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6-12-23许金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目标数学

许金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打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值得我们去探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订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可塑模仿性强等情感潜能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促进学生的有效关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应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和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索的学习动机.

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设计游戏,第一步:伸出你的左手,是轴对称图形吗?第二步:伸出你的右手,这时有几个图形?成轴对称吗?

请你在我们学校的建筑物中找出对称图形.

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深入其中,积极思考,共同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拓展迁移提升.

三、重视师生互动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再创造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师生互动是指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而且教学互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交流;互动应该是多元的,不仅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还包括心理的交互.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起主导作用”,这是大家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共识.然而,现状似乎与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相距甚远.课堂教学中,教师演大戏、唱主角,学生只唱配角,甚至只敲边鼓的现象仍然存在.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的只能是学生自己,因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正如学习游泳技术,无论教练的理论多么高明,教练在水中游得多么精彩,倘若学员只在一旁观看,那么,学员的游泳本领肯定得不到提高,同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性.“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而作为老师就是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体现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

新课程理念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不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容易被忽视.同时,数学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思维学科之一,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精神和数学发展中数学家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文化与知识的熏陶和感染.

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如图1).

教师:幻灯片展示(如图2),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所以在我国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展示赵爽弦图,领略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勾股定理的发现、论证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目标数学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