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玉米滴灌密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016-12-20吴新明丁变红张小伟陈江鲁杨京京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耕高产玉米

吴新明,丁变红,张小伟,陈江鲁,杨京京

(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0)

春玉米滴灌密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吴新明,丁变红,张小伟,陈江鲁,杨京京

(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0)

近年来六师开展“滴灌玉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高产高效水肥运筹规律的研究”,六师春玉米种植水平大幅提高,本文从品种选择、培肥地力及水肥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春玉米滴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春玉米;滴灌密植;栽培技术

新疆兵团第六师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和创高产,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多年来在六师奇台农场实施春玉米高产潜力挖掘试验,2011—2013年连续3年创全国春玉米小面积单产记录,其中2013年小面积单产达到1 511.74 kg/667 m2。2013年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实施兵团科技支疆项目“滴灌玉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高产高效水肥运筹规律的研究”,在项目带动辐射下,六师玉米种植水平大幅提高,2015年在7月中下旬阶段性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全师1.33多万hm2春玉米平均单产达894 kg/667 m2,其中产量水平在900 kg/667 m2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6.9%。2016年在奇台农场春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经专家实收测产鉴定平均单产达到1 238.26 kg/667 m2。本文根据六师科技支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出一套春玉米滴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供参考。

1 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根据研究,玉米所需氮、磷、钾养分的3/5~4/5依靠土壤供应,1/5~2/5来自肥料,因此,想要玉米持续高产必须加强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肥投入或实行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达到用养结合的目标。实践表明,要达到大面积1 200 kg/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目标,必须注重培肥地力,选择地块要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碱解氮≥80 mg/kg,速效磷≥20 mg/kg,速效钾≥120 mg/kg,土壤含盐量0.2%以下。这类地块速效养分含量丰富,能持续均衡地供给养分,保证玉米生长期内不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1]。

2 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作业是一环套一环紧密相连的,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作业质量。农机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玉米的播种质量,对玉米苗期能否均匀一致,达到苗齐苗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秋季土壤耕翻深度要在28 cm以上,翻垡均匀、不拉沟、不漏犁。播前整地达到“墒、松、碎、齐、平、净”和上虚下实,深度5~6 cm。铺膜播种做到播行笔直、铺膜平展、压膜严实、采光面大、下籽均匀、接行准确、播深适宜、镇压确实、到头到边。中耕做到不铲苗、不埋苗、不拉膜、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

3 选择具有增产潜力的超高产品种

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成熟期茎秆不倒折、籽粒脱水快,利于机械收粒的品种。在六师垦区,≥10℃有效积温在3 000℃以上,7~8月常有阶段性高温的西线团场,选用先玉335等较耐高温的中晚熟品种;≥10℃有效积温在3 000℃以上的东线团场,可选用KWS2564、3564、M751等中晚熟品种;如果≥10℃有效积温在2 700~3 000℃之间,海拨高度在600 m以上,可种植KWS9384等早熟品种。种子质量应选精品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5%,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水分含量不高于13.0%,发芽势高。

4 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基本原则是:在单位面积上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既要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又要促进群体的合理发展,协调穗数、粒数、粒重三者的关系,获得高产、稳产[2]。

表1 2014—2016年试验田平均产量及产量结构

大田生产大量样本调查结果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显示(表1),在田间管理水平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收获株数7 000~8 000株/667 m2出现高产的频率最高。因此,建议大田生产中玉米的产量结构为:收获穗数7000~7800穗/667m2,单穗粒重154~172g,单产1200kg/667m2。

5 水肥一体化科学管理

根据玉米需肥特性,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法。翻地前将腐熟的牲畜粪肥5 t,20%氮肥,100%磷肥,50%钾肥结合秋翻一次性施入,其余化肥随水滴施。根据六师土壤肥力的平均水平计算,全生育期投入标肥249个/667m2,其中尿素53 kg/667 m2,磷酸二铵21 kg/667 m2,硫酸钾20 kg/667 m2。氮、磷、钾比例为2.8∶1∶1。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水,头水应灌匀灌透。头水后,玉米迅速生长,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灌第2水,此后每次灌水间隔期7~10 d(根据形态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确定)。全生育期滴水8~11次,滴水总量360~400 m3/667 m2。

6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6.1播前土壤封闭,化学除草

整地前喷施50%乙草胺100~120 g/667 m2,兑水30~40 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喷后立即进行对角耙地混土。

6.2适期播种

当5 cm膜内地温稳定在10~12℃即可播种,适时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利于穗大籽饱,提早成熟。

6.2.1播种方式

采用40 cm+70 cm的宽窄行播种,平均行距55 cm、株距14 cm,可实现理论株数8 658株/667 m2,保苗株数7 500~7 800株/667 m2。

6.2.2播种量和播深

精量点播2.8~3.2 kg/667 m2,播深4~5 cm。

6.2.3滴出苗水

为了确保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应该采用干播湿出,滴水量20~30 m3/667 m2,确保出苗率达到95%以上。

6.3加强中耕

在滴完出苗水后,机械能进地作业的情况下立即进行中耕,深度在8~10 cm。显行后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 cm,5~6片叶时中耕第3次,深度15 cm。

6.4定苗

3~4叶期及时定苗,留壮、留匀,遇到缺苗时可在相邻穴留双株,留苗密度7500~8000株/667m2。做到留苗均匀、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不留双苗。

6.5蹲苗

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

6.6化学调控

早熟品种(如KWS9384)一般在5~6片展开叶期,喷施羟烯·乙烯利15 mL/667 m2,中晚熟品种在7~8片展开叶期,喷施羟烯·乙烯利40 mL/667 m2,可缩短玉米茎秆基部节间的长度,增粗茎秆,增厚茎壁,矮化株高,降低穗位,使玉米重心下移,抗倒伏。要求在无风无雨的晴天10:00前或16:00后喷施,力求喷施均匀,不重复喷施,不漏喷。

6.7病虫防治

5月中下旬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 kg加水喷在50 kg左右炒香的麦麸或油渣等饵料中,傍晚撒施在玉米幼苗旁边,用量3~4 kg/667 m2。也可在5月中、下旬用菊酯类农药连喷2次,间隔时间5~7 d。在大嗽叭口期应注意玉米螟及棉铃虫的防治,用1.5%辛硫磷颗粒剂2 kg/667 m2加细砂5 kg/667 m2拌匀灌心,也可用BT乳剂稀释2 000倍液灌心。做好田边地头保护带及边行封控,防止红蜘蛛和三点斑叶蝉向田间迁移,若已迁入,在机械可以进地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机械防治。

7 适期晚收

对于玉米成熟的标准,过去生产中一般认为当苞叶发黄,籽粒变硬即为成熟。有研究表明,玉米苞叶发黄仅是成熟的开始,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籽粒乳线消失期。适期晚收一方面产量全面形成,另一方面籽粒含水量下降,利于机械收粒。

[1]李少昆,吕新.新疆春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3):43-46.

[2]余松烈.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09-110.

2016—10—10

2014年兵团科技支疆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AB020。

猜你喜欢

中耕高产玉米
收玉米啦!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