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2016-12-26魏淑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链接认知兴趣

魏淑芹

[摘 要]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学生生活展开学习,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重要的教学支撑力量。结合情境、结合内容、结合活动,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出发,能够快速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激活科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科学 生活化 链接 情境 兴趣 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建立教学生活化意识,对教学设计展开多元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生活认知来学习科学,利用对生活认知地积累提升科学学习效率,满足科学教学的多维需求,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一、结合情境,激活学生生活认知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科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自然能给学生营造认知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氛围。教师通过列举生活案例、展示生活画面进行课堂演绎,都可以创设生活学习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能将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视觉上与听觉上的感受,形成重要的激发力量。

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先拿出一把梳子,在头上梳了几下,然后将梳子靠近碎纸屑,让学生观察并得出这些碎纸屑被梳子吸附起来的结论后。我再让学生用塑料棒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后,将摩擦后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学习兴趣瞬间被点燃,渴望找到更多材料进行验证。实验后,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我再给出结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当物体带上电荷之后,就会产生电流,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我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的学生说夜晚脱毛衣时看到火星,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有的学生说有时伸手开门有触电的感觉。

本节课,我先利用小实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在实验操作中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我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实例,学生很快就找到亲身感受的生活中的案例,课堂学习效果自然较好。

二、结合内容,调动学生生活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生活展开多元调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改变教材学习内容,以提升教材适合度。开放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生活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思维与教材内容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科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感知体验中。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概念,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有塑料瓶、纸板、碎布、玻璃、铅笔、铁丝、铝丝、木片、硬币、橡皮、手帕等。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有了初步认知,并总结出导体、绝缘体相关定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用于相关实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导体、绝缘体相关概念。电路、导体、绝缘体等是学生生活常见的事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快速地形成学习认知。

三、结合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科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置更丰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学生认知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也有差异,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课堂实践活动的匹配度。科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鲜活与生动的,只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验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时,为了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知,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鲜花,学生参与度很高,上课时,不少学生都带来了鲜花。我让学生观察这些鲜花,区分其根、茎、叶、花、果等,并用放大镜对这些鲜花进行观察,区分花萼、花瓣、花蕊等,最后我让学生对这些鲜花进行解剖,并观察鲜花内部结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虽然错过了油菜花,但是让学生观察其他鲜花,也能给学生带来乐趣。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顺利掌握相关认知创造良好条件。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展开教学优化活动,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设计优化度较好。

科学与小学生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学习科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努力去发现、探讨,把鲜活的生活认知与教材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的意义,使科学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链接认知兴趣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