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志安的刀笔情怀

2017-01-06李雪

投资北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刻字形式书法

李雪

王志安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同时还是中国书协刻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著名书法家和我国现代刻字艺术的领导者。他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诸体兼擅,尤其是他俊雅飘逸,潇散简远的个性风格,为世人所熟知和称道。

很多人对书法艺术很了解,对现代刻字并不熟悉。事实上,现代刻字是从传统刻字中升华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抒情的刻字方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崭新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传统审美、艺术哲学和艺术精神,使作品具有了思想性、主题性、哲理性和学术性。现代刻字艺术出现即进入了时代审美的视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而与书法、篆刻构成了“大书法”的格局。

作为书法家和现代刻字家,王志安把书法与现代刻字两种艺术均视为逍遥悟道的载体。

他向记者介绍:“传统刻字是书法家写、匠人镌刻,作品是书法定型的复制,而现代刻字则是艺术家自书自刻的完整创作。书法只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素材,需通过题材、文学内容,进行立意构思,确定形式,从而表现思想主题,观念意识和自我。”在采访中,从“义”到 “形”,王志安对现代刻字的创作侃侃而谈。在他看来,通过用作品外在的“形”表现内在的“义”,刻字家在一刀一凿中表达着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的感受和关注。

刻意造就自然

现代刻字强调“意”的确立,“义”的阐述,使作品具有“一幅一景,一幅一境”的多彩性,同样的文字内容,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观念意识不同,因此创作同一个文学内容,所呈现出的思想主题是完全不同的。

在王志安看来,现代刻字创作更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和作者审美情趣、理念的表达。

就拿他的刻字作品《阳春二三月》来说,是表现春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一种希望的作品。“我当时回到无锡老家,住在太湖边,早上在林荫道上看到太阳在树丛中射下一道一道光,青草、绿水、阳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充满了一种希望、一种生机勃发。”当时他觉得太美了,由此启发了创作一幅表现春天题材作品的灵感和欲望。

然后他开始思索:刻什么内容?

当然,可以刻“早春二月”或者“阳春三月”,但是他认为“二”、“三”两个字放在作品中重复构成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因此选择刻“阳春二三月”。

题材确定了,文学内容也找到了,然后就要立意。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早上八、九点钟是一天的开始,那么,就要把“希望”这个立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构思设计涉及到形式美,创作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要素。“比如,在构成上利用了放射构成、虚拟面之间的连续、布排、对比,黄金率的应用和对文字的排列、组合,进而再构成。”王志安说,几条线、几个点的位置,可能差一点感觉就变了,一个点的位置都是非常严密、科学合理的,但是又要让人看起来很自然。这个自然是刻意摆布中苦心经营的,也是‘妙造自然。”

“形”表现“义”

在刻字作品《锻造·器》的创作中,王志安在色彩构成上采用了暖色调,并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锻造的热量,给人的感觉像一个炉火。这幅作品的立意就是“只有通过锻造才能成器,一个人要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所作为,成为栋梁之才,就要千锤百炼。”同时,在这幅作品中,肌理的不同触感,体现了不同形象或抽象形态。

事实上,无论颜色构成还是刀法肌理,都属于形式的因素,都是在为内容服务。

王志安在《“义形创作”理念的提出及“民族性”阐释》一文中指出,所谓“形”,即形式,以汉字书法为素材,吸收现代艺术构成的原理、方法,去展现“义”之含义。而“义”则是所欲表达的内容,也包括正义、道义、正道之意。

现代刻字以“形”表达“义”,以作者的心灵感应、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诠释刻字家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的感受和关注,作品体现思想性。

如今雾霾频发,生态环境被破坏,王志安就开始构思一幅作品,通过诉说 “山清水秀”的远去,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生命和生态的关注。

“我创作力求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即使不读文字,以其外在形式,也能理解它的内容。”在具体表现手法上,他说:“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鱼没办法生存了,鸟没办法生存了,那我就可以用‘鱼、‘鸟两个字作为文字内容,古文字为素材,对点线面作适度的再塑,形象地表现了,昔日追逐纵潜的鱼,展翅翱翔的鸟,今日已是干涸河床上的‘骨和‘刺,表现对生态、对生命的关注。因为生命并不仅指人类,动物同样有生命,他们是人类的朋友。人的朋友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再不挽救、治理环境,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也将面临同样境遇。”

他坦言,泛泛的刻字创作没有意义,这种作品无思想、无主题、无自我。因此艺术家要担当,关心社会、有历史的眼光、有历史的高度。现代刻字要融入中国传统审美、艺术哲学,体现创作者的思想。

艺术家要“眼高手低”

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积累,提高艺术积淀也很重要。

比如音乐,音乐韵律节奏的强弱、连续和书法创作相近。但是现代刻字能够从中获取什么?王志安说,除了韵律节奏之外,作曲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对象。

比如一首歌曲,词已经写好,作曲家需要反复读,反复理解,谱曲的时候才能表现文字的立意。“这是军乐,就要表现军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这是一首爱情小调,那么就不能作进行曲,就要抒情、悠扬、柔美。”比如王志安的《阳春二三月》,艺术的外在形式就要表现它的立意,而乐曲则是以一种听觉形式表现文字,两种艺术门类中的“义”、“形”的关系异曲同工。

再如文人画作品的思想性,其中流露的文人情趣,文人的思想,对王志安来说,也有可借鉴的价值。

回顾早前的作品,王志安称之为“遗憾的艺术”,自我感觉有不足之处。“齐白石到70多岁的时候,仍然在‘变法。如果他像其他画家一样,对自己的风格早就定了型,对自己满意了,不再提高眼界,那么画坛也就不会有齐白石了。”

王志安说艺术家需要 “眼高手低”。当审美的高度高于创作所能达到的高度时,艺术家会不断追求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当随着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和积累,艺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作品就能提升到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审美的眼界又开阔了、发展了。

因此所谓“眼高手低”就是审美和创作水平交替式的提升,促进艺术家不断提高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刻字形式书法
智海急流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李贵阳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莫让景区刻字成为习惯
诗书画苑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