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12-23鲍秀芳汪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三角形习惯情境

鲍秀芳 汪哲

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新的学习环境感到新鲜和好奇,也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对数学学科有着特别的期待和信心,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和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我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为例谈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持久呢?

一、把握好初中阶段的启蒙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和必要环节.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可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实物准备,引导学生利用数数来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理解数学来源于我们周围的实物和生活.利用测温计,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存折等等的表示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在本节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为何会产生负数,有必要认识负数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的教学设计以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简易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催化剂,在教学中要灵活取用教具,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与技能.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引入是本节课美妙前奏,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灵活地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灵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学“绝对值”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玩具车进行演示,提出:这辆小车向东(+)或者向西(-)行驶后又回到了起点,需用油吗?怎么计算小车的耗油量呢?与没有行驶是否是同一回事呢?待他们思考逐一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演示,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2.尽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喜悦.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明确出示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要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教学“近似数”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出示问题:①我校到校注册人数有3197人,今天约有3千人参加课间操,这个问题中哪个数是近似数,哪个数是精确数?②0.03020这个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它精确到了哪一位?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法”时,可以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易于让学生记得牢,学有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最终达到学习兴趣的逐步养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演绎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科学计数法”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10,100,1000,100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分别是几个10相乘,还可以怎么写这些数?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这种较大的数的规律和记法?.

4.养成改正错误的习惯.让学生准备一个数学错题本,这样对学生查缺补漏非常有帮助,让学生养成订正的习惯,当学生把这些错误的题汇总到一起,就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来.这样不仅仅改正了题目,也改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5.培养归纳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小结后,老师进行点评和鼓励,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小结活动,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四、把数学课拉到课余活动中,展示学生闪光点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一方面,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算“二十四”、数字接力游戏,实际测量与预算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给基础差学生多打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五、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六、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声形同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地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地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猜你喜欢

三角形习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上课好习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