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自然型河流营建中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2016-12-27张雅卓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张雅卓

【摘要】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是维持河流良好生境、保护滨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多样性的工程方法,它以环境、生态为治水目标,同时结合景观设计方法,以实现河流生态性与景观性的融合。天津市武清区龙凤河滨河景观方案是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应用的典型案例,其将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融入河流工程治理的手段,是对多自然型河流营建方法理论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多自然型河流;景观设计;生态设計;龙凤河

一、引言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其发展状况与我们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依托[ ]。但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人类给予了城市河流巨大的压力。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水系统不断被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打破了河道景观原有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同时,也切断了河流文化的延续。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与功能下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多自然型河流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建设省河川局发布《关于“多自然型河川”推进工作》的文件,将建设既照顾到河流原生生境,又统筹兼顾自然景观的河流作为水利工程目标[ ]。它并非是对城市滨水环境的单纯保护,而是修复生物群落与增强抗洪能力并举的河流水利工程。

2.1国内外发展状况

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瑞士、美国等欧美国家基于殷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较早地开展了河道生态建设,并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河道生态修复的技术实践。

我国在河道生态建设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对于河道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但依据我国国情、河流所在地的水文特性、土地利用条件及生物种群和栖息特征等,也进行了相当多的“多自然型河流”项目实践,如天津市武清区龙凤河及龙凤河故道滨河景观工程等。

2.2“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法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法是指在维持河流原有的良好生物生育环境的同时,为保护、创建优美河流景观而实施的工程方法。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法作为河流整治的一种探索,为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工程方法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结合,河流生态性与景观性的融合等提供了可能。

2.3“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理念

“多自然型”河流归结起来,是生态河流整治方法中的一种,以环境、生态为治水目标,从“物质—生命—思想”三个层次出发,由表及里地治理河流生态系统。

从“物质”角度出发,解决水体本身污染问题,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是“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基本措施。河流整治过程中,要把污水收集处理放在主要位置,以流域来划分进行控制。水体作为河流基本生境条件得到改善后,从“生命体”角度出发,进行河流及外围缓冲区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旨在为水生动、植物营造良好栖息、繁殖地,并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其源生性。

三、多自然型河流的生态水利设计

3.1河道设计

“河流连续体”理论认为河流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完整生态系统,强调其结构、功能及流域的统一性,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河道的线性连续性及横向的结构完整性[ ]。

在河道线性上,首先要恢复水岸线的自然化,减直增弯,根据流域特点恢复河道的自然弯曲,使水流速度及水体深度复杂化。同时,建造人工栖息地、河湾或浅滩,丰富河流水迹线,在局部形成流动并稳定的小环境,以构建“多自然型”河流栖息地(如图1)。

在河道断面上,则主要采用“复式断面”(如图2)的工程设计,依据常水位和洪水位的水位变化,将河道断面分成两级,水面处于常水位时露出广阔河滩,达到洪水位则转为洪水断面。在解决防洪等水利问题的同时,拓宽了河道横截面,并使设置河流生态缓冲区成为可能。

3.2驳岸设计

驳岸是介于水陆生境之间的特殊环境,既是水体与陆地之间物质、能量流动的廊道,也是河流这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过滤器和屏障。多自然护坡工程从坡度、结构、材质等角度出发,多采用石笼护坡、植物护坡、木质沉床、柳枝工法等更接近自然的传统护坡类型,从而实现驳岸护坡的生态化和多样化;尽量减少硬质护坡,以求恢复水位变化区的水生植物及部分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生态性。

3.3河岸缓冲区设计

河岸缓冲区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河漫滩区与外围河岸带。利用河漫滩水位变动频繁的特点,栽植大量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天然湿地系统,是“多自然型”河流的治理办法之一。由河滩向河堤、堤外在内的外围河岸带逐步过渡,形成连续的水-陆生态系统,保留这一区域内的林地,对其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修复,可以增加其生物多样性、保障其稳定性,同时为河床、河滩提供有力的绿色屏障。

四、多自然河流景观设计

4.1城市规划设计

建设“多自然型”河流对城市景观格局具有生态布局与资源保护等作用,其规划设计必须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一方面让河流成为城市的生态与文化标志,另一方面使当地居民参与河流发展与建设中来,在规划过程中即建立“城市—过渡区—城市河流”的格局,划定缓冲区域,明确生态廊道,实现城市形态与河流生态形态的和谐交融,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

4.2景观艺术设计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目标即实现城市河流的生态、健康、美观,因而其景观设计要兼顾艺术性,充分展示河流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给城市人带去愉悦的感受。城市河流作为优美的水体景观,城市文化蕴含其中,适当设置文化景观小品,充分引导人们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河流的文化主题;水体、植物配置等细节上也采用一定的艺术性处理手法,给人以“步移景异”的观赏体验;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景观要素的特点,表现出水体动态与静态,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提高多自然型城市河流的审美境界。

4.3景观生态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