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器材盘点 器材、技术趋势与发展方向

2017-01-07

大众摄影 2017年1期
关键词:卡口尼康画幅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里,摄影界出现了很多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些拓展了摄影的疆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摄影人的拍摄习惯,有些则完善了以往器材的不足和短板,还有些令人惊讶或遗憾。在器材更替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摄影器材厂商的技术革新力,还反映了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下面我们的盘点,就将为你解读这一年来的亮点器材和技术方向。

无反相机的新面孔

我们欣喜地看到

国产厂商的突破,

小蚁M1微单相机的问世。

尽管这个新面孔

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毕竟开创了国产相机的新篇章,

也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

智能手机新趋势双镜头手机来袭

在2016年之前,

多数手机的背面

都只有一个用来拍照的摄像头,

但到了2016年,

突然出现了许多具备双摄像头的手机。

这些手机依靠两个镜头

实现了单镜头手机所不具备的功能,

比如虚化和光学变焦,

极大拓展了手机的可玩性。

小步快跑的更新愈发强劲的微单相机

随着索尼A6500

微单相机的推出。

如今的微单相机不仅具备了

4K视频和4D对焦,

还拥有了5轴防抖功能。

加上镜头体系的完善,

这一相机门类已经

今非昔比。

小修小补无大碍单镜头手机

2016年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单镜头手机精品不多。

这一门类或许已变成了

厂家例行更新的产物。

靠小修小补取胜,

而非大幅革新来吸引用户。

这也是手机新功能

开发乏力的现实。

老品牌的新活力宾得全画幅单反

终于,宾得推出了自家

第一台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尽管指标并没有特别突出,

但宾得K-1的综合性能

非常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

或许宾得真正需要在意的,

是已经渐渐失去耐心的

广大用户。

接受奥运的洗礼旗舰单反新巨头

2016年是奥运年,

所以佳能、尼康都推出了

自家的旗舰级相机。

巧合的是这些专业机型

有许多功能都非常相似,

当然,它们也都各具特色。

除了这两家最大的单反相机厂商,

宾得也有令人期待已久的全画幅单反面世。

新修片利器不像微软的电脑

微软一直给人

保守、工科男的印象。

但最新的Surface Studio一体式电脑

则让所有人都倍感惊艳。

这台可触控、可放倒的一体机,

无论设计还是功能都令人满意,

甚至还有Dial这个配件

来进一步提升其实用性

和吸引力。

意料之外的升级单电相机新旗舰

当所有人都在怀疑

索尼的单电相机将要停产。

索尼用一台A99 II

震撼了人们。

这台兼具4240万超高像素

和12张/秒连拍,

还具备4D对焦和上百个对焦点

的超级相机,

不知能否让单电相机起死回生。

卧薪尝胆欲逆袭无反相机新旗舰

超越单反的连拍速度,

媲美单反的对焦性能,

奥林巴斯E-M1 Mark II

用堪称豪华的性能

夺得了大量关注,

也证明了无反相机的巨大潜力。

一切只看

市场和专业摄影人的反响了。

纠结的新接口USB-C设备

以苹果公司最新一代

MacBook Pro为代表,

在2016年里采用USB-C规格

的设备越来越多。

但是支持这一接口的附件

却并不够多,

而且售价往往都不便宜。

新接口能否普及,

恐怕还需各大厂商继续努力。

跃升新的高度航拍飞行器

已经在业内领袖群伦的大疆,

在2016年末

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这全赖其推出的新一代

INSPIRE 2 “悟”

航拍飞行器。

这个超强的航拍装备,

再一次扩大了大疆的领跑优势。

手机功能的强化手持视频稳定器

2016年里的多数手机

都能拍摄4K视频了。

但是视频拍摄时的稳定,

一直是困扰众多厂商的心病。

受限于手机本身的体积,

其光学防抖组件无法满足需求。

这时,众多第三方稳定器

厂商站了出来。

单镜头手机

相比2016年里大热的双镜头手机,单镜头手机已经显得比较传统。但是在2016年里,各大厂商依然对手机背面这唯一的摄像头做出了各种优化,添加了很多非常实用而强悍的功能,从而让这些手机的拍照功能更为出色。

补足短板跟上潮流

苹果 iPhone 7 和 Smartisan M1

作为以设计著称的品牌,苹果iPhone 6s手机的很多功能都已经被对手超越。而在2016年里,iPhone 7的发布弥补了这些短板,特别是在摄像头方面,加入了光学防抖,镜头光圈也从f/2.2增大至f/1.8。此外,机身防水性能的加入,也极大提升了实用性。

与之相似的,以往过于注重设计的锤子科技公司推出了M系列手机,同样弥补了前代产品的各项短板。在摄像功能上,更是激进的采用了索尼2300万像素的传感器,具备四轴光学防抖,还融合了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反差对焦这三种不同的对焦模式,非常全面。

超炫概念产品

小米 MIX

尽管在摄影方面并不突出,但由设计大师Philippe Starck打造的小米MIX依然难以忽视。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子?小米已经给出了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6.4英寸的屏幕观看效果十分惊艳。这样激进的设计中融合了众多新颖的科技,比如去掉了听筒和红外距离传感器,取而代之的是陶瓷声学系统和超声波传感器。前置摄像头也被移动到了右下角,体积比以往产品缩减了一半。整个手机还是采用硬度仅次于蓝宝石的陶瓷材质打造的。

探索对焦新方式

三星 S7 edge 和 OPPO R9s

三星在2016年里颇为不顺,因为下半年的旗舰机型Note 7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电池问题。但在2016年的上半年,三星的S7 edge可谓叫好又叫座。在我们关注的摄影功能方面,S7 edge创新性的加入了以往单反相机才具备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对焦速度,视频和弱光对焦也不再犹豫,在与竞争对手的实测对比中占尽优势。

国产厂商OPPO的R9s也采用了双核对焦,虽然没有达到全像素双核,但对焦速度依然比前代产品提升明显。对于以往更注重性价比的国产手机,非常令人欣喜。

双镜头手机

在2016年之前,多数手机的背面都只有一个用来拍照的摄像头,但到了2016年,突然出现了许多具备双摄像头的手机。这些手机依靠两个镜头实现了诸多单镜头手机所不具备的功能,比如虚化和光学变焦,极大拓展了手机的可玩性。

黑白双摄的代表

华为Mate 9

在2016年中,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异常出色,其中采用双摄像头的P9和Mate9更是明星产品。与上半年推出的P9相比,接近年底推出的华为Mate9采用了第二代的双摄像头设计,虽然依旧是彩色加黑白的模式,但黑白摄像头的像素提升至2000万像素,可以提供更好的清晰度。这对于黑白照片的拍摄效果同样提升明显。

无论是华为P9还是Mate9,都带有独特的双摄虚化功能,可以模拟大光圈镜头的拍摄效果,还能先拍照后对焦。而在华为Mate9上,不仅增加了光学防抖功能,还可以进行优化的2倍数码变焦,以达到更适合拍摄人像的等效54mm焦距。

前置自拍也双摄

vivo X9

如果说如今双摄像头手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可以让你在拍摄别人时得到如单反相机大光圈镜头一般的虚化效果,那么无疑也会让喜欢自拍的人感到一丝无奈。vivo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推出了前置双摄像头的vivo X9和X9 Plus。比起拍别人,这两款手机更加看中用户自拍,在手机正面就配备了一颗2000万像素主摄像头和一颗800万像素副摄像头,后者专门用户处理模拟虚化所需的景深信息。由于自拍时距离更好控制,所以在实际拍摄中,这一组合通常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模拟虚化效果,结合美颜模式,能满足多数爱美人士的需要。

与众不同的2倍镜

苹果iPhone 7 Plus

在2016年的双摄像头手机中,只有苹果的iPhone 7 Plus和LG的G5采用双焦距摄像头的双摄思路。其中LG手机是超广角加广角,而苹果手机则是广角加中焦,也就是一个等效28mm镜头加一个等效56mm镜头。从实用性来看,苹果的方案要更好。

不过与其他双摄手机相比,iPhone 7 Plus的双摄像头在功能上比较保守,只有2倍光学变焦和虚化(测试版)这两种功能,而没有先拍照后对焦,虚化程度也不能调节。多数情况下,苹果的2倍变焦结合背景虚化视角更为自然,边缘处理也更出色。只是虚化程度比对手要弱一些,尤其对点光源的虚化不够大胆,光斑较小且轮廓不清晰。

锦上添花的App

有了功能强大的手机,你还需要App才能玩出更多精彩的花样。无论是直接拍摄,还是后期修片,App开发者们都试图使用最新的技术来将手机打造一个更为易用,更为智能,同时也是更为强大的摄影平台。

新颖的理念

Prisma

Prisma是2016年最火爆的一款照片处理App。它来自俄罗斯,以简单的界面和夸张而绚丽的艺术效果迅速在各国蹿红,App Store榜单上的位置也一路飙升。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无论原图多么业余,Prisma也可以在你选择某一款滤镜风格后,把照片处理成一幅美妙的画作。Prisma如此成功,全赖于它所使用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将照片传输至云端的服务器,进行图片运算再构成,然后将结果返回手机。这一创举极大地推进了摄影类App的制作思路,克服了手机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复古的拍摄

Analogue是一个会令你过目难忘的拍摄类App,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让你可以选择3种非常复古的拍摄模式,分别对应可移轴的皮腔大画幅胶片相机、腰平取景的中画幅相机和类似徕卡的旁轴相机。透过这3种截然不同的拍摄模式,能让你仿佛回到了那个胶片年代。并且,使用Analogue拍摄到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并且是负片,需要你在App中进行编辑后保存成可以正常的观看的效果。而在调整过程中,Analogue还会为你讲解暗房时代是如何进行局部亮度调节等操作的,不光复古,还能让你了解到很多暗房技巧。

更加智能

Microsoft Pix

在2016年里,我们要和微软的Lumia系列手机说再见了。不过尽管手机产品每况愈下,但是这款微软研发的App的效果却令人刮目相看。它能通过对场景的分析和高速连拍,对拍摄得到的照片进行筛选和优化。也就是说,这款App能帮你在一连串动作中,拍到最接近“决定性瞬间”的那一张,也能在一个逆光的场景里,把每一个人的面部都拍摄清楚。它甚至还对新一代iOS设备上的Live Photos功能优化,让画面动起来的同时还能保存被摄主体的稳定。拍到的动态影像也会直接被保存为mp4文件。

无反相机之老朋友

2016年的无反相机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以索尼为代表的主流厂商已经开始在一些非刚需的性能上做文章。而像奥林巴斯这样的传统豪强,也试图用更加激进的性能升级来博取更多关注,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

超越单反的野心

奥林巴斯E-M1 Mark II

在德国举行的2016 Photokina影像大展上,奥林巴斯展示了旗下最新的旗舰相机OM-D E-M1 Mark II。这台无反相机以一系列“出格”的功能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比如,如今专业单反相机的连拍速度最高是16张/秒,而E-M1 Mark II在锁定对焦和曝光时可以达到60张/秒的全像素连拍,在保持自动对焦和测光时也能达到18张/秒。此外,相机还支持按下快门之前预先拍摄14张照片的专业抓拍模式,进一步提升拍到最佳瞬间的可能性。位于2000万像素传感器上的121个全十字点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让E-M1 Mark II的对焦速度和追焦性能提升明显。加上升级到6.5级补偿效果的5轴防抖、全天候机身和双存储卡槽等专业功能的加入,奥林巴斯这次将E-M1 Mark II直接推向了与旗舰级单反相对抗的地位。

招牌功能

◎目前最强的6.5级5轴防抖

◎目前最快的60张/秒连拍

◎专业抓拍模式 按快门前拍摄14张照片

◎连拍8张 合成5000万像素照片

◎景深合成模式

◎比单反更小更轻

小步快跑的微单TM

索尼A6500

索尼在2016年内也推出了多款相机,比如A6300的升级款——A6500。因为前代相机发布并不算很久,所以这次升级让人颇感意外。但从功能上来看,A6500的进步还是相当明显的。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5轴防抖功能的加入,这也是索尼以往在非全画幅微单?相机上的一块短板。如今随着A6500的推出,用户不必再为抖动而过度担心了。另一项人们期盼已久的功能要数机身背面的触控屏。这块触摸屏不仅能让你在使用液晶屏取景时灵活选择焦点,还能在取景器对焦时点击来改变焦点位置。这要比以往通过按键和拨轮改变焦点快捷和易用得多。当然,以往机型的优势也被传承了下来,比如出色的画质和高效快速的4D对焦。A6500成为了目前索尼非全画幅微单?相机中最为全面的型号。

招牌功能

◎传感器5轴防抖

◎3英寸可翻折式 触控液晶屏

◎2420万像素 APS-C画幅CMOS

◎425点4D混合对焦

◎S-Log3专业4K视频拍摄

◎可安装各种App 拓展新功能

无反相机之新面孔

除了奥林巴斯、索尼这样的业内大佬,在2016年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产厂商的突破——小蚁M1微单相机的问世。尽管这个新面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毕竟开创了国产相机的新篇章,也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

正确产品与错误营销

小蚁M1微单相机

如果说2016年里有什么让国人惊喜的产品,那么第一台国产微单相机小蚁M1的问世可以算一个。虽然比对手晚了多年,但小蚁一起步就展现了自己出色的产品设计理念。触控操作、Wi-Fi连接、4K视频,将这些这些先进的理念融合到一起,还没有哪个公司的第一代产品就能做到。再加上其配备了目前M4/3规格中最高像素的CMOS感光元件,兼具优雅的外观造型与比较实惠的双镜头套机价格,都让这台微单显得很有诚意。在众多国内外权威媒体的评测中,这台相机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并且引发了较多关注。

然而毕竟这是小蚁的第一代可换镜头产品,优点很多,问题也不少。比如小蚁M1缺乏防抖机身或镜头功能,也不能同时记录JPEG和RAW格式照片,触控屏反应迟缓等等。这些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更糟糕的是小蚁的营销手段,在发布之初不光揶揄了相机竞争对手,连苹果手机都不能幸免地被小蚁揪出来鄙视了一番。加上签约摄影师的不职业行为和官网样张EXIF信息出现低级错误,让很多人对这个国产独苗“粉转黑”。或许小蚁最需要的不是产品提升,而是冷静下来踏实做事。

招牌功能

◎类似手机的操作体验

◎触控对焦 (但非混合对焦)

◎大师随行模式 辅助人像拍摄

◎同规格顶级的2016万有◎效像素传感器

◎内置Wi-Fi功能

◎机身造型优雅、手感出色

编辑观点

艰难起步的国产微单相机

国产相机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设计、供应链和口碑是无法回避的三大难题。

“设计”指相机的交互界面,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波轮的位置、手柄线条、菜单逻辑。好的相机,除了画质高、性能强,操作体验也要让人感觉舒适。简单,是需要长期、大量经验作为后盾的。

大到CMOS、处理器、镜头,小到电池、液晶屏、卡口,缺少任何一个组件都不可能完成相机生产。供应链不仅决定了相机的配置高度,同时也决定了相机的价格竞争力。没有足够大的销售规模,很难得到上游厂商的倾斜。

以上两点还可以通过增加经费、人力来提升进步速度,而口碑却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拔苗助长式的宣传犹如无根之水,但如果不能快速造势,资本投入的减少有可能会影响产品迭代速度——如何破局,真的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

单反相机之专业劲旅

由于2016年是奥运年,所以佳能、尼康都推出了自家的旗舰级相机。巧合的是这些专业机型有许多功能都非常相似,当然,它们也都各具特色。除了这两家最大的单反相机厂商,宾得也有令人期待已久的全画幅单反面世。

进化的相同与不同

佳能EOS-1D X Mark II与尼康D5

对于拍摄奥运会的专业摄影师来说,佳能EOS-1D X Mark II与尼康D5几乎可以说是唯二的选择。在这两台顶级机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专业单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比如,二者都为体育和动物摄影而生,既需要较快的反应速度,又需要极佳的高感画质。因此在像素上都控制在了相对保守的约2000万像素,均具备出色的高感画质。只不过相比之下,尼康更重视高感画质,而略微牺牲了一些低感画质。佳能则正好相反。二者的对焦点数量虽然不同,但都覆盖了尽可能多的取景画面,在对焦速度和准确度上也不分伯仲。并且都支持F8光圈镜头的自动对焦,为增距镜的使用提供了便利。尼康与佳能在保持对焦和测光时连拍都达到了12张/秒和14张/秒,实际拍摄中都能大大提升出片率。佳能还可以在实时取景下实现16张/秒的更高连拍速度,比尼康锁定对焦时还多2张/秒。4K视频功能和触控屏的加入,也很好的呼应了当下对单反相机的功能和操控呼声。只不过佳能依靠全像素双核传感器的优势,在视频对焦方面更胜一筹。因为高速连拍和4K视频的需要,二者都使用了下一代存储卡规格CFast2.0和XQD,只不过佳能仍然保留了CF卡槽,而尼康则直接生产两种D5,一种为双CF卡,另一种为双XQD卡。

总结上述相同与不同之处,你会发现佳能与尼康虽然具体手法不同,但在提升旗舰单反方面的思路多数时候是相似的。对拍摄照片以外功能的探索和加入,也是希望能让顶级单反更加全能,应用范围更广。这两台机身也代表了2016年数码单反相机的颠覆水准。

单反&单电相机之意外惊喜

除了为奥运而生的顶级单反,在2016年里还有许多值得记住的机型。它们不仅仅在各自的品牌里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更是对以往产品窠臼的一次大胆突破。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更是丰富了选择的余地。

终于到来的全画幅

宾得K-1

经历多年等待之后,宾得的老用户们终于迎来了自家第一台全画幅单反相机——宾得K-1。虽然它在规格上并没有给人太多的惊喜,但其均衡的配置还是会让宾得用户感到欣慰。

核心规格上,3640万有效像素已经不算很高,33点自动对焦和4.4张/秒的连拍速度也略显落伍。但宾得K-1还是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功能。比如基于传感器五轴防抖功能实现的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统,可以通过连拍四张照片合成为一张图像来提升画面的解析度并降低摩尔纹的出现几率。同样的抖动原理还可以实现模拟低通滤光镜的效果。而镜头卡口上部、快门线释放端子部、液晶屏的背面按键配置的LED灯,也能在暗光环境下提升操作体验。综合来看,宾得K-1是一部好用的全画幅单反相机。

鱼与熊掌可兼得

索尼A99 II

以往绝大多数相机要么是为了高像素而牺牲连拍性能,要么是为了高速连拍而降低像素数量,一次次上演着摄影版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但在今年下半年索尼发布A99 II之后,鱼与熊掌突然变得可以兼得了。这台相机既具备4240万的超高像素,也具备12张/秒的高速连拍和79+399点的4D混合对焦,再加上颇受好评的五轴防抖和4K视频功能,你几乎挑不出这台相机在功能上的毛病。

除了这些硬指标,A99 II在其他细节上也相当到位。比如具备双卡槽,支持无线连接,3英寸可翻转液晶屏,加上大量按键和专业的机身做工,都让还在坚守索尼A卡口的用户大呼过瘾。

编辑观点

单点相机的未来究竟如何

虽然今年索尼以实际行动终结了“A卡口已死”的谣言。然而,仔细审视A99II,我们却很难在这款产品上看到真正意义的亮点:CMOS和五轴防抖来源于A7RII,机身和对焦模块则来自于A77II,而高速图像处理LSI和S&Q变速短片模式也很快在A6500、RX100V上得到普及。最重要的,近两年来,A卡口镜头新品只是在镀膜、对焦、防尘防滴性能方面做出改进,没有任何一款产品采用了新的光学结构。

综上所述,A99II只是给那些坚守在A卡口系统上的老用户又输了点葡萄糖。短时间内,可以让这些用户兴奋、快乐起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真正的未来,依然是当红炸子鸡的E卡口系统。

单反镜头之集中升级

镜头是摄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直接影响画面风格的一环,在2016年中,许多厂商都对自家的产品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对以往产品中用户反映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下面我们就将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镜头做一个简介。

全新电磁炮

尼康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

尼康的上一代70-200mm f/2.8镜头是市售同类产品中最老的一只,在我们之前的横评中处处落后于人。或许是感受到了产品性能的压力,在2016年末,尼康终于更新了这一规格的镜头。全新的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采用了电磁光圈,名称中的“E”正由此而来。因此,这只新镜头又被尼康粉丝成为“电磁炮”。除了更先进的电磁光圈的加入,镜头的光学结构也发生了改变,1片萤石镜片和6片ED玻璃的豪华阵容让其具备超越前代的光学素质,1.1米的最近对焦距离比前代缩短了0.3米,极大地弥补了前代产品被人诟病最多的一处功能短板。

姗姗来迟的广角大三元

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

对比上一代红圈16-35mm f/2.8镜头,佳能随EOS 5D Mark IV发布的EF 16-35mm f/2.8L III USM堪称全面提升。不仅光学结构做出来大幅度改进,镜头整体的防护性也得到了升级。具体来看,3片非球面镜片中,有2片都是位于镜头前端的大口径镜片。这带来了新镜头在边缘画质方面的飞跃式提升,甚至在F2.8时就有极佳的边缘成像。而SWC和ASC两种佳能顶级镀膜技术的加入,也极大的改善了镜头的抗眩光能力。2片UD镜片则提升了抗紫边性能。可以说这只新16-35mm f/2.8镜头的推出补全了佳能广角端的短板,让大三元系列镜头更加完美。

超长焦镜头新贵

腾龙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

腾龙的第一代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开创了超长焦变焦镜头的新时代,此后适马跟进了这一规格,让这一焦段成为了原厂所不具备的既有高性能,也有高性价比的产品。新一代的腾龙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改善了600mm端的光学素质,成像更为锐利。同时,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缩短到2.2米,对焦速度也更快。防抖性能达到了4.5级,并具备3种防抖模式。3挡可自定义的电子对焦距离限位器也能大大提升不同题材的对焦效率。新的对焦锁定结构也允许镜头锁定在任意焦段上。这些升级都让这只镜头的实用性大大提升。

无反镜头之大师来袭

今年的无反相机镜头重量级产品并不算很多,其中最吸引人们视线的,还要数索尼一口气推出的3只G大师镜头。此外,奥林巴斯也随旗舰级无法相机E-M1 Mark II推出了顶级的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和ED 12-100mm f/4.0 IS PRO。

昂贵的新大师

索尼G大师系列镜头

当索尼推出全画幅微单?相机的时候,人们都觉得它可能会与高端单反形成竞争。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场争斗索尼赢不了,原因就是缺少满足专业用户的顶级镜头群。而在2016年中,索尼通过G大师系列镜头重塑了产品线中的顶级系列,也秀出了自己的技术“肌肉”。

在G大师系列镜头中,普遍运用了多种索尼最新的技术,比如极高精度的XA非球面镜片。这种镜片甚至被加入到了原本人们认为不需要非球面镜片的FE 70-200mm F2.8 GM OSS镜头中,从而让这只镜头实现了极佳的锐度和画面均一性。这种镜片在FE 24-70mm F2.8 GM和FE 85mm F1.4 GM中也有应用。85mm和70-200mm镜头还使用了同规格镜头中最多的11片光圈。在我们的测试中,这三只镜头都达到了同规格镜头的顶级水准,特别是FE 85mm F1.4 GM堪称同规格中最好的一只。

不过,G大师系列镜头的价格、体积和重量也着实让人感到压力,我们希望未来索尼的顶级镜头,也稍微能够轻便一些。

超越传统规格

奥林巴斯PRO系列新镜头

虽然中国用户格外关注全画幅产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非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一些优势。特别是M4/3阵营的相机和镜头,它们能在拍摄性能与便携性之间做出更好的平衡,为旅行摄影人士减轻负担。在2016年末,奥林巴斯推出了2只全新的PRO系列镜头,分别是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和ED 12-100mm f/4.0 IS PRO。两只镜头等效全画幅的24-200mm f/4和50mm f/1.2,都是在全画幅领域也难得一见的规格。

特别是ED 12-100mm f/4.0 IS PRO,既保证了f/4的恒定光圈,又具备24mm超广角和200mm长焦,堪称最强旅行摄影镜头。它的重量只有561g,比全画幅的24-70mm f/4镜头都要轻巧。其内置的光学防抖组件可以配合奥林巴斯相机的五轴防抖协同工作,达到6.5级防抖的强悍效能。而广角端30cm的最近对焦距离,更可以拍摄等效全画幅镜头0.6倍放大倍率的微距画面,更加全能。

国产镜头之日趋成熟

在2016年里我们不仅迎来了第一台国产微单相机,也见证了大量国产镜头的上市。受限于核心技术不足,其中手动对焦镜头居多,自动对焦镜头较少,但每个种类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产品,让今年的镜头市场格外热闹。

多才多艺的超广角

LAOWA老蛙 12mm F2.8 Zero-D

国产镜头的道路并不比国产相机平坦,但在2016年,我们看到了国产镜头井喷式的爆发。在众多的镜头之中,长庚光学的LAOWA系列镜头颇为抢眼。特别是其中在规格上领先其他国外品牌的LAOWA老蛙12mm F2.8 Zero-D。

这是目前市售镜头中唯一的12mm F2.8超广角镜头,既适合风光、建筑拍摄,也适合星空题材,其18cm的最近对焦距离还能获得极佳的广角微距拍摄效果。这只镜头的畸变很小,这也是其名称中Zero的含义。此外,镜头采用了金属材质,做工出色。光学结构也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和3片低色散玻璃镜片,在国产镜头中堪称豪华。但这些还不算什么,老蛙还创造性的为它开发了一个移轴附加镜,使其在配合索尼全画幅微单?相机时,可以变身为一只17mm F4移轴镜头,让它成为了真正多才多艺的超广角大光圈镜头。

廉价定焦军团

永诺35mm F2、50mm F1.8、100mm F2定焦镜头

在陆续推出了高仿佳能原厂的YN 35mm F2和YN 50mm F1.8后,永诺今年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低价仿造之路。尼康卡口的50mm F1.8镜头与佳能卡口的镜头从外观到光学结构完全不同,这在同一个厂商的同规格镜头中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在于永诺的佳能口镜头仿造的是佳能EF 50mm f/1.8 II,而尼康卡口镜头则仿造的是尼康AF-S 50mm f/1.8G。只不过,由于既没有核心技术,也受限于价格定位,永诺的尼康卡口YN 50mm f/1.8没有使用非球面镜片,也没有超声波马达。不过,这只镜头的对焦速度还算比较快。虽然眩光较重,但解像力还属不错。此外,永诺还将推出尼康卡口的YN 35mm f/2和佳能卡口的YN 100mm f/2,并且还在开发佳能卡口的YN 85mm f/1.8。

编辑观点

永诺的含金量有多少?

到目前为止,永诺共推出了5款AF镜头:YN 35/2佳能版“复刻”于佳能EF 35/2 USM,YN 50/1.8佳能版“复刻”于佳能EF 50/1.8 II,YN 100/2佳能版“复刻”于佳能EF 100/2 USM。至于35/2和50/1.8的尼康版,则“借鉴”了尼康AF-S 50/1.8G的外观。

“升级、改造、国产化”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足迹。以停产产品和过期镜头专利作为切入点,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连表示USM超声波马达的金色装饰环都照搬过来(永诺镜头并没有超声波马达),这就有一种令人不悦的感觉在里面了。如果你也抨击过小米净化器“借鉴”巴慕达,抨击过众泰跑车“借鉴”大众、保时捷,那么面对永诺的自动镜头,我想你也不会给它一个支持的态度。

附件精英之视频利器

除了我们常规关注的手机、相机和镜头,其实在2016年里摄影圈还有很多有趣的产品值得关注。比如愈发火热的无人机市场,就有超乎人们想象的产品。而在摄像领域,手持视频稳定器也愈发成熟,功能愈发完善。

开疆扩土

大疆“悟” Inspire 2禅思X5S云台相机

如果问2016年最火的新兴影像领域,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航拍。而在航拍领域,国产厂商大疆(DJI)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是无人可以撼动。但大疆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在旧型号已经领先对手的情况下,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优势的“悟” Inspire 2飞行器和禅思X5S云台相机。

这对组合堪称目前民用航拍飞行器的巅峰,其中飞行器的环境感知系统具备前视和下视双目视觉系统,相当于飞行器可以自己看到前方和下方的障碍物,从而进行躲避。此外,“悟” Inspire 2还具有顶部红外感知系统,能探测上方5m内的物体,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在IMU、电池、图传等关键部件上都有冗余设计,加上成熟的智能返航、跟随和指点飞行功能,可靠性和实用性都极高。

与飞行器搭配的禅思X5S云台相机也十分强大,采用M4/3卡口规格2080万有效像素CMOS传感器,兼容8只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镜头。在视频格式方面支持5.2K 30fps和4K 60fps视频,静态照片方面支持20fps无限连拍(使用大疆定制的超高速存储卡时),同时能记录JPEG和DNG格式照片,支持12.8挡动态范围。堪称为飞行而生的摄影利器。

手持视频利器

智云Smooth-II

在众多手持视频稳定器厂商中,智云是国产厂商中较早也是产品更新较快的一家。其手机视频稳定器已经更新至第二代Smooth-II。

智云Smooth-II基本延续了上一代机型的经典设计,摇杆操控直观便捷,整体造型小巧便携。此外,这款新一代稳定器还搭载了新功能,智云还专门为其研发了一款App应用进行遥控拍摄。此外还加入了蓝牙遥控、实时USB充电、竖拍、全景模式等智云最新技术。由于智云精于电机制造,所以其稳定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效果都十分出色,在我们的测试中能让一个没有视频拍摄经验的人轻松拍出一段稳定而专业的视频。

附件精英之修片利器

2016年同样是电脑产品的更新大年,微软和苹果都发布了旗下最新一代的笔记本电脑和工作室电脑。尽管这些产品中的新标准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它们也代表了技术的进步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

最苹果的微软

微软Surface Studio一体式电脑

很多人都感叹为何造出Surface Studio的是微软,而不是那个以创造力闻名的苹果公司。这种感叹当然有对苹果的失望在作怪,但不可否认的是,微软这次交出的答卷实在是漂亮,以至于可以与历史上最好的苹果产品相提并论。

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感叹呢?我们还要从产品说起。这台28英寸的一体式电脑具备4500×3000的分辨率,也就是1350万像素。是目前仅次于苹果27英寸5K iMac的高分辨率屏幕。由于采用了P3广色域和3:2的长宽比,所以可以更好的展示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工作效率也更高。同时,这还是一块支持10点触控的巨型触摸屏,配合Surface系列的触控笔,可以在屏幕上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但是,如果电脑竖着放在桌上是很难用笔去触控的,因此Surface Studio创新的引入了可倾斜的支架设计,也就是所谓“平板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电脑屏幕可以尽可能的躺倒在桌上,方便你进行绘画、制图等操作。最后,微软还为这台电脑配备了一个创新的附件:Surface Dial。你可以把它放在桌面上,让它成为一个调节参数的旋钮,也可以把它直接放在屏幕上,进行更多的交互操作,创意非凡。

最大胆的升级

苹果MacBook Pro(2016版)

尽管这是性能最好的MacBook Pro,但它或许也是近几年苹果最具争议的产品。更快的处理器、更快的固态硬盘、更好的屏幕、更大的触控板、独特的Touch Bar触控条,都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使用提升。但人们诟病最多的,只是一个改变——除了4个USB-C 3.1/雷电3接口,苹果去掉了其他所有的接口和插槽。

SD读卡器没有了,HDMI也没有了,苹果以前力推的雷电接口也不见了,甚至备受好评的MagSafe磁力电源接口都被去掉了。统一接口的好处是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度——高达40GB/s的接口带宽,更灵活的电源方案——每一个接口都能当做电源来使用。但是,目前市面上只有很少的USB-C接口产品,如果你想连接以前的USB3.0或雷电2接口硬盘、读卡器,或是想连接HDMI接口的电视,都需要额外购买转接器。这不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会让你的背包里非常拥挤。苹果的激进,或许只有在这一接口规格普及后,才能被人们接受。

猜你喜欢

卡口尼康画幅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尼康Z7
L卡口“马拉松”联盟的前世今生
全能单反 尼康D850
惊喜与失望并存 尼康D7500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高速公路车道高清卡口系统实施方案
基于高清卡口识别的高速公路长隧道安全比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