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2017-01-04徐刚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传统建筑

徐刚

摘要: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事件的当下,如何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市民有更强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珠海市前山村旧城改造项目的工作中,谈谈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在前山新城的设计工作中如何借鉴与融入传统岭南民居的优点,作了一些创作与探索。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岭南建筑;创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120-02

前言

近年来旧城改造已是中国各地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前山村作为珠海的名村之一,历经沧桑,虽有一些历史的民宅保留下来,但大多已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在旧城改造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有价值的古民宅进行保护保留。珠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暖夏热,潮湿多雨,夏季时有台风与暴雨,太阳辐射强烈,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因此,通风防热,防台风暴雨是民居建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保存完好的刘家民宅在设计与布局方面有很多值得当今建筑师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1.传统岭南民宅的原地保护与研究

刘家民宅位于原前山村彭城街二巷8号,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其面朝东南,相望澳门。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轴线处为厅堂,两边以偏间、廊庑围合,左侧由侧院与冷巷将偏房隔开,进深三进,前厅-庭院-畅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厅前辟有雅致庭院,与侧院间有玄关分隔开,即区分公共会客活动区与居住区,动静分离,又很好的保护居住者隐私,布局非常科学合理。冷巷与侧院既有交通与活动功能,也有排水与防火功能,即可进行通风,又可减少日晒,起到冷却墙体温度,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这些都是为适应高温多雨,空气潮湿的气候特点,而在建筑布局上的反映。而前院,内院,侧院三个院落的设计布局,形成了三个不同性质的围合空间:前院为会客与外交,内院是休憩与生活,侧院则是家庭成员活动玩耍的场所,使得建筑群内外有别,主次有序。

而在建筑外观方面,刘宅也显得淡雅朴实,落落大方。屋顶为灰瓦,墙面为青砖,台阶为米色条石,门窗为原木材质,配以百叶花饰。外檐下的墙楣,黑底白纹,描白边线条,与灰瓦青砖搭配,形成典雅秀美的视觉效果。窗楣处有出挑0.3M遮阳防雨板,有效减少进入室内的直射阳光,配合木质百叶窗通风透气,达到凉爽舒适的室内环境。

2.前山新城的创作与探索

前山新城用地面积233183.58m2,总户数8585户,总建筑面积:223183.58m 2。其中45%为本地村民回迁房。凤翔路商业步行街东西向贯穿地块,将用地化分为南北两个区块,北侧为村民回迁区,南侧为商品房区。对于前山新城这样的旧城改造社区,如何延续岭南文化的传承,并与新城发展的文脉结合,成为建筑师需要考量的重要设计条件。经过方案的反复推敲,最终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引入了“冷巷”的概念:在邻近两户之间加入窄巷,与公共电梯间空间串通,形成南北向空气对流(穿堂风),由于冷巷两侧的山墙遮蔽了大部分阳光照射,白天可以有效降低墙体温度,优化室内居住空间体感舒适度,达到降低住宅空调用电量的结果。同时,项目还引入地热泵水循环空调系统,使前山新城成为绿色节能的新城。对于传统的飘窗遮阳效果,减少东西向开窗面积,在顶层坡屋面内增加可以空气流通的锥形空间,等等这些常用的节能办法也都有实施。

另外,在商业开发方面,骑楼最能体现南国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一幢幢不同风格的骑楼建筑,在街道两侧鳞次栉比。在烈日或大雨时,默默地为行人遮阳挡雨。同时作为人行道,因为与车辆完全隔开,非常有安全感。骑楼是从古代岭南越族的干栏式(高脚楼)发展而来。同时将西方古典建筑券廊式与岭南传统建筑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这体现了岭南文化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骑楼是一种敞廊式商业建筑,敞廊能为顾客和行人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适应商业步行街的需要。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观。骑楼这种商业建筑改善了购物环境,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凤翔路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设计团队以全新的方案风貌展现骑楼概念:大尺度的曲线布局,立体的居民共享交流空间,层次丰富的商业分布,呈现出简洁现代内涵丰富的视觉效果。

3.结束语

通过对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关注研究与保护,为的是让历史得以延续,让文化得以传承,从而用更加科学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山村古民宅,观音庙等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冷巷概念引入住宅平面布局,对商业步行街的新时代骑楼概念的探索等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新时代建筑师如何从传统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其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发展,创作出符合当地地理条件的绿色建筑。这同国家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不谋而合的。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传统建筑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