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堡垒“拔穷根”

2016-12-27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文说攻坚党员

唐余方

2016年11月9日,奉节县龙桥乡阳坝村。

201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也更大一些——厚厚的积雪,把村里的电缆压坏了。

整整一个上午,村便民服务中心都很热闹。

会议室里,村干部忙着组织人员进行电力抢修。

而在会议室对面,七八十个村民将党员活动室“塞”得满满的——这里正在举行创新创业大讲堂。

中午12点过,人们陆续从活动室走出来。

“瑞雪兆丰年啊。”有人大声说。

人们有说有笑地离开了便民服务中心,各自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筑牢堡垒

2015年7月,陈章文当上了阳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

上任之初,陈章文就感受到了压力。

“阳坝村是贫困村,也是出了名的后进村——根源就在党支部不团结。”陈章文说。

以前,阳坝村党支部有“五少”——开会少,研究问题少,政策宣传少,班子成员的交流也很少,导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少。

对这些问题,陈章文决定进行“定向突破”。

“党支部是脱贫攻坚的指挥部,党员是引领群众奔小康的生力军,必须把这个队伍建设好。”陈章文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后,阳坝村以此为契机,狠抓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核心“堡垒”。

为此,村党支部定了两条规矩——

一是每个月至少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讨论和审议村里脱贫攻坚的大事。

二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共同办公、共谋大计,在并肩作战过程中磨合班子、解决不团结问题。

其间,陈章文也经常找班子成员谈心。

“‘后进村‘贫困村这两顶帽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党支部‘后进造成的。”陈章文不断强调。

在“第一书记”的念叨声中,村干部们也逐渐有了触动。

渐渐地,推诿扯皮甚至互相拆台等问题,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共襄扶贫大计的众志成城。

陈章文决定扩大战果。

“班子团结了,还要激发党员合力。”陈章文说。

党员突击

在阳坝村,长期存在党员年龄偏大、流动党员人数多、党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而这,也是奉节县农村党员队伍的“通病”。

针对这些问题,奉节县以“打造合格党员”为目标,出台了“四型党员”分类法——通过将党员分为骨干型、桥梁型、普通型和流动型,因才设岗,以发挥其对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

依托“四型党员”,阳坝村启动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行动,以“定岗定责”激发党员战斗力。

骨干型党员刘云辉结对帮扶了5户贫困户。

年过六旬的王开成就是其一。

“王开成常年患病,他妻子身患残疾,女儿正在万州念大学,一家人常年生活在山边的土坯房里,属于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典型。”刘云辉说。

结成对子以后,刘云辉常常造访王家。

“家里都有些什么产业?”刘云辉问。

“只种了半亩白肋烟和半亩蔬菜。”

“要增加收入,得扩大产业规模才行。”刘云辉建议,“种子和肥料我给你送过来,销路你不用担心。”

产业问题解决了,但王家那座裂了缝的土坯房又成了问题。

“这房子不能再住下去了。”刘云辉把问题反映给村党支部,帮王开成申请到了D级危房改造项目支持。

今年9月,王开成的土坯房旁,一栋砖混结构的新房拔地而起。

在“刘云辉”们的引领下,阳坝村脱贫攻坚战线向前迅猛延伸。

“五访五问”

2016年5月,奉节县委副书记向益平到阳坝村调研。

其间,村民们七嘴八舌,围着向益平反映问题。

听着听着,陈章文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脱贫攻坚牵扯面大、群众诉求也很有‘个性——如何更好地收集群众诉求、实现均衡用力?”陈章文说。

2016年6月,阳坝村作出了回答。

村党支部决定通过召开院坝会、家庭会等形式,创新开展“五访五问”活动。

“‘五访五问,即访基层干部、群众代表,问发展良策;访创业能手、种养大户,问致富经验;访上访户、意见户,问问题缘由;访困难户、低保户,问群众疾苦;访服务对象、管理对象,问期望需求。”陈章文介绍。

接下来的日子,村干部和党员们通过“五访五问”收集到了大量问题,陈章文将其一一记录在册,很快写满了三个大笔记本。

“这是7月7日在阳坝村3社的记录。当天晚上召开的院坝会,共有25名群众参与,提了17个意见和问题。”

“8月14日在该社召开的院坝会,共有33名群众参会,提了8个问题。”

…………

“村党支部将这些问题梳理为六大类,分别制订整改方案。”陈章文说。

通过“五访五问”,许多以前村干部没留意的问题,都被发现和妥善解决了。

诉求得到满足,群众的心气也顺了——在新一轮民意调查中,阳坝村干群关系满意度从全县垫底逆袭到位居全县前列。

合力攻坚

2016年11月9日,踩着覆盖积雪的小道,62岁的谭书梅早早地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参加当天上午的创业培训会。

谭书梅家住阳坝村6社,当地有成片的红豆杉。

这让谭书梅有了创业冲动——依托红豆杉美景,搞一个农家乐。

“听说村里要请专家传授创业窍门,我赶紧报了名。”谭书梅说。

根据村民脱贫致富的实际需求,村党支部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受到村民们的极大欢迎。

而这,是村党支部协力扶贫的妙棋之一。

在奉节县,脱贫攻坚既是头等大事,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检验场。

在开设讲座的同时,村党支部也通过党员带头,推广了“公司+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烟叶、蔬菜、中药材三大产业得到了规范发展。

此外,村党支部还打响了一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百日攻坚战”。

“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脱贫的最大瓶颈,把基础设施搞好了,群众脱贫才有了根基。党支部搞好了,脱贫攻坚才有了战斗堡垒。”陈章文说。

一年下来,村民们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感受,那就是“党支部变了,村子也变了”。

2015年,阳坝村35户、113名贫困户实现脱贫;2016年,村里又计划帮助56户、212人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文说攻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