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万宁旅游公路设计综述

2017-01-05陆嘉珉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12期
关键词:植草路基景区

陆嘉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海南万宁旅游公路设计综述

陆嘉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基于旅游公路交通功能的重要性及海南国际级生态旅游岛的定位,介绍了海南首条旅游公路的工程概况、设计思想和理念。设计结合生态学、环境保护学提出建设绿色公路的生态与耐久的核心目标,总结了在世界级生态岛上旅游公路的设计与建设经验。

旅游公路;生态绿色;耐久性;景观;交通标识

0 引言

早在2010年,海南省已正式将建设国际旅游岛写入海南省总体发展规划纲要[1]。根据规划,海南省将建设约1 000 km旅游公路,但是旅游公路的建设在国内较少,其设计理念和建设模式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高品质旅游公路较少。

万宁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南起石梅湾,北至大花角,是万宁市滨海区域重要的贯通性道路,是海南省确立国际旅游岛定位后首批开展的省级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助于积累一系列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及建设的经验,更将探索出一条适合滨海地区旅游公路与周边旅游资源、城镇开发之间合理开发的模式[2]。图1为万宁旅游公路地理位置图。

1 旅游公路的定义

旅游公路是以公路为载体,以旅游资源为纽带,用于满足观光、休憩、度假等旅游需求及傍生需求的交通设施综合体[3]。

2 万宁旅游公路概况

万宁旅游公路南起东线高速石梅湾出口,向北经石梅湾、南燕湾、神州半岛、老爷海、后滩、保定湾、乌场港,终点至春园湾,路线全长35.63 k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40 km/h,局部困难路段采用灵活技术指标。全线采用“双车道+慢车道”模式,一般路段整体式路基宽14 m,局部路段结合景观需求采用分离式路基。

3 设计思想和目标

3.1 设计思想

工程采用“ON THE ROAD”设计主题,依靠生态、科技、人本三大技术手段,使游客于路上随处感受海南最本色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这是一条自然之路——还原真实、本色、自然、生态的海南景观,是一次体验之旅——展现安全、舒适、温馨、多样的热带旅行。

3.2 设计目标

在规划设计中,提出绿色生态公路的建设目标,其核心是在公路本体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维持生态安全和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做到自然过程与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

4 设计理念

在总体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旅游公路工程特点,以及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要求,在设计中遵循以下设计理念:

(1)运用最小破坏与最大保护理念,确保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运用灵活性设计理念,合理制定技术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性、连续性;

(3)运用宽容设计理念,提高交通运行安全保障度;

(4)运用适应性设计理念,制定适合于滨海环境特征的建设方案;

(5)运用全周期设计理念,强化滨海砂土路基处理与路面结构设计,确保旅游公路建设的长效性。

5 路线设计

基于功能、景观、规划、地质、生态等原则布线,串联旅游资源与城镇,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兼顾地方发展利益。既有规划路段尽可能利用规划线位,降低对规划地块的影响;环境敏感路段尽可能利用既有道路,避让不良地质路段,并与村庄、景区保持适当距离。路线设计保证线形指标连续、均衡,又富于变化,重视线形安全性检验,同时与周边海岛、林地、山岭等相结合,形成优美线形。图2为后滩段路线方案。

图2 后滩段路线方案

6 横断面布置

除一般路段采用整体式路基外,根据实际建设条件、旅游景观需求及功能车道的多样性设置,全线共设三种不同的分离式路基,如图3~图5所示。

图3 分离式路基(半路半桥)(单位:m)

图4 分离式路基(快慢分离)(单位:m)

图5 分离式路基(机动车道分离)(单位:m)

7 路基路面及生态防护

结合滨海地质条件,进行路基路面方案设计,同时结合钛矿坑、山体滑坡等不利地质条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

例如,在后滩和保定湾段路线穿越海防林沙地段,路基原槽15 cm采用土工格室加固砂处理。车行道采用土质填料进行填筑,处理深度为80 cm,路床上部40 cm掺4%水泥进行改良,如图6所示。

图6 滨海沙地段路基处理图

海防林内分布有钛矿开采后留下的深坑,当路线无法避让且难以全填时,先在坑底清表,采用土工格室加固15 cm的底层砂,再对现有细砂边坡进行台阶开挖,采用土质填料拼宽填筑。拼宽段下部铺设30 cm碎石,用土工布包裹,出口距原地面30 cm,外倾坡度为3%,如图7所示。

图7 钛矿坑段路基处理图

K6+402~K6+502段路线北侧有一处大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设计采用嵌岩桩板式挡土墙和抗滑桩处理,并对滑体内部的边坡放缓,同时在滑体内及周界以外设置截水沟,如图8所示。

图8 滑坡处理断面布置

遵循顺应自然、呼应自然、融入自然的原则,根据填挖类型、高度以及地貌、地质的不同情况,采用了植草防护、菱形网格植草、六角空心砖植草、CF网植草灌木、镀锌网植草等生态防护,如图9、图10所示。

图9 菱形网格植草

图10 CF网植草灌木

8 旅游公路标识设计

根据旅游公路的总体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结合沿线旅游景区特征、旅游公路需求,从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及景区标识牌等多方面进行旅游公路的标识性设计。

8.1 旅游公路Logo设计

旅游公路Logo设计主要包括旅游公路专用交通标志牌与景观标识墙两部分内容,主要设置在起点东线高速石梅湾接线段、莲花公路、X435、X432等进出旅游公路的主要道路节点。其中,旅游公路专用交通标志牌与交叉口指路标志进行一体化设计,设置于交叉口前50 m的进出道路上。景观标识墙展现了旅游公路的总体路线走向、沿线景观特色、景区分布及主要的配套服务设施等。景观标识墙设置于节点的明显位置,便于游客快速掌握相关旅游需求,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旅游公路标志牌

图12 旅游公路标识墙

8.2 交通指示与引导系统

8.2.1 指路标志

以沿线主要景区及公路作为指示的主要节点,将景区标志与指路标志相结合,设置于交叉口前30~50 m处,如图13所示。

图13 指路标志

8.2.2 景观带标志

为形象地展现景区特色,将景区内特色风光浓缩为图形,结合汉字共同作为景区节点标志内容,如图14所示。

图14 主要景区标志

8.2.3 景区指示系统

景区指示系统与交通标志系统无缝衔接,以指示景区区位、景区总体布置及沿线服务设施为主,如图15所示。

图15 景区指示系统

9 大型桥梁

结合滨海河口环境特征与设计主题,太阳河大桥采用中承式系杆拱桥,不仅结构受力优、材料省、投资小,而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桥梁自身更成为全线重要的景观节点,如图16所示。

10 景观设计

项目景观围绕“风景走廊”主题,全线设置活力森林、体验度假、风情半岛、生态田园、碧海银滩五大景观带,结合景观现状与用地条件,布设景观平台与栈道,如图17所示。

图16 太阳河大桥

图17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11 交通信息设计

工程从旅游者、管理者等多角度构建智能交通信息系统。通过布设各种信息化设备,完成旅游公路的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以及面向游客的信息服务等功能要求,如图18所示。

图18 系统总体构架

12 结 语

海南万宁旅游公路已开工建设,拉开了国内旅游公路建设的序幕。其设计思想、理念与具体工程实践,不仅是景区公路建设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更将为后续生态旅游公路的建设提供借鉴。

[1]刘保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公路规划研究[J].公路,2013(9):174-179.

[2]董宪曾,刘保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公路建设研究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余青,樊欣,刘志敏,等.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5):91-95.

U412.36

B

1009-7716(2016)12-0018-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6.12.006

2016-09-01

陆嘉珉(1984-),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路基路面材料与支挡防护结构研究。

猜你喜欢

植草路基景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生态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试验分析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园植草沟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