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中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2016-12-26郑夕云

就业与保障 2016年6期
关键词:周宁县老农城乡居民

郑夕云

2011年周宁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保”)制度实施前,已经开展的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老农保”。周宁县老农保工作于1992年开始实行,当时由民政部门主管,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由于老农保基金完全是积累模式,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含国家让利)分别记账在个人名下,没有社会统筹基金,养老制度运行艰难,最终无法执行下去。周宁县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按照“积极稳妥、保障权益分类处理”的原则,制定了《周宁县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方案》,其中也包括做好老农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于老农保工作年代较为久远,加上历史原因,导致老农保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一、老农保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居民保工作,轻视老农保工作。

居民保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且政府将之列入绩效考评范畴,但对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上老农保制度实施之初,没有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下来的老农保档案质量不高,也影响了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部分村、乡(镇)干部不知道如何完整收集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需要的材料,有的干部收集了材料也没及时上交县居民保中心,老农保档案存在“散”、“乱”的现象。

(二)群众办理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衔接过渡的业务不主动。甚至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导致材料收集困难,影响档案完整性。

一是部分参保人员对老农保转居民保或直接退保不接受。主要是主观上认为当年缴款与现在退保价值不等,当年宣传的回报期望值较高,相差太大,群众无法接受,使衔接过渡工作推进困难。二是部分人员参保金额少,有的6元,群众愿意退保,可办理退保手续的差旅费和复印材料的费用远远超过退保金额,因此群众不愿提供退保所需的材料,影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2)老农保业务网络管理系统中部分信息不全或不准确,导致比对、查找工作困难,影响业务档案的准确性。

老农保实施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力量及工作条件的限制,老农保档案并没有完整准确的保留下来。一是老农保信息系统中信息不全问题一部分参保对象未录入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等,导致比对查找工作极为困难,也严重影响档案材料的收集。二是老农保信息系统中信息不准确问题。如参保人姓名用方言的谐音译成普通话的汉字录入系统,导致姓名错误;原参保人持有《保险证》或老农保的缴费发票,而系统里查不到其参保记录;参保人缴费金额或缴费时间与老农保信息系统登记的不一致,造成计息不符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业务档案材料的准确性。

(四)工作量大,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待提高。

一是周宁县有4148人需要完成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各乡镇经办队伍除了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负责全县76703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工作量大;二是经办人员收集、整理业务档案能力有待提高。如在核对《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表中,有的没有让参保群众填写身份证号码,经办人员未写自己姓名,有的用圆珠笔填写材料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规范性。

二、老农保与居民保衔接过渡中的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涉及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做好过渡中产生的各类业务档案,是国家、省、市的统一要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对老农保档案工作的认识,把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的档案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指定分管领导负责,纳入考评范畴。如周宁县2015年就将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列入乡镇绩效考评,县居民保中心及时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对该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县、乡(镇)两级均指定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做到一手抓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一手抓档案工作。

(二)强化政策宣传,提供便捷服务。

一是耐心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着重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惠和好处,淡化处理老农保的负面影响,赢得广大老农保参保人员的理解与支持。如周宁县在2015年印制了6000份《致老农保参保人的一封信》,直接发放到老农保群众手中;印制墙贴《关于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的通知》1000张,分发至各村(社因张贴,并在周宁电视台及喷泉广场的LED显示屏连续15天播出该通知等,通过以上措施深入细致地开展衔接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二是为老农保人员提供便捷服务。根据群众参保金额少,我们主动联系群众,上门服务。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表》送到参保人家里,请其核对填写回执,让参保人提供银行卡号,待县中心审核无误后直接将退保金额打入银行卡内,减少群众办理时间及费用,取得群众理解与支持。同时工作人员当场

收集过渡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材料,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

(三)注重信息核查,确保档案准确。

对于老农保信息不全不准确等现象,周宁县采取分乡镇村打印《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表》,交由乡(镇)、村经办人员上门对参保人个人账户进行逐一核实。主要核对参保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缴费时间、缴费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一是对于未录入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不全的,我们在老农保信息系统加以完善;二是对于参保人姓名缴费金额参保时间等有疑义的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收集汇总,上报县中心进行核查。县居民保中心通过公安的户籍信息、老农保的《缴费记录卡》、及走访群众进行核实,核对无误后对老农保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确保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档案的准确性。

(四组织业务培训,规范经办流程。

周宁县居民保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业务档案培训班,提高经办人员思想认识,克服困难,全力做好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同时县中心派出业务骨干深入乡镇指导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档案整理的规范水平。周宁县居民保中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档案收集整理制度,通过制度标准克服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随意性。一是对老农保退保人员业务档案材料收集包括:《注销(给付)领取申报表》、《老农保保险证》或缴费发票身份证复印件,《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的回执单;二是对老农保关系转移人员(含参加其他社保)业务档案材料收集包括:《转移申报单》、户口转移证明或参加其他社保证明。《老农保保险证》或缴费发票、身份证复印件、《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的回执单;三是老农保参保人员已死亡的业务档案材料收集包括:《注销(给付)领取申报表》、死亡证明《老农保保险证》或缴费发票、《老农保继承证明书》、继承人身份证复印件《老农保个人账户基本情况》的回执单、凡是《老农保保险证》遗失的应由本人签写《遗失声明》,对个人遗失资料申明作废。由他人代为办理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的,应签订《老农保个人授权委托书》,并提供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县居民保中心及时做好收集归档工作,将乡镇报送的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业务材料进行审核比对,凡是出现内容信息不全或不准确、印章不清晰、日期不全、潮湿霉变、热敏纸、用铅笔圆珠笔复写纸等书写不符合档案存档的业务材料立即退还给乡(镇)经办人员整改,直到材料达到归档的要求。

老农保与居民保制度衔接过渡工作档案的完整准确关系到每一位老农保参保人的利益,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认真对待,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档案,实现对参保人员“记录一身、保障一身、服务一身”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周宁县老农城乡居民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周宁县妇联举办大型公益婚纱摄影活动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
老龙和老农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老农答记者
乐在村民过上好日子——记全国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获得者 周宁县苏家山村党支书苏文达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