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探究

2016-12-27吴敏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工程造价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并对这一阶段的各个环节的推进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

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机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施工所需的物料价格的波动,这就会给整体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带来影响。

1.2 施工人员的影响

人工费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大约占有百分之十二的比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以及他们的责任意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总造价。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施工质量不高,进而出现返工、误工的现象,由此所增加的人工、物料以及耽误的工期都会使工程造价提高。

1.3材料设备的影响

材料设备费所占据的比重要远远高于人工费,其中材料飞约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中占有百分之六十三的比重,而设备费大约占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两部分的采购、库存费用以及施工期间的管理费用对建筑工程总造价起到了制约性的作用。因此,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管理的程度都会对资源的利用率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工程总造价。

1.4 施工工期的影响

工期顾名思义,是在时间上对于工程的限制。施工工期与工程造价密切相连。通常情况下,在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无疑会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而减少设计变更、妥善处理索赔等无疑是避免工期延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1.5 施工质量的影响

当前,很多工程为了节约工程成本而在施工质量上打折扣,这种做法显然只考虑了工程的短期效益,却忽视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在返工、返修等方面的二次投入。这不仅会带来人工材料费用的增加,同时也给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程造价严重超出预算。相反,高质量的施工虽然会在最初的工程成本上有所增加,但是却能够行之有效地避免返工现象的出现,这不仅减少了返工所需花费的巨额费用,同时能够一次完工、加快施工进度,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2.1经济型原则

建设工程造价的根本就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工程效益。因此经济性原则无疑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首要原则。

2.2 时效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建设工程造价的信息采集、策略调整以及工程造价方案的优化控制要做到及时以防延误时机。

2.3目标控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建设工程造价的目标控制要建立在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多层级目标的细化控制。

2.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是指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要以科学管理方法和科学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

2.5 动态控制原则

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就是指控制策略和方案要随着工程进行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来以最优的方式实现工程目标。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环节推进

3.1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数据收集

(1)已完成类似工程的数据加工。建设工程造价要求数据采集工作要精益求精从而保证数据能够具备很高的准确性。毫无疑问,已完的类似工程的工程造价数据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

(2)采取阶段性的采集归纳。对于已完工程造价数据的借鉴虽然为新建工程提供了参考,但是对于数据的时效性并不能得到保证。

(3)对数据信息进行网络建设。建设工程造价的数据庞杂,网络是收集数据的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对于数据的精确筛选又是网络资源所面对的一项难题。

3.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测算

(1)要把数据作为主导性的元素,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要及时,对实施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加以整理,从而形成一个信息网络。

(2)需要与建设工程技术相结合。

(3)采用量价分离计算方法,通过对系统工程理论的运用來进行测算。

3.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与计划造价的对比分析

(1)首先要通过对目标造价和实际造价的对比能够找到偏差,并对此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调整进而进行纠偏。

(2)其次需要对累计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预测随后的实施环节控制点和关键线路。

(3)还要对于单个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成本管理的薄弱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措施

(1)可以从库存材料的不定期检测、可以从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以及建立库存预警系统等方面实现对建设工程材料设备的管控要有所提高。

(2)加强建设工程工期的控制和管理。建立物资供应计划以及建设工程进度计划,并对施工工期及时检测,分析比较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如果存在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予以调整。

(3)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的变更。对以往的工程变更进行总结,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工程变更进行预测和分析,确立工程变更的控制要点,并对此制定事前控制计划。如果发生工程变更,可参照可管理性风险分配理论,使成本尽量降低。此外还要加强处理变更的时效性,在十四日内务必完成工程变更认证手续。建立工程变更控制机制,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变更。

(4)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的编制要注意对以往类似典型合同事件的分析总结,做好对后续事件的预测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实行实时跟踪,及时掌握准确的工程变更和索赔信息以便对数据进行整理,促成合同管理平台的建立。

(5)提高对工程索赔的管理。

对于工程索赔的处理,首先要对争议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进行索赔。核实索赔范围、提出索赔的时间是否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并要比较实际的费用与合同费用,由此来判断索赔能否成立。如果索赔成立,应检测工期是否会受到影响,计算索赔的综合费用,按程序索赔。

结语:

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中,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对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探究将对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造价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春光,尹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作者简介:

吴敏(1981.01--),女,陕西咸阳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预结算。

猜你喜欢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工程造价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分析
论全过程造价控制要点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