路通道管理(防外破)工作, 220千伏线路的通道管理和本体巡视工作, 35-110千伏线路的通道管理、本体巡视检测和修理技改任务。可见,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区别。而同样发生一起500千伏和35千伏线路外破跳闸,对公司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差别甚大。

2011年,南通供电公司制订了《输配电线路通道危险点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根据输配电线路通道的电压等级、隐患性质、环境特点,将危险源点划分为Ⅰ类(严重危急)、Ⅱ类(危急)、Ⅲ类(重大)、Ⅳ类(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1]。截止2016年9月30日,输电运检室共有391个通道危险点源。按照电压等级和区域分布分别如图1、2所示。

3.2 分级管理,巡视管控网格化

依托原有的线路一、二、三班,按电压等级各班分别成立220千伏、 500千伏线路管控组(由班长和两名班员组成)和110千伏、35千伏线路管控组(由副班长与两名班员组成)。其中,运检一班人员构成的管控组,基于原先所辖线路的大体分布,负责开发区片的管控工作。通州区呈T字形分部,东西跨度大,需要进一步划分,鉴于运检二班、三班人员原籍均为通州,组成2个管控组分别负责通州东区、通州西区。鉴于电缆班所辖纯电缆线路主要集中在崇川区,其余大部分为架空与电缆混合线路。以往的巡线工作中,电缆班和线路班机械地分开,切开了互相间的联系,发现的缺陷和隐患不能互相及时告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故单独以电缆班为基础成立1个220千伏、 500千伏线路管控组,负责崇川区所有线路。

图2 线路通道危险点源分布情况(按行政区域)

近年来,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有所减少,在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考试合格后,成立1个由5名带电作业工组成的220千伏、 500千伏机动风险管控小组。负责线路密集、危险点源复杂的港闸区以及风筝放飞集中的7个边远乡镇的防外破管控工作。其余班员继续从事带电作业等检修工作,确保了专业工种的纯粹化。

据上成立了220千伏、 500千伏线路5个管控组,负责上述线路的运行维护和危险点源的管控。 110千伏、 35千伏线路管控组3个,重点负责保电线路、重要用户等线路的运维和管控,以及状态检修、工程管理等工作。通过将巡、防、控进行区域划分,避免发生推委扯皮现象或者出现运行空白点。同时也保证了各组人员无跨区、跨级工作等后顾之忧,线路运检半径能长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3.3 协同作业,资源调度集约化

输电线路分级分区管理后,必然导致人员相对分散,日常检修、检测、验收等工作因此开展起来较困难,运行和检修上人力物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工器具、队伍、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有计划地统一调配,推进各班组间的协同作业,对于确保检修、检测、验收等工作的合理分工,促进检修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运行班组根据巡视汇总,提出检修需求;机动风险管控小组统筹开展对微气象区、重污染区、高负荷线路等监测工作[2],并进行缺陷汇总,相关仪器仪表集中管理和使用。输电运检室召开月度检修平衡会,根据缺陷严重程度,制定检修计划,统一配置采购工具材料。

对于多班组参加的大型修理技改工程,实行“统一调度、内部协调”的方针,即在协同作业环节,设置总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和组织,以期达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新模式应用实效分析

2015年以来,南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着手推行输电线路“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运检模式,将机械、被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变为灵活、动态、精益化的管理模式,并在多维度取得成效。

4.1 缓解人员缺额矛盾

各班组员工在新模式推行前后人均日工作量对比如图3所示。 4个运行班由项目实施前(2012~2014年)人均日工作量9.7小时下降为实施后(2015~2016年)的8.2小时;带电作业班人均日工作量从8.8小时下降为8.1小时;驾驶班(公司派驻)人均日工作量从10.2小时下降为后的8.5小时。可见,输电运检室推行“分级管理、协同作业”与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总体思路不谋而合,有效缓解了各专业人员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4.2 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图3 班组员工日均工作时间对比

图4 生产运营费用对比

统计2010-2015年生产用车的油费和修理费用情况,如图4所示,在“分级管理,协同工作”运检模式推行前, 2010-2014年平均花费约60~70万元的汽油费和4~5万元的车辆修理费, 2015年开始,得益于巡视路径的优化以及检测检修工作的集中开展,两项费用分别下降到了47万元和2.9万元。上述费用的发生是建立在线路里程逐年增加,巡视管控力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因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于此。

4.3 提高运行质量和检修效率

在以往,班组管辖设备从35千伏到500千伏,牵扯精力多、维护半径长。例如,在得到侵犯保护区的违章施工信息后,运行人员到达现场平均需要四十分钟,缩短为新模式下最远的线路到达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抓重点线路、保重要用户、控重要危险点”的指导思想下,各管控组对危险点源采取了分级分区动态管理的模式,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变了过去疲于奔波、耗时费力的管控方式,取得了安全与工效并举的良好成效,同业对标指标排名明显上升,截止2016年10月底,输电运检室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00天的“零外破”记录,供电可靠性得到持续提升。

在检测检修等工作方面,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上, 2016年前三季度,输电运检室全面开展状态检测和状态检修,以停电检修和带电作业方式消除重大缺陷15起,避免发生故障停运,产出直接经济效益35.6万元,多供电量8300余度,间接经济效益130余万元,已超过2012~2014年的全年指标,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论与展望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分级管理、协同作业”的输电运检模式,并以南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历时21个月的实践为例,多维度验证了该模式的实效性。虽然在流程设计上尚有优化的空间,但总体而言缓解了输电线路多、分布广、里程长而运行人员缺额的矛盾,在降低成本费用同时显著提升了运维质量;此外,得益于检测效率和检修质量的提高,同比压降了设备事故率,缩短了线路不可用时间,确保了主网网架的坚强和供电可靠性。

[1] 杨建;张国瑞,王雅群.北京通州地区输电线路差异化运维研究与实践[C].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3.

[2]丁旭峰.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研究[J]. 郑州大学,2010.05.01.

陈国建(1965-),江苏南通人,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和输电线路设计工作。

尹海海(1988—),江苏南通人,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输电电缆运维管理。

猜你喜欢

点源班组检修
基于反射点源阵列的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方法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多点源诱偏系统作战计算问题*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雨中检修
基于等效距离点源法的地震动模拟方法研究
检修
静止轨道闪电探测性能实验室验证技术研究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