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储蓄罐里的情愫

2016-12-21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家庭杨勇储蓄罐

在金坛区朱林小学退休教师、今年90岁的杨振海家里,电视机旁的一个白色储蓄罐格外醒目。罐子上面有他手写的“积德行善”四个字——同样的储蓄罐,一样摆放在他儿孙后辈的近百个小家庭中。

她留下八个字的“传家宝”

杨振海有5个儿女,加上孙子辈、重孙辈及各自配偶,一大家子多达36人。星期日是这个大家庭的行善日。每到这天,每位家庭成员至少要向储蓄罐中放2元钱。别看这钱不多不起眼,但日积月累,倒也能发挥不小的用处。

2015年全年,储蓄罐中积攒的钱超过6300元。中秋节团圆时,杨振海还号召家人献爱心,当场收到5000余元。

2016年3月18日,杨振海去了一趟曾经任教的朱林小学,为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2名优秀教师每人送上600元奖励金。这笔钱总共4800元,就是从杨氏“家风基金会”中支出的。这是“家风基金会”的第一次活动。杨振海说:“以后每年都会用基金来做好事,帮助更多的人,不仅仅是我,我的儿孙们也要把它作为家庭的慈善事业传下去。”

这样一个颇有特色的家庭活动,其酝酿、成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人老了,心不能老。”退休多年的杨振海认为,一个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治理好,对国家也是一种贡献。而治理好一个小家,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家风。

2012年春节,杨氏一家大大小小从北京、云南、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赶回故乡,给杨振海拜年时,杨振海宣布了杨氏八字家风:情理、忠诚、勤俭、奋进。他要求儿孙们按照家风经营家庭。对他的这一做法,儿孙们纷纷赞同。

八字家风从何而来?杨振海说,他的老伴于2011年年底去世,在老伴的身上,他看到了这八个字的精神。他觉得,这八个字是老伴一生的写照,延续其精神,就是对老伴最好的纪念。

当年,杨振海作为校领导,担子很重,全心扑在公家事务上。为了以身作则,他吃住在学校内,每两个星期才回五六十里外的家一次。家里家外,全靠老伴打点。

老伴用心抚养众多子女,不知疲倦地付出。最困难时缸里没有一粒米,她也是咬牙支撑,默默想办法周转,呵护全家人的好心情,成为家中的“功臣”。对外,她待人接物也是体贴周到。在单位,不论什么任务分派下来,她都认真扛住,尽好自己那份责。和邻居相处,她彬彬有礼,“亲切热忱”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生活清贫,但凡有生活贫困的人上门求助,她绝不会让对方空着手空着碗回去。她说,自己省一些,多多救济他人,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

正是她这些无声的行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感动着杨振海。他决心,把老伴的这份善心传播出去,造福更多人。

从一只储蓄罐到千百只爱心罐

2014年12月12日,杨振海特意举办了家风汇报会。每个小家庭都发表了对八字家风的理解和感触。当天,杨振海倡议成立家风基金会,“积善成德,周行一善”。2015年元旦,家风基金会成立,其宗旨分为两部分:面向社会,支援慈善事业,助残助困,为灾区人民献爱心;面向大家庭,在实施八字家风过程中,奖励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家庭和个人。

儿孙们对这项家庭慈善事业无比热心。要知道,他们早就在尽己所能,做着一些惠及周围人的事情。例如,杨振海的长孙杨勇在单位抓厂务工作。有一位职工突发重病不起,杨勇就带头捐款,为其治病。此后,考虑到这位职工瘫痪在床,儿子又刚考取不错的中学,家庭开支很大,杨勇又发动全厂职工,筹集生活费、学费,送上对方门去,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

杨振海6岁的重外孙昊昊,也早早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2015年的一个星期天,家住北京的昊昊和父母在家吃晚饭。突然,昊昊问:“爸爸,你今天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夫妻俩恍然大悟,原来是忘记存钱了。昊昊的母亲丁婷说,刚开始听外公杨振海说要建家风基金,就挺赞成的,但觉得每周2元有些少,做不了什么大事。杨振海说,能坚持下去就好。如今,丁婷一家已经养成了每周存钱的习惯,并从这点滴付出中,体会到了充实的人生意义。

杨勇是“家风基金会”会长。他对于爷爷树八字家风和成立基金会十分赞同,觉得一方面可以用八字精神教育下一代,一方面又能凝聚一个大家庭的力量,为社会做些好事。

2016年,全家获得“江苏最美家庭”称号之后,杨振海感觉责任更重大了。他苦于面对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大家庭的力量远远不够。作为家族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人,他又发动三个兄弟以及一些堂兄弟的后代,一起来做这件好事。大家早已在媒体上看见了相关报道,很钦佩杨振海一家的付出,也为家族中出现这样的好事感到高兴。于是,一呼百应,从本来的14个小家庭,拓展到了两三百个家庭。

当年9月25日,杨振海拿出当年管理学校的才能,成功组织了一次家族中的代表大会,组建了新的基金会“领导班子”,组织、宣传、财务等工作都有专门人员负责。他们规划着,要改变储蓄罐的使用方式,变成每天一个家庭放入1元钱。然后,他们发放了一批爱心储蓄罐,等待家族中的一个个小家庭认领。至10月底,这样的储蓄罐已被领走八十多只。

杨振海的事迹被多方报道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被邀请做讲座,全区还发动宣传,倡导全区居民都在家中设立一个爱心储蓄罐。

没想到,一只小小储蓄罐会衍生出更多爱心故事,杨振海欣慰地笑了。他说,之前区妇联主席上门慰问、鼓励他时,提及这罐子就是杨家的一个宝贝,如今看来,这真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宝贝呢。

(常州市妇联供稿)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小家庭杨勇储蓄罐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储蓄罐收藏怎么玩
小猪储蓄罐
“小家庭年夜饭”在上海走俏
爱画画儿的你,叮当等你来哟
《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