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2016-12-27王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

王芳

摘要: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时间为主线综述了关于公开发行、配股和定向增发这三种主要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动机进行梳理,为资源配置有效性及相应的市场监管,政府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盈余管理;股权融资方式;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43

1盈余管理概念

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但是在我国,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股权融资常被认为是低成本融资,它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故企业想方设法地获得上市资格,以此拓宽融资渠道,更有甚者借此渠道进行“圈钱”,不断扩大自身利益进而损害其他方的利益,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权益融资变得异常的活跃。他们常常会通过粉饰财务报告等方式向投资者和市场以及市场管理者传达其属于优质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的讯息。而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经营发展前景往往是通过盈余状况进行反映并以此预测未来发展的持续性,进行盈余方面的粉饰是企业管理者常用的一种手段,以此达到盈余操控者关于利益方面的目的。

追溯盈余管理(屈新丽,2003)的研究,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是Copeland(1968),他将盈余操纵视为动机者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收入上的调整。其后国外学者专家透过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进行了研究。受到国外学者广为接受的是Healy和Walen(199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者为扩大自身利益,通过对一项交易的规划以及管理当局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来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目的是使利益相关者对信息产生误导,从而干扰利益相关方所作出的决策或影响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经济契约订立。我国的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具有代表性是孙铮、王跃堂(1999)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合法的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的行为,管理者一般是通过钻相关会计管制的空子来进行盈余操。陈宝洪(2012)认为管理当局为了满足某种效用最大化,通过干扰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有效把握,影响其决策并且在会计准则合法使用的大前提下而进行的一种盈余结果控制手段。

2股权融资下的盈余管理综述

2.1公开发行下的盈余管理

Jain and Kini(1994)通过比较IPO前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现所反映的业绩水平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Chaney等(1995)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于资本市场,大股东往往拥有足够多的信息量,而作为一家企业的融资对象——潜在投资者,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相对较少,部分的信息被屏蔽,此时企业管理者会采用盈余管理使投资者对企业股票价值的判断产生偏误,其后果是高估股价,而大股东可以获得更多的控制资本。Teoh et al.(1998)发现积极盈余管理的IPO企业在上市三年后的平均股票收益率显著低于非积极盈余管理的企业。我国学者林舒、魏明海等(2000)研究发现,首次公开募股前2年的收益明显高于发行的当年。杨文(2006)对IPO上市公司首发后短期、长期市场表现与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研究,表明短期市场表现越差的公司往往是在首发日的盈余管理程度很大,中长期的市场表现与当时首发时盈余管理程度大小无明显关系。李豫湘、冯丽娜(2010)研究发现IPO企业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与其发行价以及成交价的相关性。施佳丽、蒋琰(2014)以创业板企业作为实证的研究对象,发现风投和行业的共同作用下的创业板企业在IPO时其盈余管理水平受到显著的影响,指出有风投背景的制造业的创业板企业在IPO时的盈余管理水平较高。方志雄、凌玲(2015)指出当公司的盈余管理过度时会抓住现金媒体的“寻租”特点来提升获得IPO资格的机率。

2.2配股方式下的盈余管理

Yu et al.(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配股及配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配股政策会影响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对盈余操控程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王敏、刘静等(2013)将研究的焦点落在了真实盈余管理上,结果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在配股前更倾向于进行费用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操控。江焘,陶媛(2015)从监管层面研究了企业配股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发现管制措施中多是从盈余管理的“合规性”来考量,对于其“合理性”的应对措施方面较为薄弱,而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是否合理所折射出的信息有用程度直接影响利益相关方作出正确的决策。

2.3定向增发下的盈余管理

Brennan和Franks(1997)、Field和Sheehan(2004)认为盈余管理行为在企业进行定向增发时是存在的。郑琦(2009)的实证研究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有所出路,发现企业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前一年不存在盈余管理,而增发后有较强的盈余管理行为。同一时期的王茂超、干胜道(2009)也有类似的研究,通过对非公开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状况,表明在定向增发的对象选择中,企业会借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资产重组的名义选择关联企业为增发对象,在增发的前三年及当年采用了向下盈余管理(调低利润)行为,是关联企业低价认购,然后高价卖出的方式进行圈钱,输送利益。田昆儒,王晓亮(2014)则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使长期股票收益下降且相对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影响的下降程度较小。曹鑫、范利民、唐菁菁(2015)等研究了OPM战略下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小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会随外部融资规模的加大而加深。王晓亮,俞静(2016)研究了从资本市场出发,定向增发中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与股票流动的关系,定向增发企业的股票流动性显著大于非定向增发下企业的股票的流动性,进而发现定向增发有助于减缓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的减弱作用。

3总结

通过时间顺序作为三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下的盈余管理综述的主线,对早期的文献综述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且将最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罗列整理,归纳盈余管理发展过程。盈余管理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信息不对称等要素对企业的盈余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以此来满足盈余管理一方利益增值,同时造成信息相对不透明的另一方利益受损。三种股权融资方式下,由于定向增发引进机构投资者的发行方式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较弱,一般而言,这样的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趋势良好,呈现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由于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配股方式的融资渠道被其余两种股权融资渠道所占据,公开发行的融资方式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较大,这些企业在融资后的业绩显著下滑,发展不稳定,这样的企业不仅影响企业自身今后的发展与生存,对于整个资本市场造成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健康平稳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宝洪.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J].东方企业文化,2012,(3).

[2]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3]邓路,王化成,李思飞.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J].中国软科学,2011,(6).

[4]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5]靳明.上市公司配股业绩标准与操纵行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9).

[6]江焘,陶媛.公司配股中盈余管理的监管措施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5).

[7]蒋义宏,李树华.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1998.

[8]凌玲,方军雄.谁在购买媒体的有偿沉默?[J].会计论坛,2015,(1).

[9]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2).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