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材导入的“二次开发”

2016-12-19梁泽君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高中物理

梁泽君

摘 要:高中物理教材导入的“二次开发”,本着导入环节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有趣的开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潜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导入;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1-0018-2

高中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物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物理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物理教材章节的学习是从导入拉开序幕的,开篇有益,如果教师对导入进行“二次开发”,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有趣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潜质被开发,教学的效果就能再上新台阶。教材章节的导入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下面就以教学实例的形式,介绍几种笔者在高中物理教材导入的“二次开发”。

1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案例1 “更准、更远”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3章《抛体运动》,教材创设两个情景引入本章内容,一是如果让你驾驶飞机到孤岛空投救援物资,你知道如何空投更准吗?二是如果你参加投掷标枪的比赛,你知道如何掷得更远吗?笔者把教材中的物理情景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例如:游戏“愤怒的小鸟”中,小鸟的运动是抛体运动,如何做到更准、更远地攻击堡垒呢?学生用电脑进行游戏,多次投弹,投不中时,周围同学鼓励“再投一次”,投中时,全班同学掌声祝贺。学生带着兴奋与思考,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导入中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导入环节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趣味化的“二次开发”,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案例2 “身边的圆周运动”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教材中呈现两张图片:在南极附近慢速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游乐场的圆周运动。笔者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出发,播放视频:火车转弯、自行车转弯、旋转秋千、自行车过拱形桥、“水流星”、过山车等等。把视频定格在过山车,请坐过过山车的学生谈一谈坐过山车的感受,学生回顾自己在坐过山车时下降、转弯、上升时的感受。接着,教师拿出自制的“过山车”教具,让学生模拟小球“过山车”的实验,学生的情绪随着小球的起起落落不断变化。学生改变小球的下落位置,发现小球从不同的位置释放运动轨迹有所不同,有时小球可以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有时小球会从轨道上飞出来,可见物体做圆周运动是有条件的,物体的运动又是由受力决定的,物体做圆周运动时会受到什么样的力?在导入中创设惊险刺激的视频、身临其境的模拟,符合导入环节直观性、启发性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模型化的“二次开发”,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入新篇章的学习。

2 整合教材,分享导入

案例3 “跨越时空的对话”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6章《力与运动》,教材导入:力与运动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四个代表人物对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果把他们对力与运动问题的观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如同聆听四位智者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了将静态的、稳定的教材内容设计成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各小组搜集资料,阐述科学家对力与运动问题的观点、实例、意义等,并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先播放学生亲自拍摄的微课,师生共同聆听四位智者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都明显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分享成果的过程,培养了整合资源、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历史的回眸中,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史实为主题,在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二次开发”,丰富了教材内容,整合了教学资源,改变了教学模式。

案例4 “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上天”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材以史料记载的形式呈现了嫦娥奔月到“阿波罗”上天。笔者整合本章导入、第1节和第3节的内容,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行星究竟是怎样运动的?行星为什么做这样的运动?围绕这两个问题,分组搜集资料:1.阐述托勒密“地心说”的内容、意义及困惑;2.阐述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意义及困惑;3.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发现过程、内容及意义;4.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内容及意义;5.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人类在对太空探索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哪些成果?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学生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学生各尽其才,选择、整合和优化教材内容,增加相关物理学史,配合图片、视频、演示进行讲解,补充数学的椭圆知识,展示椭圆的画法,介绍偏心率的概念,分享学习心得:自然规律的发现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多少代科学家的努力付出和执着追求,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敢于质疑、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有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学生的感悟,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可谓水到渠成。

3 创新资源,实验导入

案例5 “神奇的静电”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静电场》,教材从静电现象既神秘又常见开始,列举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危害。笔者为了体现静电就在我们身边,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表现出来,组织两位学生比一比:一位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吸引悬挂的通草球,一位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吸引悬挂的通草球,看一看哪一组的通草球摆得更高?学生动手实验,为了赢得比赛,卯足干劲,发挥摩擦带电的作用,让带电的玻璃棒、橡胶棒靠近通草球使之摆得更高,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静电的产生。学生比赛之后,教师通过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了,学生惊叹于验电器不用接触也能带电,为感应起电的学习奠定实验基础。用实验比赛的方式导入,对实验的效果进行“二次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探究的激情被点燃,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深奥的问题浅显化。

案例6 “‘迷路的信鸽”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5章《磁场》,教材以叙述的方式介绍信鸽没有归巢的事实,分析信鸽迷路的原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球磁场。笔者为了说明磁场的作用,创造神秘而有趣的课堂。课前,把纸做成小鱼的形状,并把小磁针包在里面。上课时,把鱼放进水里,教师带上手套(内装有小磁铁),手在“小鱼”前缓慢移动,发现小鱼跟着动起来,学生欢呼雀跃起来,想知道手的“魔力”,检查发现手套内装有小磁铁,“小鱼”正是受到磁铁之间磁场的作用才那么“听话”。把简单的实验进行“二次开发”,制造悬念,这样的导入把磁场的存在和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依据既定的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材导入进行个性化演绎和创造,合理地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对高中物理教材导入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1]陈野.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与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0):63—65.

[2]王永胜.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5种策略[J].物理教师,2013,34(9):23—25.

[3]钱宏春.对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案例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40(1-2):16—17.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