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12-23

山花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实力文化产业韩国

白 璐

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白 璐

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我国就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在党的十八大中作出全面部署文化强国战略的计划,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文化软实力在我们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地位又进一步强化了。而近期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特别强调,我国要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而在文化建设的阐述中又再次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理念,这些说明我们党对文化软实力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必将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所谓“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对外政策的吸引力以及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等。自20世纪90年代,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纷纷对文化政策进行调整,根据本国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不仅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还在“文化经济高地”进行新一轮的竞争。在我国,近年来,有识之士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绝不只是愉悦人生的奢侈品、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若想赢得主动,就需要在加强国际力量、壮大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基础上,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新的飞跃。那么,加强文化软实力的路该怎样走?笔者从四个方面着手对此进行一下探讨。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永续”创新

“永续”创新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创新包括理念、内容、形式、技术手段和体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寻找新的突破点,从而不断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众所周知,由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蜚声世界。而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是成立仅几年的中国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在文化生产中擅于创新文化理念和文化形式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们想出了一个用中国传统杂技嫁接西方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点子,并邀请屡获国际杂技界最高奖项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担当主演。就这样,一个手中既没有演员,也没有巨额资金的民营文化企业,凭借着一个名牌产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举行的全球商业首演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下了中国演出团体在海外演出市场的最高“身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芭蕾舞剧等高雅文化的传播,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中不难看出,创新文化理念、创新文化形式对一个企业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又如,闻名全国的“香格里拉”,原名“迪庆”,因一个更名的创意而变成富有竞争力的旅游盛地。“香格里拉”丰富的文化意义,给老迪庆带来了无限的旅游资源。还有海南岛上的小小博鳌,一个“水城”的文化创意,让这个小城成为“亚洲论坛”的宝地,以特有的魅力名扬世界。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

1.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尽管近年来在中小学课本当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不断增加,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如《大学》《论语》等应当进入课堂。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逐渐推进,传统文化热也开始出现,全国有800万少年儿童正在以不同方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现在一些学校在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开设了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课,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使我国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当今时代,某些年轻人崇拜现代的西方、日本、韩国等一些时尚的明星、影星,甚至视为神灵,如哈韩族、哈日族就是代表。喜欢唱流行歌曲的年轻人占大多数,而要是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会唱中国传统京剧,肯定回答者可能寥寥无几,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都集聚在了京剧当中,它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应当让当代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京剧也走进学校的课堂。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包装宣传不到位,使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比缺乏活力。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视,以往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重视不够,导致传统文化严重流失。比如我们过了多少年的端午节却被韩国申报了世界遗产。围绕端午节“申遗”之争,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展开了大讨论,然而,最终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11月25日正式确定其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这样,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而告终。类似的事件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更加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在喜欢传统节日的中国人群当中,更多的是老年人,年轻人占的比重相对小得多,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是“洋节日”,时尚的圣诞节、浪漫的情人节和万圣节,最近几年深受青年人的喜爱。这样的情况让一些热心人士担忧,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流人群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不会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渐渐消失呢?现在,我国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设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证明,过中国传统节日,说得近一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中华文化传统;说得远一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怎能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与力量。传统节日不仅让人们对传统的关爱和保护得到提升,更能让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当然,弘扬中华文化不能抱残守缺,传统文化当然有过时的东西,需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但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大根、大本则是永不过时的。因此,我们今天弘扬中华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

欧阳可人 蓬莱仙境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发挥。对中国经济而言,随着环境、能源、资源约束逐渐增强,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规避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问题,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影响力视为发展重点,并加大了对其的建设投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国内长沙、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13个城市已经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基地的规划目标。其中北京市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计划投资20亿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深圳计划通过服装、建筑、动漫、印刷等创意产业,发展为国内的“创意设计之都”;上海宣布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将要开始启动,其目标为发展到与东京、纽约、伦敦同等地位,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和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以前,我国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时,文化产品面对世界交流的形式不是“卖”出去的,而是“送”出去的。造成中国的文化贸易存在如此大的逆差与传统做法不无关系,文化贸易强国(如欧美、日本等)进行文化输出时,通常是政府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由企业做先锋,但是中国的文化产品传输交流时则依靠非营利的事业性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如果想要将文化上的贸易逆差有力扭转,就需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国家应发挥扶持作用。将最优秀的文化品牌传输到国际市场中,开展品牌化建设策略。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筹划了10年,之所以筹划这么久,主要是因为韩国人对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喜好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大长今》在中国12个中心城市的电视频道播出后才会取得较高的收视成绩,2.44%的平均收视率,使其在全国同时段的电视节目中位居榜首,同时创造了“收视神话”,带动了韩国文化产业在我国各城市中的发展。例如,学做韩国菜、抢注商标、吃韩国饭菜、穿韩式服装、韩国料理等逐渐流行起来,另外还带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如中国游客到韩国去体验宫女的生活,真实感受韩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标志着韩国文化的输出,还充分说明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给我们发展文化传输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在进行文化传输之前应对国外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制作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的扶持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举足轻重。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的形成期和成长期两个阶段,国家政策制定与否、支持与否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政府制定具体、实际、实用的文化产业政策。其次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释放创造活力,增强竞争能力。再次是推动文化与科技互相融合。推动创意产业、内容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进程,大力开发、培植新兴的文化产业。从国际上看,韩国、日本、印度、法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都离不开其政府的大力推动。例如韩国,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韩国再次崛起,通过政府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世界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非韩国莫属,如韩国在国家战略制定中将游戏确定为战略产业,例如“天堂”游戏在亚洲盛行之下,还发展形成与微软和索尼等游戏产品在市场中的犄角之势,提高了韩国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在世界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推动了电子商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发展,如电影出口呈现50倍的增长势态,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在各个产业中渗透发展,逐步将“韩国制造”转换为“韩国创作”,充分表明政府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持续了十年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只有文化产业呈现巨大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动漫和游戏领域,它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的消费对象,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了领先地位。甚至某些日本政府的要员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通过海外销售较强亲和力文化产品,使日本国家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善;印度也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敢于冒险和创新,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信心十足地发展,尤其在软件业、信息科技方面;奥地利、法国等国都在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过程中发挥着国家的作用去扶持和经营文化建设;1997年起英国就已经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

对于政府而言,在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着重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市民公共意识的培养。市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政府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加强市民对文化品牌产品继承保护和发扬的意识培养:如在学校设置培养公民素质的课程;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品牌,进而使公民热爱城市,建设城市。二是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包括与城市文化相关的硬件建设和城市文化环境的建设。硬件建设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的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如城市精神的建设、城市文明运动的开展。三是文化交流问题,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开放的、兼容并蓄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个城市应该以自己的特有文化性平台,与其他城市和地区进行文化上的交流,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文化建设被放到了一个突出发展的位置上。一个地区、民族、国家,若是不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或者是不具备文化软实力,社会就得不到良性发展,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应该立足于适合本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社会理念,贯五千年传统之道,采各地文化之精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强壮自己文化的根茎,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注释:

①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编:《2006跨文化传播论坛文集》,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②陈乔之、李仕燕:《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③李海娟:《“软实力”竞争背景下的文化战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2期。

④张雪松:《新编机关秘书写作技巧与最新例文全书》,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⑤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⑥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⑦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⑧金元浦:《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⑨董振华:《中国梦与中国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⑩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

白 璐,辽宁省鞍山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猜你喜欢

实力文化产业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在韩国走马观花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