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

2016-12-20任冬梅李白桦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手教师信息技术

任冬梅+李白桦

摘  要:文章在课堂观察和对学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归纳描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及其典型表现,通过分析这些不当教学行为的成因,参考目前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成果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为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手教师;不当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78-04

一、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相关专家及教师们逐渐认识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不当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开展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教师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综合运用教学现场观察、教学录像分析、文献研究和学生访谈方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在课堂中的不当教学行为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以期新手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行为,顺利完成教学的过渡阶段,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

1.不当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微观层次,大量研究证明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教学行为进行定义,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教学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行为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狭义的教学行为仅指教师的行为,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教学行为。笔者将教学行为理解为:教师为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环节中所展现出的一系列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的总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不当教学行为可以说成是教学行为偏差、不良教学行为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够健康积极的、使教学效率低下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低。

2.新手教师

国内外学者对于新手教师的界定各有不同,但都认为新手教师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他们都是完成了职前培训,二是他们都是刚上任1-2年的教师。结合学者们的概念界定和本研究的实际需要,笔者将新手教师界定为: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接受过师资培训,正式踏入教学岗位任教1-2年的中小学教师。

三、信息技术新手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典型表现

本研究选取了沈阳市四所初中和五所小学的20名信息技术新手教师为观察研究对象,他们均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师素养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但作为新手教师,他们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种种困扰。笔者走进教学现场听课,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并细致分析教学录像,归纳出信息技术新手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几种典型表现。

1.操控过度

20位教师均出现讲授时间过长的问题。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基本都在机房进行,方便学生操作实践。小学每节课时40分钟,中学每节课时一般是45分钟,20位教师平均讲授时间为25分钟左右,仅仅留给学生15-20分钟进行实践,整堂课下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S老师的课,要求学生利用图文混排的知识设计一个精美的板报,她讲完后给学生仅留下14分钟的时间。下课铃响时,一个女生抱怨道:“这么短的时间,哪能完成啊!找素材就要很长时间!”显而易见教师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不合理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究竟教师讲解多长时间合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调整时间的分配。

另外,被观察教师存在切换屏幕次数过多的问题。有的教师切换屏幕时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提示,并且切屏后所强调的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S老师在第4次切屏后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反感,嘘声一片,一男同学拍起桌子以示不满。切换屏幕会打断学生在制作任务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事实上老师讲授完新课、把屏幕切换给学生之后,再切换屏幕就要很慎重。课后对学生访谈,A学生表示上机操作时间不够,加上老师频繁切换屏幕,每次都很难完成课堂任务,导致他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表1详细列出了其中十位教师的讲授时长和切屏次数。

2.任务驱动力不足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它的任务设置是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

L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利用美图秀秀美化图片,教师通过一张脸部有瑕疵的女孩图片,给学生演示祛痘祛斑、磨皮、唇彩、添加饰品等工具的使用,对图片进行细致处理,之后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完成该作品。这样完全封闭式的任务没有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难以个性化,缺少基于封闭式任务的开放式任务。

H老师在课堂上给六年级学生布置的任务是:上网搜索近几年我国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且用表格、图表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对此任务并没有多大的动力和兴趣,就业问题离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遥远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后访谈中B同学表示“我不喜欢所有人都做一样的任务,太没意思了!”C同学说:“我觉得老师有时布置任务的难度有点大,而且有时是脱离我们生活实际的任务,所以我们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显然,这样的课堂任务对学生来说驱动力是不足的。

3.提问低效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但20位教师课堂提问都存在低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类型不合适、提问次数偏多这三方面。

课堂观察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有些老师提问随意性很大,提问大多缺乏目的性。W老师重复提问7名学生“你认为网上聊天代替面对面聊天好不好?”这7名同学仅以“好”和“不好”来回答,有的只是无意识的应付,W老师并没有进一步追问。

在教学录像分析阶段,依据Bloom认知领域分类的6个层次,笔者结合教师提问的作用和目的,将提问分为识记、管理、重复、提示、理解和评价6种类型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问题的类型多处于低层次水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表2列出了其中十位教师提问的类型和次数。

另外,20位教师提出问题后候答时间较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后访谈中D学生表示“老师的提问很好对付,只要我们回答是否、好坏之类的就可以啦!” 可见这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收益并不多,是低效的。

4.评价缺失或形式化

20位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置身于课堂中发现7位老师根本没有评价环节,6位老师只是利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口头评价,7位老师虽然形式上有,却是在下课前5分钟通过展示部分完成任务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本来紧迫的上机操作时间再被占用5分钟,学生就更没有时间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合理。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标准出现随意和僵化的问题,甚至一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标准意识。

课后访谈中E学生说:“反正老师也不看我们的作品,做不完也没关系。”F学生表示“老师从来不评价我们的作品,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得怎么样,现在我对做任务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表3具体展示了其中十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时间。

新手教师除在上述四个方面存在典型的不当教学行为之外,还存在如教学准备不足、课堂的组织管理不善、缺少人文关怀、忽视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等问题。

四、成因分析

笔者在课后对20位位新手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教师的自述和观察结果来分析形成不当教学行为的原因。

1.入职的迷茫与恐慌

由于新手教师刚刚从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进入到教学工作状态,这对于他们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即使在学生阶段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但真正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兼受身体和精神双重压力,总会对教学感到迷茫与恐慌,出现许多不当的教学行为,甚至有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当的。

2.教学反思不足

教学反思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水平。新手教师在工作之初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只是出于一种应付上级要求的心态进行教学反思,更谈不上从学生角度进行深入地反思。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持续的反思,才能有意识地监控和调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促使不当行为的积极转变。

3.缺乏前沿引导

新手教师起点低、视野窄,缺乏有高度的理论指引和前沿知识的引导。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现有教材的更新远跟不上信息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将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适当穿插在课堂授课中,不断补充、更新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学科教学知识(PCK)匮乏

PCK影响着教师对知识的教学表征。拥有丰富PCK的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形态,PCK匮乏的新手教师难以做到这些。

另外,PCK影响着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PCK水平低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能以适当难度的形式呈现,不能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建立恰当的桥梁以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PCK还影响着课堂对话,PCK匮乏的教师不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难以对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做出反应,缺乏对学生合理的引导,学生因此失去思考的空间与表达思维的机会。

五、矫正建议

结合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国内外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对新手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提出以下几点矫正建议:

1.把时间还给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所以新手教师一定要将讲课内容进行凝练,用最少的时间把要讲的内容演示给学生,留下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完成任务。新手教师要学会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时刻提醒自己以新的课程理念来授课,不要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大胆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2.精细化设计任务和问题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和呈现任务时一定要仔细推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合理确定任务的角度、密度、难度和梯度。布置的任务不能是绝对的封闭型任务,应该是建立在封闭式任务基础上的开放式任务,这样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发挥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最后的升华。

新手教师对提问的问题也要作好精细化设计。做到提问的目标明确、方式得当,问题的难度适合、数量适当。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减少低层次类型的提问。

3.专家引领与深度反思

作为新手教师,要时刻注意专家的引领。比如听专家的公开课、报告讲座,参加高层次的研讨,追踪专家的博客、书籍和研究成果等,在此过程中尽量抓住机会与专家教师沟通,善于提出问题,做到保持追踪新理念,具有较高的开阔视野。

与此同时,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深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检查自身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新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从而促使其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4.强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且是不间断的连续性评价。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需要按照严格的评价标准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批阅每个学生的作品并附上评语,通过学校局域网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评语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下一次课课前教师可以展示几位学生的优秀作品。

六、结语

关于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各方仍在不断研究当中,希望新手教师多关注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同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规律,顺利完成新手教师的过度阶段,尽早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参考文献:

[1]穆肃,左萍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9):62-69.

[2]苏学权.浅议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路径[J].高教论坛,2014(5):70-72.

[3]罗生全.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4(4):129-132.

[4]李亚云.探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措施[J].科教文汇,2015(20):30-31.

[5]杨志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行为分析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70-72.

[6]方征,余美君.班额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31-35.

[7]许凌云,郑长龙.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转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3):27-32

[8]孙晓倩,徐恩芹.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2(3):38-40.

[9]李伟,林建香.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36-40.

[10]金建峰,顾小清.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82-86.

[11]章婧.国内外关于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2):16-19.

[12]王小平,邹逸.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话语的比较研究——基于四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实录的分析[J].基础教育,2013(2):68-74.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新手教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师生互动在小学新手教师语文课堂的应用
新手与经验教师伦理推理之案例分析
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及其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