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7-01-06陈欣胡坚达

中国大学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高职院校

陈欣 胡坚达

摘要: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正逐步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之列。据统计,2015年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率为4.9%,其中,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游客超过1.2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1.3亿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的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旅游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行业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技能和国际文化素养的人才。因此,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一、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工作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很不准确,关键在于没有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职学生区别与中职生、本科生、硕士生,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没有本科生与硕士生那样扎实,但是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强。较之中职生,他们又具备一定的行业管理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能太高,如培养国际化旅游高级管理人才,这更加适合本科以上学生;目标定位又不能太低,如培养普通的旅游服务人员。纵观各类高职院校,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对培养哪一个层次类型的人才、人才需具备怎样的素质、学生就业渠道等关键问题均模糊不清。

2.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目前,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趋同,因此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选取等方面都大同小异。国际化旅游人才课程体系若缺乏特色,则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也无特色可言。

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创新课程体系,选择符合国际旅游业要求的教学内容。但相对于国际旅游产业发展要求,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与创新,课程设置还是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教材比较陈旧,少了一些国际元素,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化旅游课程很少,学生视野和思维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不是放眼世界。例如,一些高职院校仅仅在专业课基础上多加了几门外语基础课程,或者是将几门专业课程改为双语教学,就美其名曰为国际化课程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提高了外语交际能力,但是缺乏国际思维和视野,缺乏对国际旅游运作规则的了解,也缺乏跨文化沟通能力。

3.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实践能力是国际公认的职业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旅游行业是一个应用型行业,想要成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就要能动手、能服务、能实践。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课堂讲授,轻视实践训练。

实践性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保证,而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经费很少。再加上学校缺乏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针对性,不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知理论,不会动手。例如,学导游的不会讲解,学旅游规划的不会做景区规划,学计调的不会设计安排旅游线路等。很多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需要企业重新培训才能逐步形成实践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毕业生不满意的原因所在。

4.师资队伍质量不高

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就要有对应的国际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但由于旅游是一门新兴专业,高水平师资较少。很多旅游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由经济、历史、地理、外语、管理等专业改行而来,大部分教师没有行业背景或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实践经验。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显得力不从心。另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大多由国内高校培养,学校很少引进国外高校毕业的旅游专业教师。

5.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不强

外语沟通能力是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必备能力。随着我国旅游事业向世界推进,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地位越来越突显。既有扎实的旅游行业能力,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欢迎。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外语教学观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外语水平不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欠佳,不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缺乏国际竞争力。

6.培养主体间协作缺乏

政府、学校和企业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主体。发挥这三个方面的优势,联合培养学生,才能实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很多学校都是在单枪匹马探索,缺乏与政府、企业的深入沟通与协作,使得人才培养缺乏相关政策环境的配套,同时,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也不能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培养主体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发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到解决办法。

二、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根据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要求,本文认为应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实践体系和国际化师资队伍等的建设与改革,以“政、产、学”协作为保障机制,构建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确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决定方向。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旅游人才能否符合国际旅游市场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目标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适应行业需求。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国际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向,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采用政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旅游业运作规则,掌握国际旅游业务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拥有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旅游人才。

2.明确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途径

(1)设置国际化课程体系。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对国际化旅游人才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利用自身优势来突出特色,尽可能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普通的旅游基础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增设外语基础课程,加大双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将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作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来抓,重视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增加外语基础课时量,如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等。另一方面,选择一些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双语课开设。双语课程不同于普通外语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双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同时,对赴海外实习的学生进行集中突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水平。

其次,要增设国际旅游通则、国际公关、国际管理、国际案例、国际文化通识、跨文化沟通、国际实践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国际旅游运作规则,掌握国际旅游专业知识,具备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实践能力。另外,适当引进国外旅游专业课程,打开学生视野,使其具备国际意识。

(2)选取国际化教学内容。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本土领域。教材内容应该新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引进国外旅游专业著名的原版教材或者翻译版,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最新最前沿的旅游知识和技能。

(3)借鉴国际化教学方法。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教学方法也要尽可能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参与式教学法是国际上普遍倡导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师生互动沟通。总之,要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式、案例启发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技能大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构建国际化实践体系。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来实现。

一是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旅游技能训练,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

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指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践活动场所。它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它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路子,与地方知名旅游企业、旅行社和景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三是海外实习基地拓展。实践证明,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送学生去国外实习。通过实习,让他们开阔眼界,经受锻炼,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尽可能让学生到外国旅游企业去顶岗实习,建立海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实践,且通过实践了解国外旅游行业基本信息,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5)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师资水平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技能的国际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在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实践能力是国际化教师的必备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获取旅游行业一线经验和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赴旅游业发达国家进修、企业实习或深造,拓宽国际视野,学习旅游行业最新知识和教育理念,从而为国内教学服务。

二是吸纳企业精英到学校任职。学校要创新师资引进模式,一方面可以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企业精英来校兼职授课、专题讲座或者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优秀行业能手成为学校专职教师。

三是引进国外优秀教师。既可以引进国外高校优秀旅游专业教师来校执教,也可以吸纳引进国外旅游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为我国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3.建立“政、产、学”协作保障机制

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联合培养。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制度上提供支持,加强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和管理监控。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合作,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政产学合作机制,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指南。三是规范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在高职院校成立国际事务办公室,全面负责国际办学工作,形成由学校领导负责、国际事务办公室统筹协调、各系(部)分工合作的国际化办学组织体系。

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需要努力进取,不断地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国际化创新,建立“政、产、学”协作保障机制,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人才。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借助多媒体提高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效率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