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红包”面面观

2016-12-21郭影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马兰头安澜微信

郭影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迅速走入千家万户,以致有人用“病毒一样的传播”来形容其火爆程度。如今,微信红包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新时尚,而中国全民抢红包的现象也引起国外媒体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传统上,中国人在春节期间习惯说上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2014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让这个传统习俗发生了数字化转变。

法新社称,中国人抢红包已由春节蔓延到节假日。并指出,腾讯和阿里巴巴不是圣诞老人,慷慨散钱的背后还是老掉牙的推广需求,目标是占有更多用户。同时感叹:中国人的确很傻很天真,在中国做生意不需要动太多头脑,老百姓就会上钩。

方兴未艾的“微信红包”

手机抢红包,开始红火于2014年春节,互联网公司腾讯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红包”应用。除夕夜“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0.16亿个,抢红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大开了眼界。

2015年春节全民疯抢红包,使得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亿个,总金额达到40亿元。除夕当日,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平均每分钟8.1亿次,手机QQ春晚节目投票抢红包达到6.7亿次。电子红包制造了数十亿元的现金流,众多没有被领取的红包及没有被提现的红包,都已成为微信、支付宝的沉淀资金,而这种短暂的滞留因体积庞大会随之带来厚利。

2016年春节支付宝成为央视春晚的独家互动平台,共推出“咻一咻”和“集五福”两种玩法,红包总额达到8亿元。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夜,支付宝共四轮“咻一咻”互动平台的总参与次数达到了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在21点09分,用户的参与热情达到了顶峰,“咻一咻”峰值达到210亿次/分钟。

微信红包的使用也从春节等特定场景,变为了各种节日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间表达情感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2015年的“520节”微信红包为4亿个,六一儿童节5亿个。2015年9月16日,腾讯集团对媒体公布,七夕红包收发总量已超过14.27亿。

2016年的数据显示,红包收发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东莞、成都、杭州、苏州、长沙等。

“抢红包”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主要“归功”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手笔”。阿里、腾讯套用了中国人春节发红包的文化习俗,加入了“撒钱”、“抢钱”、“运气”等娱乐功能,再利用人们“图小利”和“好面子”的心理,最终搅热了各色朋友圈子,以致成功地以“抢红包”新习俗替代了“发红包”的旧习俗。

如果说“余额宝”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么2014年春节出现的“抢红包”则是拉响了震耳欲聋的“警笛”。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金融体系中根基更深的传统银行开始“绝地反击”。

“或许这是你此生唯一的一次抢银行的机会”——建设银行、招商基金、阳光保险、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2015年春节期间纷纷推出各种抢红包模式,足够的噱头和多样的互动“抢钱”形式受到大家追捧。京东、唯品会、美团、艺龙旅行、大众点评等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拿出各色代金券、红包,让大家抢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微信红包会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首先微信抢红包的功能设计简单好用,再者微信非常恰当地利用了其庞大的熟人网络,使得用户参与度大大提高。微信抢红包除了提高微信活跃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引爆了微信支付。在增加支付功能,绑定了用户银行卡之后,微信具有了变现能力。

每个红包金额都不大,抢到的金额也很有限,但是很多土豪们都乐此不疲地戳屏幕,叹息没有抢到。微信很好的诠释了饥饿营销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抢的不是钱,而是将钱从别人口袋到自己口袋的感觉。

不少网友吐槽红包抢来抢去,却发现自己“亏”得很凶。网友大卫晒了自己2015年的微信红包账单。在2015年一整年,他一共收到红包438个,其中76次手气最佳,合计3038.04元,同时也发出了480个红包,合计5472.39元,收发红包的差额将近2500元。每次发红包都在纠结应该包多少钱,包多了会亏,包少了又显得很没面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表示,发红包、抢红包更接近一种社交行为。特别是通过微信群等群体社交方式,能够进一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感情。同时,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手机应用的广泛使用,玩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春节抢红包并没有增加额外成本,反而还能增进与亲友问的感情,是一种双羸。

但凡事过犹不及。“手不离机、眼不离屏”,让无数国人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犹如上瘾般痴迷、疯狂。平日里,老同学、老同事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抢红包的火热,以致很多人成了专职的“抢手”,一个个都抢得手发酸。抢红包从人们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节假日的“主题歌”。

“馅饼”如何变成了“陷阱”

微信红包的大红大紫,令人加入一个又一个微信红包群,乐此不疲地抢红包。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不小心“馅饼”就会变“陷阱”。

微信红包出现后,很快成为一种“新型赌博利器”。2015年8月7日,杭州临安警方通报了一起破获“红包接龙群”赌博案。与那些传统赌博案件相比,这起案件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将一群陌生人聚到一起,让他们不用面对面,只需手指一点就能感受到赌博的刺激。

“红包接龙群”这种新型赌博,首先由该群的组建者发一个一定数额的红包,然后群里的成员就开始进行常规的抢红包。红包抢完之后,参与的成员晒出自己抢到红包的截图,抢到金额最少的人就要发下一个红包。根据群内规定,所有红包必须由组建者发放,轮到发钱的成员要先把钱打给她们。

该起赌博案的主谋何某和黄某抽头方式是,每次有人发放一个红包,必须先让她们抽走部分,金额由刚开始的每50元里抽5元,涨到后来的每50元里抽8元。随着群里成员从最初的10多人迅速增加到60多名固定玩家,赌博金额也越来越高,靠“抽头”两人非法获利10多万元。

类似的案子,已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开始蔓延。随后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了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江苏、福建等10余个省、市和国外几个城市,涉案人员300余人,涉嫌赌资累计1000余万元的微信红包赌博大案。在这些案件中,办案民警发现几乎从组织者到参与者都是一些20岁出头,生活清闲但法律意识淡薄的年轻人。

在合肥上学的在校大学生安澜被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红包群。进群不到十分钟,就有人发红包,安澜抢了一个,点开一看是800元,安澜很是高兴,可过了一个多小时,红包上的钱却迟迟没有到账。焦急的他随后询问发红包的网友,网友表示很快就会到账,但需要他先提供手机验证码。安澜按照指示给对方发去验证码后,不但没有收到对方的800元,自己银行卡里的800元反而被人转走。

银行卡在自己手里,账号密码也没人知道,钱是怎么被人转走的呢?对此,360手机卫士专家分析,安澜收到的所谓“微信红包”其实是手机木马程序,点击后木马自动运行,窃取了其银行账号和密码。安澜被要求提供的手机验证码,实际上也是不法分子从其银行卡里转账的验证码。不法分子故意将转账金额设置成安澜抢到的红包金额800元,受害人很容易被迷惑,没有仔细看就将验证码提供给对方,钱就这样被转走了。

白领柳女士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很多人都没有实名,也不确定是谁。看到有人发红包,柳女士就习惯性地“抢”了,打开后发现中了500元代金券。喜出望外的她,按照链接指示在领奖网站中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后,网站要求柳女士扫描一个二维码。没想到,扫完后没过几分钟,柳女士就收到一条银行转账短信,短信显示,她卡里的1万元现金被转走了。

这种骗取个人信息的抢红包,先关注发红包的公众号,然后把红包链接发给好友,让红包增值,凑够100元后可以提现。参与抢红包则需要输入姓名、手机号等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就能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

警方提醒说,微信红包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六种:

其一,抢红包需要个人信息。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其二,分享链接抢红包。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

第三,与好友共抢红包。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元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其四,高额红包引诱。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其五,“AA红包”骗局。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其六,拆红包须输密码。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到手时,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

让“抢红包”发挥正能量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是张家口最早注册的非盈利性的民间公益组织。过去的6年里,“张垣之心”的公益活动遍及张垣大地,共发起组织包括助学、助困、助残、环保四大主题的公益活动150余次,募捐的衣物、图书、文具、课桌等物资和善款总价超百万元,惠及贫困学生万余人,长期帮扶资助的留守贫困儿童120名。

“张垣之心”没有产业,活动经费和捐款完全来自150名个人会员和13个单位会员。筹集捐款,成了“张垣之心”常态性、艰巨性的工作之一,而开拓筹款渠道,是“张垣之心”一直在做的事情。去年底,“张垣之心”将目光投向了“微信红包”。志愿者每天早上醒来,会先拿出手机发一个1元的微信红包。媒体记者在一位志愿者手机上看见“张垣之心”微信群里红包密集滚动的情形。

“以前,咱们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就是图一个乐子,1元钱分几十个红包丢进群里,大家一阵哄抢,也没有留下个啥。不如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把‘微信红包开拓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筹款渠道,让一个个小金额的‘微信红包聚沙成塔,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2015年12月15日,志愿者“谷子”在QQ群提议,建一个微信群,专门接收“微信红包”捐款。

这一提议,得到了“张垣之心”几位主要负责人和志愿者的响应,并向团市委进行了报备。当天,一个200人的名为“日行一善,助学扶老”微信群就建起来了。这个群由5名志愿者专门负责接收志愿者发出的“微信红包”,志愿者发“微信红包”完全自愿,每个红包的金额下限为1元,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捐款。

一个个写着祝福的红包,让微信群里春意涌动。5名负责接收“微信红包”的志愿者,每天接收、统计、汇总之后,将捐款转入“张垣之心”的账户,并于当天在两个QQ群及微信群公开发布“微信红包”的接收情况和捐款清单,做到捐款公开、透明。

微信昵称“马兰头”是浙江省长兴市金临小区的一名普通女性居民。去年春节以来,“马兰头”这三个字在长兴小有名气。

“马兰头”所在的金临小区是一个老小区,住着上百名老人。平时,老人要到小区内的花园散步,需要通过一个不小的山坡,一上一下两条道上却没有围栏,老人走起来稍不小心就容易滑倒。经常出入小区的“马兰头”发现这个问题,就想要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问题。

“马兰头”想到,过年时微信红包悄然流行,自己收到不少网友发在群里的红包,钱包余额已经积攒了上百元,何不以微信红包的方式筹款建小道扶手呢?

“这个春节,您的红包可以更有意义,‘马兰头向您讨红包,众筹做好事了。特向所有有爱心有孝心的人士讨个红包,共同出钱出力,为小区老人上下山坡做围栏。”羊年大年初四,“马兰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发布了筹款倡议。

让“马兰头”没想到的,倡议一发出,微信上的义工朋友、社区里的爱心人士、左邻右舍都纷纷点赞响应。还有朋友私聊她了,发来了一个100多元的爱心红包。之后,接踵而来的几十个“红包”让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到正月十五为止,“马兰头”一共收到了47名微信好友的2563.73元的微信红包,比她预想的要多得多。

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把一份份爱心链接传递起来,这种爱心模式的成功让“马兰头”有了帮助更多人的信心。三八妇女节,她参与由社工服务社发起的“清尘有爱”活动,再次在朋友圈中发出倡议,给在街头辛苦工作的女环卫工人送上节日祝福。社区爱心人士纷纷出资,让女环卫工人在超市里任意挑选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

“马兰头”对公益活动有着独到的理解,“我一个人的朋友圈子是有限的,微信红包也是建立在朋友圈子的基础之上。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点燃大家的热情,带动大家一起参与献爱心,这才是最棒的公益。”

猜你喜欢

马兰头安澜微信
马兰头
春来马兰香
春风又绿马兰头
素衣白马少年时
素衣白马少年时
微信
春来 马兰香
自以为是 弄巧成拙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