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昌配好扶贫“菜单” 助力农民精准脱贫

2016-12-23陈远鹏

小康 2016年24期
关键词:孝昌县工作队菜单

陈远鹏

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湖北省孝昌县将“五个一批”政策文件精准细化为精准扶贫“二十法”模式清单,建立路径清晰、收益稳定、责任具体的清单式扶贫体系,让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点菜”,确保精准扶贫措施精准落地。

“你的扶贫贷款申请已经得到答复,希望你用好这笔钱。”11月25日,孝昌县农商行王店镇分行行长谈浩斌将评级授信书送到该镇巴石村贫困户李小强手中。

李小强两个子女在念书,妻子患病,家庭十分困难,准备发展养牛,却苦于缺乏资金支持。今年,王店镇农商行着重考虑李小强这样的特殊困难家庭,通过小额贷款评级授信扶持其产业发展。李小强告诉记者,“真不敢想全家如何摆脱贫困。如今,精准扶贫‘二十法让我轻松地选择金融贷款扶贫模式,成为一个养牛户。”

什么是精准扶贫“二十法”?“孝昌地处大别山南麓、汉江平原北部,集老区、山区、库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65.8万人,行政村429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4万人,占比18.9%,建档立卡贫困村107个,占比24.9%,脱贫任务十分艰巨。”11月22日,孝昌县委副书记夏齐勇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说,为解决扶贫政策到村到户不精准,扶贫资金、扶贫项目不“漂移”等问题,县委县政府以扶贫政策资源精准到村、精细到户为目标,整合各级扶贫政策资源,将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政策精准细化为20个具体扶贫模式,供贫困户依据自身实际选择脱贫路径,打通了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最后一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11月22日,孝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光猛(右一)深入王店镇盛畈村田间开展“农民课堂”,宣讲扶贫政策。

政府精准“配菜”

贫困户按需“点菜”

11月22日,孝昌县卫店镇清泉村62岁的杨四清正在湖北良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西山养牛场的一个牛舍中给牛喂饲料,动作显得干净利索,见到有人到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杨四清一家三口,属于教育扶贫对象,因此他在“二十法”清单中选择了教育保障模式和青禾园养牛模式。以往全家一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还要送儿子上学。如今,杨四清夫妻两人在养牛场上班,还入了公司的股份,夫妻两人除了一年有4万多的工资收入外,年底还能按照投资比例分红。

“以前两口子在家务农收入少,孩子上学压力非常大,现在我们夫妻两个在养牛场上班,包吃住每月共计3500元的工资,孩子也已经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工作,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杨四清笑呵呵地对《小康》记者说。

在“二十法”中,又分为产业扶贫和政策扶贫。其中,产业扶贫包括光伏产业扶贫模式、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温氏生态养猪模式、鸿翔养鸭模式、青禾园养牛模式等“十法”,政策保障类包括社会保障模式、医疗保障模式、教育保障模式、金融贷款扶贫模式、住房保障模式等“十法”。

在“二十法”中,针对不同原因的贫困群体配制不同“药方”,“让各类贫困群众吃上不同的‘政策小灶,实现模式、项目、资金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覆盖。”孝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鲁军介绍,现在推进扶贫政策落实就好比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制作了一桌“菜肴”,形成了政府“备菜”、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点菜”、工作队员为贫困对象“夹菜”、贫困对象直接“吃菜”的工作格局。

强化队伍管理 解决三大困惑

去年以来,孝昌县把“三万”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队和专职“第一书记”三支队伍整合为一支扶贫“铁军”,开展驻村帮扶。

黄俊元正是这支“铁军”中的一员。作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如今每周至少有4天吃住在自己的联系村。他感慨道:“干部和贫困户面对面、一对一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对症下药。多数贫困户知识水平不高,往往自己都搞不清应选择什么样的脱贫路径,也弄不懂扶贫政策有哪些,该去哪些部门申请办理。”

“过去灌输式帮扶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在,我们扎根在贫困户家里,帮他分析致贫原因,讲解扶贫政策,依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协助其选择扶贫模式,还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帮他们走完申请——审核——实施全部流程。”黄俊元说,“我现在既当参谋员,又是代言人,真正感受到因贫施策带来的效果。”

“二十法”围绕贫困户“要什么”、基层政府“干什么”和扶贫工作队“怎么抓”,有力解决了从前大水漫灌式扶贫下贫困户、基层政府和扶贫工作队心里的困惑。

“之前,扶贫政策,上面怎么说我们怎么干,到头来还是啥都没弄懂。现在好了,找到了适合自己脱贫的路子,心里更加有底。”王店镇红胜村村民华志国深有感悟,“今年,我发展了20多亩稻虾,对致富感到信心十足。”

黄俊元表示:“以前,我们工作队来到村里后感到迷茫,空有一腔热情,面对不同贫困户,不知道往哪里使力气。现在,工作各个环节清晰明了,更加得心应手。贫困群众由脱贫客体变成主体,积极性大大提高。”

抢抓扶贫机遇 突出产业发展

“贫困户中大多数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痴、呆、傻、残等弱势群体占大半以上,如何解决弱势群体脱贫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鲁军说,“二十法”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整合了政策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以较低的成本,使贫困户能够获得稳定可靠的收益,既能解决短期生活保障问题,又能解决长远巩固问题。”

王店镇高岗村几年前还是贫困村,如今家家盖起了大房子。“村里大多贫困户都申请了扶贫贷款,整合入股青禾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可以稳定地分红。”村支部书记胡五清介绍说,“老百姓做产业的实力有限,贷款入股企业,可以低成本、零风险获得稳定收益。”

原来,孝昌县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政府、企业、银行三方联动,将贫困户的扶贫贷款整合入股龙头企业,企业以代养、寄养或自养方式与农户合作,年终按投资比例分红。 “合作社为每户代养3头牛,贫困户以每头牛向银行申请1.3万元贷款,入股合作社。一头牛每年有4000元利润,农户净得2000元。”青禾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传友向记者算起一笔经济账。

“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不能只局限于扶贫,更要从全县全局看待这项工作才能走得更长远。”夏齐勇说,“孝昌县把精准扶贫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机遇,把参与产业扶贫类‘十法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企业,建立以种养为主导、乡村旅游为补充、金融扶贫、光伏发电为保底的产业扶贫体系。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产业通过扶贫政策支持得到发展,县域经济因企业的稳步发展而壮大,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龙头企业(骨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三赢”。

“二十法”实施以来,孝昌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2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3.8亿元,政策保障2.4亿元,发放扶贫贷款5000余万元,培植了苗木花卉、蔬菜果茶、特色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六大扶贫骨干产业,覆盖全县444个村(社区),辐射带动贫困户3.2万户,贫困村年均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8万元以上,贫困户平均年收入可增收2万元以上。

编辑/訚洪

猜你喜欢

孝昌县工作队菜单
中国新年菜单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孝感市副市长张志敏调研指导孝昌县农机化工作
本月菜单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新书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