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2016-12-23李朝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内角周长三角形

李朝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一、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1.激发兴趣是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多媒体出示:形状像座山,稳定坚如山,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以猜谜开头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学生已有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经验,激活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又方便学生顺利实现经验迁移,降低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2.创设情境是关键.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索、思考、创造、展现的机会,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如在教学“百分数”问题时,师出示:老师10月份在网上给小妹妹找到了一条裙子,大家看漂亮吗?(展示图片)到11月份有“双十一”的活动,价格降了20%.但我抱有侥幸心理,心想:再等等是不是能更便宜呀?可是你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信息:11月份裙子的价格比10月份降了20%,12月份裙子的价格比11月份又涨了20%).通过这两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利用这样一个情境,帮助学生将要探究的问题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了方向和动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因需而生,开始了积极主动探索.

3.发现问题是开始.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按不同标准分类”这一课时,出示本校游戏节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游戏?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这张图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先和同桌说一说.教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视频,自由提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学生从不同侧面发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得以解决就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产生探究的需求,引导了探究行为的开始.

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一)自主探究质疑交流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的活动,才能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来,让学生在小组、班级内,充分展示自己,通过相互讨论、质疑、分析、归纳,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后,让学生测量树叶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估计一下,谁的周长长些呢?然后让学生准备好的直尺、细绳、小皮尺等学具完成任务,并提出测量要求,小组合作后组织汇报.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周长,激发了热情,拓展了思维,在树叶的周长测量活动中,通过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质疑、计算等活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测量周长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二)操作体验实践运用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使他们的眼、手、脑、口并用,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要领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有关的算理,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实践体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时,当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充分的感知,学会了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方法后,出示一道开放性题目:“设计两个面积相等且都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能力贯穿在日常生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科学地、有序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从而达到培养探究能力的目标.如在教学作三角形的高时,师问:请观察下面这两个三角形哪里长得不一样?(一个高、一个矮)那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吗?我们的身高是从头顶到脚底之间的距离,那三角形的高是从哪到哪呢?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体现在“什么是高,如何作高”上,关于生活中的高,学生并不陌生,课堂上教师抓住这一认知基础,先让学生根据人的身高的认识做起点,通过比两个三角形的高,然后再把认识人的高这一生活经验迁移到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水到渠成.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注意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使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自主探索空间.

四、探究能力植根于学生数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小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在实际的调查、测量、计算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穿插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数学实践活动中,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又设计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一个探究图形周长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使探究方法更加清晰、思维更有条理.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自己去探究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

猜你喜欢

内角周长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巧算周长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