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2016-12-19饶华明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8期
关键词:汇率应对措施风险管理

摘 要:我国企业当前的对外投资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境外投资在面临着诸多机会的同时,仍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外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其次,深入探讨了加强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的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一、前言

据统计,2015年我国在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10,978.60亿美元,已位于全球第8位,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境外投资在面临着诸多机会的同时,还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我公司正在非洲地区从事投资、销售和生产工作,近几年来非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一直不稳定,尤其是加纳塞地和尼日利亚奈拉都不断贬值,加纳塞地在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受美元供应的影响出现季节性持续贬值,2015年尼日利亚出现的换汇紧张,至2016年6月间尼日利亚政府结束固定汇率制开始实施自由浮动汇率机制后,美元对奈拉从199.15暴跌至281.74,贬值幅度达41.47%,仍不能解决企业的美元购汇需求。本文以本人亲身经历就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二、海外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面临的汇率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交易风险,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海外子公司一般与国内公司以美元支付货款,在当地从事销售、生产工作,以当地币种结算收款,在出现当地货币贬值以及不能及时换汇的情况,就会造成产品实际毛利率下降,汇兑损失变大。

2.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指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集团公司一般以美元对外进行投资,海外子公司采用当地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为了集团公司合并报表需要折算成人民币报表,将当地货币折算成人民币受当地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影响,造成海外子公司资产价值下降,反映出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缩水,具体体现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损失)。

3.经营风险,指汇率变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以及成本带来的影响,引起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当地货币出现贬值,不仅造成物价上涨和客户的购买力下降,海外子公司还将根据预期汇率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从而造成部分订单流失和销售量的萎缩,甚至出现持有大量货币不能换汇导致阶段性停止销售,最终影响海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

三、加强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的相应措施

1.建立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审批流程,明确外汇保值原则。海外子公司做好及时结售汇工作,不进行任何投机性交易,根据真实的外汇风险敞口,通过合适的金融工具避险的原则,明确金融工具应用的审批权在集团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汇率风险管理授权审批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机制,落实汇率保值方案后续分析评价制度。

(2)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渠道,掌握外汇信息,培养精通外汇管理的专业人员。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有关咨询机构或汇率专家,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对汇率带来的影响,通过例会或专题会议形式交流信息,建立和修正对汇率走势的研判,做好风险提示,并讨论合适的时机和应对策略。同时,通过培训、交流和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明确风险管控主体。会计折算风险属于战略层面,由集团公司负责,海外子公司负责执行和落实;经营风险、交易风险主要由海外子公司经营管理团体负责解决,集团公司进行审批、指导和监督工作。

(4)确定汇率风险管控原则。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的币种匹配,尽量减少汇率变动风险;尽可能持有强势货币;稳妥运用金融工具;海外子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所在国的经济金融情况和所处社会地位灵活、动态调整策略的原则。

2.交易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1)基于海外子公司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来平衡资金。对于海外子公司收到的货款却不能及时换汇的货币资金,综合分析汇率波动趋势,在进入货币贬值明朗期,以“支出多用弱势货币,收入多用强势货币,资产多持用强势货币,负债多采用弱势货币”的原则进行,结合当地外汇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灵活运用结算方式进行换汇支付货款;选择实力强的银行开户,在多家银行开立结售汇账户;除采用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外,也可以采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尽可能持有相对强势货币;在非银行合规渠道换汇;部分货币资金转为定期存款以抵减汇率损失;转换成相对保值、流动性强的非货币资产;对持有的以强势货币计价的负债进行提前支付或置换。

(2)合理运用金融手段采取远期外汇买卖等金融工具。海外子公司在当地经营主要销售目标为当地公司,结算货币大量使用当地货币,在货币进入严重贬值且贬值趋势明朗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资金量及回款时间,进行相应汇率锁定业务,以减少汇兑损失,加快资金支付。当地无法运用金融工具,则在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相应的金融工具的运用。非洲部分国家货币与欧元采用固定汇率,其汇率随欧元汇率变化,海外子公司采购可以采用欧元结算,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与银行进行远期结售汇等措施来规避欧元风险,从而使相应的汇率风险转移给母公司或关联公司。

(3)所在国货币融资贷款。在汇率预期出现大幅贬值,在确定合理的融资成本、额度及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当地货币的短期融资,固然非洲地区银行的贷款利率较高,只要融资综合成本小于汇率贬值年化率仍是可行的。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操作,一是由集团公司出具保函,在当地银行进行融资;二是资产抵押贷款,以海外子公司的资产(如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

3.会计折算风险的应对措施

(1)海外投资先期做好尽职调查。海外投资机会多,但风险也大,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非洲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货币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贬值,在投资前做好投资可行性报告,在做投资回报时将汇率因素考虑进去。

(2)投资要做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进,通过海外全球布局,实现区域多样化,从而达到货币汇率变化自然对冲。

(3)采取外汇资产负债的平衡方法降低折算风险。这种方法是将无风险的资产和有风险的负债作一平衡,要求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资产与风险债务约数相等,使净折算风险(风险资产减去风险债务)为零,不会产生任何折算收益或损失,也可以化解同时收益和付出相等的外汇的交易风险。比如公司可以使美元应收账款与美元的应付账款额度相等,这样就是美元升值或贬值,应收和应付就可以相符实现风险对抵。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在海外如欧洲、迪拜、香港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从集团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

(4)海外子公司资本结构、资金来源和使用需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因素的影响。海外子公司较少的注册资本、信贷或流动负债资金量大导致高资产负债率的现状,非洲国家当地融资成本高的现实,留存收益作为资金来源的一种方式,相应的资金成本较低,在汇率持续贬值下,留存收益又会导致报表折算差额变大,需要综合资产负债平衡匹配、海外子公司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国内外汇率变化等因素后安排海外子公司资金筹措和利润分配,从而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5)选择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海外子公司一般建议采用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不允许至少相应的管理报表采用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海外子公司经营周期或项目投入期长,又具有高资产负债率的运营特点,如汇率出现持续单向波动,采用当地货币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很好的反映公司经营情况,以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能较好的反映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从而指导公司经营决策。

4.经营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1)加强海外子公司的出口贸易。现在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主要是为了与国内产能匹配,采用国内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海外子公司主要是进行当地销售活动,贸易形式不匹配,当地货币出现贬值,经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海外子公司需要根据所在国的出口商品特点,研究、推进和扩大出口贸易,既可以向中国出口,也可以将相应的产品出口至周边或其他国家,实行多边贸易,以减少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2)进行本地化生产。海外子公司推进本地化生产,主要原料从中国进口,提高当地原料采购比例或就近采购,既有利于公司在当地发展,又能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

(3)将汇率变化作为成本构成的重要因素。当地货币进入贬值周期,公司可不定期按货币贬值的速度预先调整销售价格,将成本转嫁给贸易商;采取谨慎销售策略,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和缩短账期,当出现市场停止换汇、汇率贬值超过预期等现象时,则要果断停止销售,待汇率稳定后再恢复经营。

(4)强化采购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强化采购管理,根据经营周期确定合理库存量,在做好国内外市场、汇率和竞争对手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

(5)增加以强势货币计价的合同或在合同中增加相应规避汇率风险条款。在经营过程中,分析客户情况,有针对性的签订以强势货币(如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合同,也可以在合同中确定相应的汇率变动挂钩的条款,如以强势货币计价,以结算日实际汇率支付当地货币。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只有利用各种策略和金融工具降低、分散和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管控,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使汇率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以事后盈亏论英雄,国内国外联动,将经营活动建立在可预测的基础上,从而使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5,20(11):187-189.

[2]李扬,余维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J].经济研究,2005,18(08):204-209.

[3]李岩,田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18(03):181-185.

作者简介:饶华明(1977.07- ),男,籍贯:浙江建德,学历:会计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现有职称:会计师

猜你喜欢

汇率应对措施风险管理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