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影响性因素研究

2016-12-23刘浪琴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9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刘浪琴

摘 要:将物流设施、物流活动和物流企业等集中在经济繁荣、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大区域或者满足这些条件的大城市,并把它们做为物流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以此形成物流圈,这是我国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趋势下,对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和战略规划的研究变得意义非凡。鉴于此,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影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带物流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最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和物流业的发展都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势态。从增加值来看:2008年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増加值为51880.04亿元,2014年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増加值为128401.01亿元,7年的时间里增加值总量翻了2.47倍;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在2008年的时候为6134.85亿元,到了2014年的时候变成了11986.45亿元,两者的增加值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以来,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则在不断下降,2014年,现代物流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4%。由此表明,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与其他增长值一样,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也存在波动问题。毫无疑问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的波动程度要稍大一些,这是由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模所决定的。开始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基数较小,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当经济不断发展和流通需求不断增加时,现代物流业发展势态则表现为良好。

下面将通过201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省现代物流业相关指标的比较和分析,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状况。

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因素

物流正处在小幅度的规模效益逐步上升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是:要素投入的增长是总产出增加的主要来源,并且产出的增长还是靠资本投入来推动的。相关资料表示,中国注册的物流企业现在已经达到了70多万家,从数量上来看,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规模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在这些物流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导致了这些企业在技术、服务范围和管理水平上缺乏根本性的提高,在适应物流增长的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还面临着仓储配送能力有限、运输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能使顾客满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使企业服务成本变高、在实现企业规模效益上存在较大困难,无法有效的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下面将从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三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1.资本因素

物流业属于较为复杂的系统,有机地整合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影响物流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大小等,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企业的要素投入程度、企业技术进步状况、企业内部结构及其组织形式、相关产业决策等。基于以上方面,现代物流产业可以将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充分发挥,通过创造就业岗位来解决众多人的就业问题。资本对物流业的影响是通过资本投入干预物流业的形成和影响扩大生产能力所需设备、原材的量来实现的。目前来看,中国物流业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持续不断的累计。但是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会一直增加,因为它会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即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由资本所带来经济增长会减缓。

2.劳动因素

物流业能够吸纳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然而劳动投入因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使得在某一劳动投入值后,劳动投入增多,由劳动带来的收益反而会减少,这一点和资本因素相似。而且在产出的影响因素中,劳动投入所起的作用本身相对较小,如果仅仅依靠增加劳动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物流产业产出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劳动因素可以说是物流业经济增长中最能动的因素,因此对中国而言,转变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刻不容缓。

3.科技进步因素

科技进步不仅能够增强生产能力,还可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的辐射量,从而减少交易的环节和交易产生的费用。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物流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对物流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物流业装备技术水平、改进物流业生产工艺、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物流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来实现的。同时,科技进步的作用体现为一种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它将给整个物流业的结构带来重大影响,促使物流业结构转变升级。此外,科技进步还会促使物流企业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为物流业边际生产力递增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应对战略

1.两大战略同步发展,努力做大做强重点物流企业

有效贯彻物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两大方针,强化跟国际物流业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零售连锁公司,开拓批发零售市场;积极同国内外大型连锁公司和综合物流企业合作,开拓交通转运、配送仓储服务等相关领域。提高本地物流企业在世界物流市场上参与竞争及合作的综合能力,扶持和倡导国内物流企业在国外建立办事机构,引导企业面向世界化、网络化,争取早日融入国际物流合作体系之中。努力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各种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制造业、商贸业、金融服务业与物流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使商贸业的优势得以发挥,利用商贸业产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集效应,改善现代化物流业发展方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提高地区物流企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2.推动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业联动发展,改善长江中下游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加速筹建地区性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在长江上游各城市之间加速创建高效的货运集散网络,在各种运输枢纽之间改善运营方式,更加有效建设城际高速运输网络,由此促进形成地区交通一体化、信息化的综合运营体系。使区域联动物流信息平台对接的目标加速实现。通过利用长江中下游流域已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以此为突破口,加速信息联动计划的实行,创建一体化的物流信息体系,高效完成区域内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和对接的目标。

3.强化市场监管力度,改善物流业的市场环境

市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物流管理的行政部门,为物流行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突破现存的一些困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城市内部,物流企业应当依据城市布局合理设置物流点,使各个物流点的功能和特点明确,最终形成优势互补和明显分工的仓储、转运、配送、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在城市外部,增强与其他城市及物流腹地的合作,重新及更加合理地对城市的物流群进行规划,目的是建设一个开放式、一体化、高效率、多种层次于一身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务必使交通、商业等行政部门合理配合、联合工作。在法律、税务、工商、信息、外贸等相关服务方面降低成本,最终建立一个可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物流服务发展体系,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有序和健康的物流业发展市场环境,强化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

四、小结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全国物流经济发展非常关键,因此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福华,刘长石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理#研究现状与趋势[J].经济学动态,2009.10:64-65.

[2]王惠萍,张敏上海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1):21-27.

[3]李云芳,刘刚.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41-44.?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