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必利于学,学必期于用

2016-12-23陈又元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多位数算式乘法

陈又元

【课堂写真】

(一)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连续进位的理解与练习,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感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导入剪影

师:从前天起,我们开始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几天陈老师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这种乘法算式,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随手指着讲台上的粉笔盒)你看到了乘法算式吗?

生:我看到了.一盒100支,3盒就是(100×3)支.

师:陈老师刚才给大家排座位,你们看排出了什么算式?(环视全班)

生1:每组13人,4个组共(13×4)人.

生2:我们学校每班平均52人,6个班就是(52×6)人.

设计意图:

连续进位与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都是相同的,用学生熟知的情境和例子复习一次进位乘法,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三)学习新知回放

1.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课件出示情境.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什么问题?

a.黄牛妈妈为了给牛犊充足奶水,每天需食24公斤草料,9天一共需要多少公斤草料?

b.请你估一估9天一共需要多少公斤草料?

c.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估一估,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方法一:24接近20,20×9=180(公斤)往小里估(板书)

方法二:9接近10,24×10=240(公斤)往大里估(板书)

得出:24×9的得数在180和240之间.

(3)列式:24×9

(4)尝试用竖式计算24×9.(板演)

(5)汇报评价.跟以前学的计算有什么不一样?(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十位又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与估值进行比较,看是否在估值范围内.)

板书:连续进位

(6)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①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往前一位进几.

2.解决生活问题

师:这是前两天双休日同学们在家里搜集的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请大家看题:

(1)一只母鸡一天要吃179克饲料,4只母鸡一天要吃多少公斤饲料?

(2)身长5厘米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蚱蜢一次能跳多远?

设计意图:

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首先从众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自主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而找规律让学生知道乘法计算中存在着很多规律,体会数学的规律美,感受数学的奥秘.将计算教学渗透到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乘法算式的理解,常识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学反思】

(一)内容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课标”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提出,彰显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一次进位是一样的,学生已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大部分已具备零散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但还普遍存在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算理的理解不透彻与实际运用困难等问题.为此,本课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让学生感知“算”的必要性,在用的过程中温习和巩固算法,以期获得满意效果.

(二)方法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借用学生搜集来的熟悉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譬如复习导入中,我设计的看似简单的谈话,随意的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情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亲和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所以,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猜你喜欢

多位数算式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多位数的组合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如何写好多位数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