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016-12-23赵文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实践

赵文政

摘要:探究性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情趣;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注重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促进深层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5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转换角色,自觉适应新课改需要,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要难易适度。

二、给学生空间,引导探索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初中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凡是学习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猜想,教会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发现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借自己的直觉,先提出某种有目的的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揭过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探索规律”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一学生针对“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若平面内有n个点,可画直线多少条?”提出“为什么要强调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要行不行?”这疑就质得很好,显然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四、注重激励,促进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发现。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笔者让学生汇报自己组内的算法,当时,有个学生说出了他的发现:设第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14。这个学生一说完,笔者就对他这种独特的算法进行了夸奖,同时还让其他同学也夸了他。经过这一评价,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多数同学都从中受到启发,立即指出还可以设中间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7,或设最后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14。这样,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把握住激励性评价的时机,就会激起更多同学的探究欲望,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来。不过,教师在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时,也需注意“激励”要有度,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五、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虽然探究性学习有诸多优势,探究性学习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第一,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第二,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三,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那么探究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盲目乱猜,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第四,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探究去学习,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任何研究都是不现实的。接受性学习也有其优点与局限,其优点表现为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另外,接受性学习对教育设施的要求较低,成本低,经济易行。但接受性学习也有其缺陷:首先,对于七年级学生,接受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多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八、九年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仍需要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光靠接受性学习是不够的;其次,接受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探究性学习。

总之,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存,并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改变。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探究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的才是好方法。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实践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