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2016-12-20高靖雅

求知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改善高中生问题

高靖雅

摘 要:高中物理由于知识量大、公式繁杂、题型多变、问题抽象等原因,被认为是高中学科中最难掌握的科目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根源提出改善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生学好物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策略学习;问题;改善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先入为主”的思维干扰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某种日常现象可能都有自己模糊的、或对或错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干扰。例如,在《力与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当用力推动该物体时,物体会开始运动”,在我们的认知中,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运动就会越快,也就是具有的速度就越大,但实际上物体的速度与所受的力没有直接的关系,物体受到的力只是决定了其加速度的大小。在该章节的学习中,更容易混淆的是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一般我们都认为,物体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不可能为负,又或者当物体的速度在增加时,其加速度不可能是逐渐减小的。这些先入为主的思维会严重干扰我们正常的物理学习过程[1]。

2.“公式数学化”的思维障碍

数学是跟物理关联性最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学习物理不可或缺的工具。物理中的很多概念、公式等都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定义和表述的,再加上数学是我们最先接触的学科之一,因此,在物理公式的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学式”的思维,即不理解该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直接进行公式的套用,沿用数学的解题方式、方法。简单而言,物理公式的表达式只是数学化地表示了各个物理数学关系,但不能明确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物理关系和规律等。如万有引力的数学表达式中,两个物体的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关系,因此根据数学的解题习惯,会很自然地认为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趋于零时,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会趋近与无穷大。这就是公式数学化带来的思维干扰,不能正确地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2]。

3.思维定势造成的解题困难

思维定势指的是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时间做某种事情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但遇到某种类似或相似的问题时,思维定势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进行问题的解决。这种思维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提取或总结出某种类型常见题目的常规解法,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也会积累一些常见的解题经验和方法,因此,在遇到某些相似但不同的物理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忽视某些重要的已知条件,或是因为太过相信自己,不能对新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对解题经验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造成解题困难。

4.情绪性思维造成的学习困难

情绪性思维是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情绪化,比如会出现的兴趣不高、焦虑、心理波动大等。这些情绪都会对我们的物理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当我们对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就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烦躁、厌恶的情绪,甚至不愿意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又如当我们因为某一次成绩低落而产生焦虑情绪时,容易情绪失控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甚至导致思维混乱,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生改善物理学习的策略研究

1.注意区分生活经验和物理实际

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之前,通过日常生活和观察已经对客观世界产生了自己的认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正确区分生活经验的对错,剔除错误的生活经验,将新的知识与正确的生活进行融合。如在我们的经验中“力应该是维持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本质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在对基础物理概念进行学习时,我们应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不要被生活经验带入错误的思维区域,同时要多加练习,建立新的思维以取代生活经验思维,用更加理性的思维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2.克服公式数学化思维,深化公式本质理解

高中物理除了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外,还有繁多复杂的物理公式,对公式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识读记背的程度,而应该深入理解其物理内涵、物理量含义、公式应用条件等,即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克服公式数学化学习思维。在公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熟知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老师教授完成后,养成自己推导公式的习惯,切忌直接进行公式的套用。对于公式的运用,要正确理解其使用前提、适用条件和范围,如上文提到的万有引力公式的运用就是这样的。

3.建立系统性物理学习,注重知识分类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只进行知识填充储备,更应该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即注重知识的分类,建立系统性的物理学习过程。高中物理分为力、电、磁等多个模块,在不同的模块,物理概念和题型都不相同,在题解过程中用到的规律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脑海中的知识进行分类管理和储备,可以对公式、概念等进行有效回忆和快速提取。对某些典型的练习题、通过的解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细化到每一步做题的依据、考点分析等,做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等。物理知识在分类过程中,要能够以点带面,即由某一概念,可以引出相关联的公式、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等,所储备的知识可以构成有条理的知识网,做到融会贯通。

4.进行思维锻炼,消除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我们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够透彻,有时候是因为我们不能或难以做到知识点灵活运用等。当我们出现思维定势的问题时,一定要足够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首先,我们可以将相似的事物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将正确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比较能力。其次,做题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即遇到可能相似的问题时,要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有意识地摆脱“第一印象”的影响。最后,我们可以将真正相似的问题归为一个模块,进行关联性学习,这样可以深化我们对某一类题目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变通能力。

5.进行变式练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的迁移是知识掌握的高级形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更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即表现为我们对某一相似题型的正确解答,还表现为我们可以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当然后者是知识迁移的高级形式。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锻炼,如做一些变式类型的题目,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看问题,反问自己作为命题者该如何命题,进行一题多解等。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可以试着用物理知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变式练习,可以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总结

高中物理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注重物理的学习。认真严肃地对待物理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和家长进行问题的沟通、讨论,及时有效地进行问题的针对性练习,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家慧.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其消除对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

[2]任红艳,李广洲.理科“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

猜你喜欢

改善高中生问题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