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2016-12-29全中平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伤性粒细胞颅脑

全中平

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全中平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使用G-CSF分成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148),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G-CSF皮下注射方案。对比两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及炎性因子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清NSE、NPY水平及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GO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vs 58.1%,P<0.05)。结论将G-CSF用于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保护其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炎性因子

相关研究证实,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的继发性损伤,是抑制脑损伤患者病情发展、促进其预后恢复的关键[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造血生长因子,对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有学者认为,该药物同样具有理想的神经保护作用[2],对增强大鼠记忆功能、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等有利。本研究为探究G-CSF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回顾性分析20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G-CSF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寻求更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且符合《颅脑创伤学》[3]中外伤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符合《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3版)》[4]中相关治疗适应证;(3)临床资料完整;(4)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为16~24分的重伤患者;(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为3~12分的中重度昏迷患者。排除标准:(1)未成年或年龄>75岁;(2)相关治疗禁忌证;(3)治疗中途死亡、转院、更改治疗方案或随访期失联;(4)孕期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损伤、严重缺铁或铁代谢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原发性恶性肿瘤;(6)致伤至送诊时间间隔>2 h者。

1.2 病例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5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20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使用G-CSF情况分成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148)。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8~72(43.5±7.6)岁;致伤至送诊时间间隔(1.2± 0.6)h;入院时GCS评分(5.3±2.1)分;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12例,暴力击打4例,砸伤10例。对照组中,男性91例,女性57例;年龄18~72(43.6±7.5)岁;致伤至送诊时间间隔(1.1±0.6)h;入院时GCS评分(5.2±2.2)分;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5例,高处坠落35例,暴力击打12例,砸伤26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至送诊时间间隔、入院时GCS评分、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参考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3版)》[4]中相关要求及救治原则予以急救处理,包括体征监测、生命支持、脱水、降颅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维持脑灌注、营养支持、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措施;符合相关手术指征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l∶30 mg,国药准字H20050280)30 mg+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毕,2次/d。持续治疗2 w。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规格:0.3 ml∶75 μg,国药准字S200100631)2 μg/(kg·d)皮下注射,1次/d,持续治疗5 d。

1.4 检测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 w时,常规采集患者晨起肘前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入-80℃冰箱内冷藏待检。按照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试剂盒(上海丰寿实业有限公司)、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IL-6水平;参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上海信然实业有限公司)、神经肽Y(NPY)试剂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α、CRP、NPY水平。

1.5 疗效评价标准[4]治疗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5级。Ⅰ级:患者死亡;Ⅱ级(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Ⅲ级(重度残疾):清醒,日常生活需料理;Ⅳ级(轻度残疾):残疾,可独立生活;Ⅴ级(恢复良好):轻度缺陷,可正常生活、工作。优良=Ⅳ级+Ⅴ级。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SE和NPY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NSE和NP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降低效果更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SE和NPY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2 w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GOS评估结果比较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GO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或楼房高处坠落致颅脑损伤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外伤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受到临床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表4 两组治疗后GOS评估结果比较(例)

G-CSF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由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生成,可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达到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G-CSF可在抗炎、促血管生成、保护神经功能及促神经分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其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对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结构恢复等有利[5]。

NSE和NPY均为当前临床评估神经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对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本研究发现,予以G-CSF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NSE和NPY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幅明显大于仅予以常规急救对症治疗的对照组,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G-CSF治疗,对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神经功能、促进其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此前有研究认为,G-CSF主要通过促进骨髓源型干细胞向受损脑区迁移、抗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促新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7]。本研究也发现,研究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G-CSF治疗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脑损伤严重程度,以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

除上述因素外,部分学者还将G-CSF的用药安全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予以分析,发现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损伤[8]或精神异常症状,虽样本量偏少,难以断定是否由G-CSF所致,但仍提示该药物使用后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需谨慎用药。本研究虽未发现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病例,但由于当前就该药物在颅脑损伤临床治疗的报道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鲜少就患者用药情况予以报道,故难以评估其用药安全性,可扩大样本量后,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予以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治疗联合G-CSF皮下注射疗法,可有效改善其炎症反应,对保护神经功能、促进于患者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影响。

[1] 陈春兰,史连胜,何成讲,等.临床快捷急救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74-1375.

[2] 孔朝红,刘煜敏,朱江,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82-885.

[3] Donald W.Marion.颅脑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68-271.

[4] 江基尧,朱波,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9-193.

[5] 李建生,刘敬霞,刘轲,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大鼠骨髓干细胞分布及脑保护作用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23(6):333-336.

[6] 李晓莉,陈可夫.颅脑伤患者血清IL-6、IL-8和NSE变化与预后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3):322-323.

[7] 夏明武,赵昊,郭茜,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9):891-895.

[8] 赵弘,万岁桂,孙婉玲,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发肺损伤致死亡2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83-384.

Protective effects of G-CSF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Quan Zhong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Jingm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ngmen,Hubei,448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n 20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n=52)and the control group (n=148)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G-CSF was us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edaravo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G-CSF.The changes of serum neuron specific enzyme(NSE),neuropeptide Y(NPY)and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es[serum C reactive protein(CRP),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interleukin-6(IL-6)]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six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GO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ognosi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wo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levels of serum NSE and NPY,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CRP,TNF-α and IL-6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and such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Six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GOS excellent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6.5%vs 58.1%,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G-CSF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tect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promotes prognosis recovery.

G-CSF;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ological function;inflammatory factor

R 651

A

1004-0188(2016)12-145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30

2016-06-01)

448000湖北 荆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全中平,E-mail:qzp701104@163.com

猜你喜欢

外伤性粒细胞颅脑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