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产动漫抢滩的启示

2017-01-06徐文龙

投资北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柯南动画电影动画片

徐文龙

《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以及由极尽精美的《秒速五厘米》指导人新海诚导演作品《你的名字》即将上映。两部作品都是动画影片,也都来自日本。至此2016年全年度上映日产动画电影,居然超过了9部,这是此前没有见到过的。此前,日产动画电影在引进数量上一直并不高,而今年的集中爆发和票房丰收,也算是给中国市场带来了新鲜空气。这背后的故事,容我们一探究竟。

日产动漫何以“集中登陆”

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上映,引起了集体回忆。在这之前呢?我们能找到的日本动画电影却只能用“寥寥无几”来形容。这其中的问题有很多,而首先关乎日本动漫上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版权问题。

一部日本动漫要在国内上映,首要条件,就是获得国内版权。即要被国内以“非电影版权的形式引进”。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名侦探柯南》系列漫画,是由长春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发行的,从那一刻起,《名侦探柯南》才算真的在中国大陆安家落户。

另外一部堪称“童年回忆”的动画片《哆啦A梦》动作更快,早在1991年即被引进了中国,并由长于动画、漫画版权运作的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火影忍者》的漫画中文版较晚,是2009年才走进国门,但也算安家落户。虽然听起来没什么,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动作,日本动画电影引进国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外在内容上,日本动画电影和中国动画电影的路线并不一致。于国人而言,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这个观念基本上根深蒂固。这一点日本电影人似乎应该感谢美国同行,是美国动画电影对国内的深耕,使得人们开始将这个观念扭转过来。人们开始看《功夫熊猫》,《忍者神龟》等等一系列动画电影。在这样的前提下,电影市场开始尝试触碰那些长幼咸宜的动画片了。

除去版权和市场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其实是时间发挥了作用。十年前看《火影忍者》、《海贼王》的孩子们,是不可能代表电影市场的主流人群的。但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代表了主要市场,他们的口味和需求,就代表了电影市场的口味和需求。这一点也让日本动画电影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入国内市场。

是反弹也是行之有术

日本动画电影是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基础的,《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哆啦A梦》、《柯南》等等一系列的动漫作品,占据了大部分人的童年时光。这些动画片的剧场版,即可上映的电影版,却迟迟在国内见不到踪迹,那么这次集中爆发和票房丰收,看起来像是市场反弹。

我们找一个经典例子:《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至今年上映的这一部,已经有整整二十部了,而这二十部剧场版,大多数观众也只在电脑里看过一部分。这也就不难理解《名侦探柯南》2009年第一次在国内上映剧场版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自发穿起了剧中人物的衣服,排队到电影院等候观影。而这之后,也只有2011年又上映过一部柯南剧场版,再无其他。这样的情况自然会引起市场的反弹,当供远小于需的时候,这种反弹也不难解释。

然而这似乎不是唯一的理由。

去年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还未上映,铺天盖地的宣传已经紧逼市场,回忆牌、温情牌双管齐下,在这样的攻势下,IP效应充分发挥,票房推向顶峰。

源头呢?追本溯源,其实还是在于日本影人对待IP的态度,和IP的成熟度不同。国内这几年的“大IP”,最多不过十年。《鬼吹灯》、《匆匆那年》、《寻龙诀》、《盗墓笔记》,这些被人熟知的大IP虽然有着巨大受众,但其厚度还是过低。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IP没有达到《哆啦A梦》一呼百应甚至全民回忆的境地。此外针对作品而言,我们能看到的套用、滥用IP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我们依然以《名侦探柯南》为例。自1997年起,每年4月中旬,《名侦探柯南》的电影版都会如期推出。截至2015年6月,该系列总票房累计超过600亿日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累计超过4000万人次观影。每一部影片都备受期待,每一次都交出一份用心的答卷,这样的良好历史,让每一部新诞生的作品都备受期待。这样的坚持是我们国内动画电影很少见到的,而且我们也少有耐心去这样做。

可见除了市场的反弹,日本电影人也确实更加用心。

对国产片的启示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冷却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大家也在思考着如何让中国电影市场重新获得活力。在这样的契机之下,日本动画电影,成为了一个契机。大批量日本动画的引进,成功搅动了市场,引进了新的空气,这其实也是市场调整的结果。

此外,人们对于好莱坞影片的抵抗力似乎在慢慢增加。这就需要国内市场再次开发出一片观众处女地,让它带动观众的观影热情,动画电影则是一个妙招。小比重,不被认知的新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活力,这种活力正是中国电影市场所需要的。

再者,人们对观影开始寻求某种情绪的共鸣,要知道的是,日本动画电影正以此擅长。情怀、热血、共鸣和落泪,这些正是日本动漫最常见的手法。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动画电影的崛起,自然也是市场的需要。

当然,如果动画电影能够填补市场需求,我们为何不自己去完成它呢?答案是我们的动画电影还不算太成熟。

《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两部动画电影似乎带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热。可我们若深究内容和口碑,就会发现我们的作品还是存在着一些由于起步晚,市场反馈不充足而导致的制作硬伤。内容上的空洞,追求外表的华丽,已经成为了短板。

此外,国产动画电影面向低幼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解决。“喜羊羊”、“熊出没”等动画片长期占据国内荧屏的主流。当然,这些动画不是不够好,只是它们不能符合当下多元化的电影市场需求。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熊出没之雪岭雄风》一类的银幕化作品,但孩子看热闹,大人看孩子的场景终究是绝大多数。主流观影人群被排斥在外,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其实在这一点上,日本电影人已经做出了调整。观影诉求并不只是国内在变,世界范围内对“激情、速度、节奏”的渴求都在日益高涨。故而本月内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相较于柯南系列以往的以推理为重点,此片将很多元素押宝在了当下观众们更喜欢的地方上。流畅的打斗,宏观的场景,精致的画面,这些在以往的柯南剧场版中都是不多见的。

求思求变,日本同行已经领先了,成功是自然的。而除此之外,成本也在帮助他们。

今年日本动画电影集体登陆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成本。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成本并不高,这和国内以大博大的电影投资论不同。以小博大,是日本动画电影的特点。去年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斩获5.4亿元,这甚至超过了该片的本土票房。然而这些票房却并不用分流给片方,因为该片并不以分账片的形式引进,而是以“批片”形式进入国内。即一次性买断,票房自有。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资本的疯狂追求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作品的集体登陆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的集体登陆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阵新鲜空气,可实际上不如说是给中国电影市场提了个醒,又顺带上了一课。现象背后,无论是我们的不足,还是市场需求的调整,我想都是中国电影市场所应关注的。希望国内动画电影迎头赶上,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柯南动画电影动画片
名侦探柯南
动画电影
携手柯南破案记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柯南的暑假
动漫: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