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运动视角下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研究

2016-12-23傅云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年团组织

傅云鹤

摘要:中国当代青年运动的特点是政治性和政治作用弱化,娱乐化和自我实现强化;青年运动网络化;组织性和自发性并存;选择参与和旁观参与性增强。以青年运动为视角,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方面要做到:把握团的青年工作主题;做好团的组织引导工作;注重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增强青年的参与性;做好青年服务工作,为青年的自我实现提供帮助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青年运动;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8;D2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1009203

2015年7月,中央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不仅延续了党对群团工作一贯的重视,而且基于新常态将群团工作摆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成为组织青年、宣传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发挥青年担当、服务大局的重要组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自由思潮的涌入,互联网及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团组织的凝聚和号召力在弱化,特别是基层团组织。“新媒体上形成的非正式青年组织淡化了传统青年组织的概念。”[1]而事实上团组织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机关化和脱离青年的倾向。“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更使教育的主客体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系状态,其抓手效应明显被弱化和抵消,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正确的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人心、提升素养,若工作方法一旦使用不当,则根本无法教育学生,甚至会使原本岌岌可危的组织连接关系更加岌岌可危。”[2]习近平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当代青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共青团指导青年运动的作用,最大化地激发青年的优势和价值。

一、青年运动的概念

关于青年运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青年运动专指中国现代的青年运动,广义的青年运动则泛指古今中外所有一定规模的青年运动。站在广义的角度上,“青年运动是青年群体基于某种社会需要和切身的利益,为追求一定的社会价值目标并在其过程中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而由青年参与的、具有一定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行动。”[3]也就是说,青年运动一词是中性的,是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学者指出,“青年运动在中国,已然成为一种渐行渐远的宏大历史叙事”,青年运动“更多的是指历史”,“青年运动在历史中被定格为以往激情、火红青春的记忆,从而从青年完整的历史中被抽离出来,但在现实中它又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4]笔者认同这种观点,由于“青年运动”被历史化,“运动”往往等同于革命,以致谈运动而色变。从而不仅使青年运动渐渐远离一般的社会学意义,也使青年运动的研究边缘化。本文就是从一般社会学的意义来研究中国青年运动的。

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研究,学界普遍比较关注,研究领域主要基于利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但从青年运动视角来研究基层团工作还比较少。仅以青年运动为研究内容的论文和著作也不多,而且大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总结党团和青年运动之间关系的,对青年运动本身以及新时期青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本文从青年运动本体出发,深入分析当代青年运动的特点,以期给高校基层团组织作用的加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中国当代青年运动的特点

青年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并不是生而被发现的,青年对自己群体的认同感是由社会对青年的态度和青年对社会的认知产生的。青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三个要素:社会对青年的态度、青年对社会的感受以及青年对自身的认知。从三个要素出发,中国当代青年运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1政治性和政治作用弱化,娱乐化和自我实现强化

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青年运动与民族存亡、国家独立紧紧联系在一起超过了半个世纪,所以中国的青年运动一直有着明确的政治性和政治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青年对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认同也在一种极端政治化和高度革命化的意识形态背景下迅速完成,青年对社会、对国家、对执政党的情感和信仰,始终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和忠诚。”[4]由于青年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社会和制度的希望与信心,对自身能力和责任的认同,他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向社会民生和青年自身发展上,从而带来青年运动政治性的弱化。有学者认为,青年运动政治性的弱化是青年堕落的表现,这其实是指当代青年运动的娱乐化倾向。社会的高度发展带来的就是对人欲望的不断满足,娱乐是很重要的一项。当代青年运动自发追求娱乐是时代和青年特性所决定的,不足为奇,也不足为责。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代青年运动政治性的削弱恰恰是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可,是一种自觉接受党教育引导的表现。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青年的关注面明显增多:国际国内大势、经济社会改革以及新时代如何实现自身成长成才,这造成了中国当代青年运动的内容的多样化,也影响着中国当代青年运动政治性和政治作用的弱化。

2青年运动的网络化,网络意见领袖凸显

在中国的网民中,青年网民占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各重点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在测量的18种应用中,除了网络炒股之外,其他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网络化非正式组织形态,活动更为开放自由,符合青年的猎奇心理和娱乐需求,相比于教育部门、政工部门、团的青年社团等传统青年组织的单一、封闭、被动等特性,非正式组织能够给青年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平等的交流、娱乐的平台,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不断扩大。”[5]青年和青年活动更多地出现在网络,青年运动也随之在网络上发起和运作。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以网络公共领域为路径,成为当前世界性青年运动的新趋势[6]。自由是互联网的本质,青年在自由的网络上创造,但这也导致青年运动的无意义化、碎片化、低级化甚至暴力化。这就需要基层团组织的关注和引领,其中发现和培养具有主流价值观的网络意见领袖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11年1月,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高度重视新媒体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有效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努力形成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氛围。”青年运动都有领袖,网络化的青年运动也不例外。意见领袖起着凝聚、鼓舞和指引的作用,由于网络意见领袖来源于网络认同,集网络的“反权威”与“权威”于一身,对当代青年和青年运动的影响比较大。

3组织性和自发性并存

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对青年的培养,重视对青年运动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就十分重视青年的教育,重视青年组织和青年训练,并把青年和青年运动视作革命事业必不可少的有生力量。”[3]在群团组织中,共青团组织是组织引领广大青年的先进组织。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利用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运动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要特点。青年运动具有先天的自发性,因为青年总是充满激情与理想的行动者和创造者。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自发性仍然保留着,它既是青年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也是对有组织青年运动的有效补充,填补着有组织青年运动的空白和间隙。虽然当代中国自发性的青年运动具有娱乐化的倾向,但在重要问题面前,青年运动还是彰显了它的先进性和责任感。

4选择参与和旁观参与性增强

青年运动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对于青年来说都具有选择参与性,但表现在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选择参与性更强,主要表现为青年对青年运动往往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有选择地参加。青年运动的选择参性与本无可指摘,只是鉴于当代青年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较大,以及当代青年运动政治性弱化转向社会化乃至日常娱乐化的倾向,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青年运动的选择参与性和如何引导青年参与青年运动的热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参与的极端就是不参与,如果当代中国青年选择不参与,那么青年就失去了巨大的潜能,社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青年运动的旁观参与性则是消极参与的一种表现,即对青年运动的保守参与或是默声参与,参与青年运动的力度和深度明显减弱。中国梦的实现要靠青年的力量,社会的改革发展完善同样需要青年的激情、魄力和青年运动的推进,因此如何引导青年积极参与青年运动必须要引起团组织的重视。笔者以为,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具有选择参与和旁观参与性增强的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1)青年运动政治性和政治所用的削弱,青年的关注面较多;(2)社会改革带来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发青年对社会态度的不满;(3)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青年对自身看法产生偏颇,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三、基于中国当代青年运动特点,深化基层团组织工作青年运动视角下,基层团组织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让青年认识自身,激发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让青年正确客观地认识社会,理解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树立“三个自信”;了解青年运动的趋势、面向青年的需求,利用多种途径服务青年。在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方面要做到:

一要深入了解把握青年的特点,不放松思想引领,把握团的青年工作主题。从青年运动的三个要素分析出发,当今社会对青年的态度是认可、尊重和寄予厚望的,青年对社会的认识是接纳、关注和贡献力量,青年对自身的认知则是自信和自强。“传统的大学生思想引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当前依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和内容。”[7]因此,在当代青年和青年运动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势头中,团组织一定不能放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不能单纯地迎合当代青年运动的娱乐化倾向而抛弃主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要牢牢把握团的青年工作主题。首先要在青年成长的关键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三观”“三义”和“三德”,这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基石,必须要筑牢;其次是明确青年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激发青年参加社会建设的热情和创造性,培养青年的世界情怀和人文情感,引导他们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才智;再次是尊重和倡导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能动性,鼓励他们自我实现,传递青春正能量。

二要利用当代青年运动的自发性,恰当地做好党团的组织引导工作。青年运动具有自发性,在青年自觉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的当代则更加突出。当代的青年运动有爱国、励志、关注社会进步和自我实现等充满青春朝气和青年理想的,当然也有纯粹娱乐、盲目、偏激甚至是暴力的,这就更需要党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在基层团组织的引导中,要注意找准切入点,适时地介入,巧妙地避开当代青年对现实权威的逃离和反感,利用隐性的情感和理念增强组织引领的实效。所谓隐性教育模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模式而言的,是教育者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隐性引导模式,一改传统引导的刻板、空洞、强制和一成不变的方式,便于青年和组织的交流互动,易于为青年所接受,从而发挥组织引领的最大效果。

三是注重利用网络和新媒体。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适度娱乐、贴近青年的活动,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增强青年的参与性。“大学生是一个很活跃的网络群体,他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在中国兴起和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已适应全新的网络形式,而他们有着较为固定的世界观,而网络虚拟社会的平等、自由与开放也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整体特征。”[8]因此,深化基层团组织工作首先要进网络,把团的青年工作做到网上去。高校基层团干要放弃与网络争夺青年的偏颇思想,接受网络和新媒体的教育现实,积极学习网络和新媒体的知识技能,培养新媒体素养,充分研究和利用网络与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其次则要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不能把现实的权威性和工作机制直接搬到网上。“民主对话是平等师生关系的要求,也是新媒介作为一种对话式媒介的必然,新媒体赋予主题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双重角色。”[9]再次,要重视虚拟和现实的对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千万不能深陷网络而不顾现实,一定要探索“网上引导”和“网下教育”相辅相成的立体式引导教育模式。网络是现实的延伸,网上的很多问题需要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和解决,网络又可以弥补现实引导的单一和缺乏共鸣性。基层共青团工作必须抓住形式多样、具有青春正能量的青年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网络和新媒体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让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和印证青年的责任和力量。

四要做好青年服务工作,为青年的自我实现提供帮助和途径。当代青年运动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青年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基层团组织要做好引导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工作,就需要为青年的自我实现提供关怀和帮助,做青年的引路人和贴心人。深化基层团组织工作首先要针对青年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关注和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当代青年思想独立,接触的信息丰富而又复杂,面对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困惑和焦虑。这就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给予疏导和帮助:可以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点对点或者点对面地解决,也可以通过现实中的谈心谈话和提供切实帮助来提供服务。其次,做好青年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实现价值或者通过创业将梦想变为现实都是当代青年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年创业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创业已经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青年集体意识和时代主题[10]。培养青年的就业创业素养和能力,为青年提供就业帮助和创业帮扶,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引导全社会形成合力就是对青年最好的尊重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舒娅娜.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媒介研究,2011,(11).

[2]步珏良,吴燕.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新一代:理论版,2012,(4).

[3]于俊如,杨君.建党9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4]田杰.青年运动:概念、情境与前景[J].当代青年研究,2013,(7).

[5]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团委课题组.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研究[EB/OL].湖南共青团,20120413.

[6]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下青年运动的新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

[7]陈志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27.

[8]曾昭皓,李卫东,陈静,谢恩.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理论与实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9]万云.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拓展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15).

[10]李天华.青年创业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青年团组织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