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创意茶席设计”教学课件为例

2017-01-04周霞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席茶艺教学模式

周霞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创意茶席设计”教学课件为例

周霞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网络为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基本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基于对《中华茶艺(下)》课程学生的基本学情、基本学习需求的分析,创新地引入该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该课程中“创意茶席设计”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为范例,呈现“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成果。

任务;团队学习;教学模式;茶艺课程;实践教学

《中华茶艺(下)》是开放教育茶文化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中华茶艺(上)》为先修课程,在上册介绍茶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下册进一步延伸、拓展茶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介绍茶席设计与茶艺创编为主要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水平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基于本课程学生已有一定的涉茶从业背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学情储备,并且迫切希望侧重实践操作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的基本学习需求,笔者尝试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地引入“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演示”教学方式为“任务驱动、网络为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涵义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将高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将其设计成一个个具体可行的“任务”,以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经由教师引导,自主学习与团队分工协作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一个茶艺实践任务,最终呈现作品。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是一种完全体现能力本位思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反复实践甚至遭受挫折,逐渐理清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1.基本学情分析

通过《中华茶艺(上)》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茶艺相关知识和能力,但在茶席设计与茶艺编创方面能力仍相当欠缺。具体到本次课而言,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有:能够识别各种茶具;了解各类茶叶的特性;有较强的操作欲望和能力。但也存在不足:茶具合理搭配的能力较弱;根据茶叶选配茶具的能力不高;缺乏创造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设定

本次授课旨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主题鲜明的、富有创意的茶席设计。基于学情分析背景,教学目标将分为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熟悉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茶席设计原则;(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茶席设计原则设计茶席;(3)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情,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重视理论讲解而忽略实操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不足。

3.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推行,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1)在课前知识铺垫环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创建相关微课视频,上传到福建电大在线课程平台,预设思考题,引发学生思考;(2)课堂入境环节,采用趣味导入法,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3)实践学习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团队分工学习法。其中,团队分工学习法,是基于具体角色分工的小组讨论演示法,每个组员都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细分任务,发挥不同层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展示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创意茶席设计”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知识铺垫环节

教师在课前一周布置任务,精心创设情景,将“创意茶席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工作任务,例如:第三届福州茶产业博览会即将举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茶文化艺术表演队将受邀参加会上的展演,如果你负责其中茶席设计的展演,你该怎么准备呢?该任务以及相应的自学提示均通过课程微信群发送给班级每位学生。

然后,学生通过对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线课程平台上《茶席也创意》这讲微课的学习,并辅以搜索互联网、查阅课本等形式完成该任务的课前预习并完成通过微课方式布置的前置作业。

2.课堂入境环节

伴随悠扬的音乐学生们分组入座。每组5名成员,指定一名有茶艺从业经验及较强组织才能者担任组长。接下来,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以课堂小游戏“考眼力”形式,要求学生从一组优秀茶席设计图片中寻找茶席中都有哪些物品,并试着归纳茶席设计的构成要素,导出本次课的第一项学习内容。

3.实践学习环节

明确学习内容后,抽签决定各个小组茶席设计的主题,各组领取主题茶席卡和学习任务书,然后自行选用茶艺实训室提供的茶席构成要素,进行茶席设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指导各组学生先讨论分析再动手实践,切忌急着讲解或直接动手;二是遇到学生求助,不要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提供方向,以引导启发为主。例如,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引导他们首先分析、理解本组主题的内涵,然后围绕主题确定茶席要素,接着选定合适的器物,最后进行席面的布置,填写学习任务书(表1)。

表1 学习任务书

4.作品点评完善环节

请每个小组的汇报员,用手机拍下席面传输到电脑上展示,并上台按“表1学习任务书”的内容分别介绍各个主题的席面设计。汇报完,教师暂不点评,而是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小组通过互评,初步发现各个茶席设计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就自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茶席设计的要素组合原则”。通过PPT展示,教师就每一个原则均以正误两组茶席设计作品进行对比性解释,从而令学生对抽象原则有非常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请学生对刚才四组的茶席作品重新点评,包括小组自评和互评,并且根据设计原则,提出完善茶席的建议(各组分发表2)。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学做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教师只起引导作用,甚至有时可以让学生走点弯路而后再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继续分组实践时,每组以“表2评价分析表”为参考,完善茶席设计,教师则在旁巡视,并随时用手机拍下各组仍不符合原则的设计,通过电脑展示,由学生互评,教师再次强调相应设计原则,然后学生各组再继续直至完善设计。

5.总结评价环节

教师电脑上展示各组最终完善的茶席设计作品,请各组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下发“表3任务总结表”,让学生根据表2的八项指标自主总结本次任务的内容及评价。

教师的课堂即时总结评价,在“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中非常重要。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积极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评价要有根有据,要以鼓励为主。同时,教师评价要避免没有方向和流于形式,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使之成为下一项“任务”的起点、动力和向导。例如,本次教学是为下一项任务“茶艺编创”的学习打下基础。

6.课后延伸环节

通过课程微信群方式发布课后延伸作业,让学生通过在线网络作业来巩固学习效果、增强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升华,并为下一次教学实践的新“任务”做好准备。

(1)各组整理“表3任务总结表”,上传到福建电大在线课程互动社区“任务1创意茶席设计”专题讨论帖下;

(2)观看全国茶席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结合今天的课堂实践,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茶席设计才算得上美;

表2 评价分析表

(3)各学习小组围绕课上各自设计的茶席,创作解说词和茶艺流程,为承接新的“任务”提前做好准备。要求:第一,解说词表述清晰,紧扣主题,有创意;第二,泡茶程序合理、完整,手法有新意。

三、“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华茶艺(下)》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次基于任务的实战演练,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得以扎实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学习的分工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积极务实的评价机制,令学生更能感知自己的点滴进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习获得良性循环。

总之,网络环境下在《中华茶艺(下)》课程中引入以“任务驱动、网络为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特色的“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茶文化专业实践性课程的一个创新。虽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实施效果是明显的,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育具有一定专业水准、职业素养的创新型高级茶艺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表3 任务总结表

[1]王绍梅,邹瑶.《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茶业,2012(5).

[2]王晓洋,卜燕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2).

[3]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杨净云.基于工作过程的茶艺课程设计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4,(4).

[责任编辑:姚青群]

G40-057

:A

:1008-7346(2016)04-0011-06

2016-08-1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社科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模式研究——以成人教育中茶艺创新课程的教改实践为例”(课题号:JAS1608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价:周霞,女,福建福安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财经与管理系教师。

猜你喜欢

茶席茶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茶席设计的美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
茶席·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