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种业人”,中国“种业梦”

2016-12-30董文龙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种植业种业差距

董文龙

中国“种业人”,中国“种业梦”

董文龙

我们常常讲“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其所蕴含的意义是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只有“春种一粒粟”,才有“秋收万颗子”,有种才能有粮,有好种才能多打粮、打好粮,所以,种业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在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强大的种业是国家强大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既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种业方面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制种能力,更意味着一个国家牢牢地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所幸,我们有一批甘于坚守奉献、勇于登高望远的“种业人”,就如我们本期介绍的卢洪、贾赣萍和归黎明,他们或是从国外育种公司回国、投身国内育种业的“海归”高级人才;或是在育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经营水平上了一定规模的土生土长的育种精英;或是“半路出家”、子承父业、在这个领域埋头苦干、闯荡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种业“大拿”。正是有像他们这样千千万万的中国“种业人”,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种植业输送优良的种子资源,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不断地攀登育种科技研发的高峰,让我们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的确,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有这样一批甘于奉献、埋头苦干的“种业人”,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种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还有巨大差距,在政策环境方面存在不足。

从育种技术手段来看,跨国种业大公司在分子育种领域尝试了大概25年,成熟使用该技术大约15年,而我国种业公司的分子育种还未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从研发投入水平上来看,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201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亿美元和15亿美元,而国内种业公司,与国外公司相比投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而且在种业人才的待遇和科研氛围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有差距,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我们要怎样面对这种差距。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是增强紧迫感、奋起直追?中国“种业人”再次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像卢洪一样,我们有一大批具有高学历、在海外大型跨国育种公司工作经历的科学家正在投身中国种业,他们将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育种技术、育种流程、育种平台引进国内,使得近些年来我国的种业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通过搭建科研公共服务大平台,为我国的育种公司提供最前沿的育种科研服务,为我国育种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对种业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强,尤其是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把我国种业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对我国种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实现中国“种业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一批批的中国“种业人”。他们或是像卢洪那样的海外高知人才,将国外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带回中国,引领种业的发展方向;或是像贾赣萍、归黎明一样,延续着传统的育种、制种方法,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种植业输送优质的种子资源。先进理念、现代技术手段也好,本土技术、传统经营模式也罢,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捍卫着中国的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助力着中国“种业梦”的实现。中国的“种业人”要基于当下,为我国种植业提供质高量足的种子资源,更要着眼长远,利用现代化的育种手段,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相信,只要有这样一群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种业人”,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大的种业产业,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种业梦”!

猜你喜欢

种植业种业差距
登海种业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