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2016-12-28马凤巧杨立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临床治疗

马凤巧+杨立新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癌, 分析其一般资料、诊断与治疗方法等。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 本组68例患者中, 58例为移行细胞癌, 7例为腺癌, 3例为鳞癌。27例为G1级, 27例为G2级, 14例为G3级;17例为A期, 20例为B期, 20例为C期, 11例为D期;治疗后,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持续随访4年, 12例术后生存时间<1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3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3年。结论 临床上提升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 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诊断;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51

原发性输尿管癌发病率较低, 国外文献统计大约占尿路上皮肿瘤的1%[1]。移行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其他病理类型还包括腺癌、鳞癌等, 但发生率较低。当前, 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标准术式是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2]。有研究认为, 临床上提升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本研究以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癌, 患者知情同意。本组68例患者中, 男47例, 女21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3.2±10.2)岁;病程2~30个月, 平均病程(7.0±7.7)个月;14例肿瘤位于输尿管上段, 27例肿瘤位于输尿管中段, 27例肿瘤位于输尿管下段;40例为左侧, 28例为右侧;10例患者并发膀胱癌, 3例患者并发同侧肾盂癌。临床表现:20例患者表现出腰部钝痛, 18例患者表现出肉眼血尿, 12例患者表现出镜下血尿, 8例患者表现出肾绞痛, 6例患者表现出膀胱刺激症状, 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所有患者术前肾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

1. 2 方法

1. 2. 1 检查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尿细胞学检查, 结果显示, 48例为异型细胞, 20例为肿瘤细胞;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 51例肾积水, 27例患侧肾脏不显影, 20例输尿管显示充盈缺损。51例肾积水患者实施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 其中, 48例提示占位性病变, 3例逆行插管失败。本组68例患者均实施膀胱镜检查, 结果显示, 49例患侧输尿管口喷血, 13例膀胱内发现肿物, 6例肿瘤自输尿管口脱出。6例患者实施输尿管镜检查, 均发现输尿管内肿物, 经活检后均确诊。本组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 结果显示, 61例存在输尿管占位现象。

1. 2. 2 治疗方法 51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治疗, 其中9例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除术, 将一斜切口作于患者患侧下腹部, 全层袖状切除输尿管下段、膀胱内输尿管、膀胱壁段输尿管开口周围10 mm处的膀胱。17例行保留肾脏姑息性切除术治疗。

2 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 本组68例患者中, 58例为移行细胞癌, 7例为腺癌, 3例为鳞癌。27例为G1级, 27例为G2级, 14例为G3级;17例为A期, 20例为B期, 20例为C期, 11例为D期;治疗后,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持续随访4年, 12例术后生存时间<1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3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3年。

3 讨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是泌尿生殖系统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3]。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 极易被忽略, 致使症状明显就诊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从而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4], 这就需要加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手段包括CT、静脉肾盂造影、B超等。B超检查方便快捷, 且价格低廉, 能对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现象进行清晰显示, 且能对输尿管内占位病变、膀胱肿物等进行反映。静脉肾盂造影在不明原因造成的肾积水诊断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能准确反映尿路梗阻发生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5]。但是, 静脉肾盂造影极易受患肾输尿管不显影的影响, 不能准确显示充盈缺损情况。CT扫描能准确发现输尿管内肿物, 且能对输尿管壁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反映。此外, CT还有利于对腹膜内伴有肿大淋巴结与否进行判断。

临床上改善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是尽早治疗。当前,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主要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肿瘤分期、解构关系等, 为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而临床上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有效术式是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 包含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该手术能对膀胱癌及输尿管残端癌的发生进行控制, 在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中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 本组68例患者中, 58例为移行细胞癌, 7例为腺癌, 3例为鳞癌。治疗后,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持续随访4年, 12例术后生存时间<1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3年, 28例术后生存时间>3年。

综上所述, 临床上提升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按照患者具体情况, 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 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 李长福, 滕立臣, 等. 7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2):176-177.

[2] 张继伟, 王海涛, 王建军, 等. 保留肾脏术式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5):586-588.

[3] 张楠栋, 吉日嘎拉.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2):23-24.

[4] 熊建荣. 3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6):74-75.

[5] 王三富, 唐建生, 将欣杰. 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15):1901 .

[收稿日期:2016-08-08]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临床治疗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