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坝喀斯特地貌中林地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

2016-12-28袁洪波安顺市平坝区林业局561100

低碳世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植苗喀斯特

袁洪波(安顺市平坝区林业局,561100)

浅析平坝喀斯特地貌中林地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

袁洪波(安顺市平坝区林业局,561100)

在土地资源类型中,喀斯特地貌较为独特,这也就使得喀斯特地貌中植树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贵州平坝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心,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探讨平坝喀斯特地区林业的林地整地和植树造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喀斯特;平坝;整地;植树造林

1 引言

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脆弱,做好相应的林地整地与植树造林意义重大。平坝县生物、气候条件较为优越,近些年越来越重视生态经济林业发展,这也就对其整地造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平坝生态环境和喀斯特地貌简介

2.1 平坝生态环境简介

平坝在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属云贵高原,地势走向西高东低,绵延起伏,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境内峰林、峡谷、丘陵、平原、溶洞、瀑布、河流、湖泊等绵延纵横,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年平均气温低于中国避暑之都——省会贵阳,生态环境良好,凉爽宜人,空气沁人心脾。

2.2 喀斯特地貌简介

喀斯特地貌指的是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多是石灰岩)进行溶蚀后形成的地表、地下形态。如图1所示即为喀斯特地貌模型图。

图1 喀斯特地貌模型图

喀斯特山区具有丰富的生物气候资源,降水量大,一年四季十分的明显,夏季和冬季气候稳定,一年四季温度起伏相对不大,无霜期长,湿度较大。喀斯特地区的地势起伏比较大、地形十分复杂、地势高而纬度低,使山区的气候变得多样化。喀斯特地区在热量上包含了温带到热带北缘的几种气候型,这对农林牧的多方面发展经营十分有利。而且,不一样的地形地势导致喀斯特山区的光热水有很大的差异,光、热、水的再分配使小气候变得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人工造林等工作时,必须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地布局,对光、热、水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全面考虑。

3 喀斯特山区对水量的需求和造林技术的研究状况

由于喀斯特山区的环境容纳量小、土地的承载力很低,并不能适应各种树木的生长、容易受气候和水量的影响,而且生态环境内各种物质有较强的移动性,一旦受到干扰很难恢复到原本的状态,所以喀斯特环境其实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生态系统内的物质有较强的移动性,所以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分一直都处于亏缺的状态,这就为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复制造了障碍,土壤水分亏缺是一种湿润气候背景上的临时性干旱,不同于干燥气候区的水分亏缺,也就是说喀斯特地区的水分亏缺并不是由于降雨量少,而是因为山区的土壤层比较薄,不能很好的储藏降雨而且由于土壤底下都是岩石,所以水分都被渗透到了岩石底下,并不能供植被使用。

目前对农作物需水量研究较多,又较深入,由林木生产的周期性长、环境的特殊性及两者的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对研究林木需水量的案列还不够多。对于一个地区的植被来说,它是由不同的植物组成的,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需水量,而且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在不同的的生长发育阶段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某一个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时,要先了解这个地区的可以存活的主要树种的需水量,首先在盆栽条件下加以研究,其次在田间进行实际生产从而获得数据。

4 喀斯特地貌中林地整地和造林技术

4.1 林地整地

造林整地的工作特点与农业整地以及苗圃整地方式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三者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造林整地更加的注重细节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林地的地质条件并不是很好,土壤结构更加的复杂,通常情况下,都是很多年没有开垦过的荒地状态,从而造林整地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就会比较大,任务更加艰巨,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的投入;②造林整地的面积比较大,林地的分布也不集中,过于宽泛,一般情况下,其主要分布在人烟较为稀少的地理环境中的,因此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并不是很好,交通等行业也不够发达,那么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进行局部的营林整地活动。

在林地整地工作完成之后,整个林地的立体条件就会得到较好的完善,在林木幼苗栽种之后,林木幼苗就会很快的生根发芽,从而促使林木幼苗的生长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林地整地工作结束以后,阳光能够直照射在林地表面,促使林地表面吸收更多的阳光,提升离地表面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林地的土壤湿度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在春季时节,幼林的发芽就会提前,而在入秋之后,林木不会那么早的落叶,从而促使林木的生长周期得到较大的延长。在林地整地完成之后,林地表面生长的灌木和杂草被清理干净,幼苗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大大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

4.2 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就是将苗木作为造林工程的主要材料,发挥苗木根系生化作用的优势,做到对造林环境有效适应,迅速稳定造林苗木的生长调试,有效应对各种不良条件和因素对苗木的影响,提高苗木成材和成活的概率。植苗造林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工程建设效率、施工成本和维护支出的优势,是林区造林工程首选的实用技术。但是植苗造林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苗木在起苗、搬运和栽种的过程中会因外力过强、绑扎不牢、固定不稳等因素,导致根系受损、枝干受压,进而出现苗木失水速度过快,影响苗木缓苗,进而降低植苗造林的进程。根据对植苗造林技术正反两个特点的综合分析,应用植苗造林技术中要加强对植树苗木的保护,以技术的手段维护苗木水分平衡,通过动态调节提升苗木适应能力。植苗造林技术应用中要做好选圃、选种、选苗工作,将植苗造林幼苗根据品种、年限和分级进行全面修剪和差异性包装,以有效包装、高规格绑扎、高效固定等措施,确保植苗根系和枝干的完整,同时适当进行浇水、遮阳、蘸浆处理,维护植苗苗木根系的湿润程度,稳定水分在苗木体内的平衡。

幼苗阶段林木的生长会直接影响到植树造林工程未来的质量,尤其是在幼苗缓苗期、生长期中幼苗会受到病虫害、杂草、藤蔓、灌木等影响而出现迟缓生长的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植树造林的工程效率。因此在开始完成植树造林的栽植工作之后就要马上开展幼苗抚育工作,将幼苗作为整体的工程基础,实施严格的抚育措施,使幼苗得以在优良条件下缓苗和生长。

4.3 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技术在时间、效率、成本和生物性状稳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分殖造林技术的操作简单,并且幼苗在发育初期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这形成了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速度、成材率的有效保障,特别是分殖造林技术的科技实质是无性繁殖,这可以实现优秀种质资源和林木性质高效地传递和分布,在稳定林木性状的同时,做到对林区造林工作的有效保障。应用分殖造林技术要注意范围与林木种类选择,不能在大面积林业工程只对一种苗木进行分殖造林,这会出现纯林问题。要注意对目标树种的选择,并不是每种林木都可以运用分殖造林技术,最为常见的种类包括杨树、松树和柳树等基本树种。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造林营林过程中,造林整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①要注重林地整地工作;②要注重幼苗的抚育,保证幼苗的存活率;③注重造林技术的运用。就可以保障营林建设工作的有效完成,大大提高营林存活率。

[1]赵国武.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民营科技,2015(3):204.

[2]黄 杰,刘立文,姚洪亮.浅谈林地的整理与植树造林方法[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0(6):177~178.

[3]张 坤,史守军,孙喜林,等.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3):44.

[4]韦照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造林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16.

F326.2

A

2095-2066(2016)24-0278-02

2016-8-10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植苗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北方常用造林工具介绍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