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辉煌不再

2016-12-19郑达庸

世界博览 2016年19期
关键词:萨达姆巴格达雕像

郑达庸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我与夫人李中先后在阿拉伯也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工作。这三个国家,地理位置都在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最西端,东西濒临两个大海,红海和波斯湾。那十年,地区形势风云变幻,经历了阿拉伯也门从内战走向南北统一,伊拉克遭遇海湾战争,沙特阿拉日益卷入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历史进程。

也门:历史大博物馆

阿拉伯也门的首都萨那,地处高原,地势高约二千三百米,高原缺氧,空气稀薄,到了晚上睡不着觉,总觉得喘气不舒畅。煮面条和饺子,八成熟就开锅。久而久之,人们的心脏变大了,消化能力减弱了。问题不大,慢慢也就适应了。

也门经济落后,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没有铁路,出行靠汽车或是骑驴,我们派往也门的第一位大使陈家康,递交国书,就是骑驴去的。从萨那往南,有一条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援助也门修建的公路,那时新生的也门共和国政权尚未站稳,急需平息叛乱,这条被也门人民誉为“共和之路”的公路,立了大功。中国工人,靠着一把斧头一个钢钻,一件棉袄一个暖瓶,硬是在山石上凿出了长约226公里的公路。为这条公路献出生命的几十位中国工程师和工人,本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精神,永久地长眠在萨那城郊的“张工墓”墓地。

去外地办事,从萨那前往中部城市塔兹或南部濒临红海的城市荷台达,唯一的公路就是“共和之路”,公路有“九百九十九道弯”的“美名”。一路走去,一座座山来一道道弯,曲曲弯弯,盘上盘下,没有半天到一天,到不了目的地。公路路面狭窄,虽说有来往的双行线,但遇到拐弯处,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从弯道另外一侧迎面开过来的汽车。坐在车里,总是提心吊胆,手紧紧攥住车门上的手柄,嘴里不断地和司机聊天,为的是怕司机太紧张害怕。从车里往外看,道外侧低矮的栏杆,歪七扭八,不少已经撞坏变形。朝栏杆下面看去,山谷深不见底。山坡上横躺竖卧的汽车残骸,提醒人们在这儿开车可不是闹着玩的。恐高的人,走这条路,一路不敢睁眼。

一次去塔兹办事,车子爬到三千米高处,有个加油站。司机说该加油了,大家也出来活动活动。我们走到山脚下,看到很多石头块堆在一旁。有的石头一片一片的很薄,随意捡起一块。仔细看去,上面有花纹,像树叶的叶面,也像苔藓植物形状。怪呀,怎么石头上会刻有花纹?捡几块回去琢磨琢磨。不由得对也门的地质结构感兴趣起来。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些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迄今约十万年左右,从图案看,长一两株或多株的植物(苔癣)花纹,表示化石可能出自海底。

后来有机会见到也门博物馆馆长,谈起也门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遗迹,这位博士说,也门就是一个大博物馆,你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古代的遗迹,历史给也门留下了很多东西,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整理,开发。

三进巴格达的旅程

九十年代初期,两伊战争刚刚结束,萨达姆野心再次膨胀,武装占领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我们来到阿拉伯半岛最北端的国家伊拉克,遭遇了海湾战争。

到伊拉克赴任的经历,颇不寻常。 第一次,是1990年11月初,随同钱其琛外长前往中东海湾国家进行穿梭外交。访问埃及、沙特和约旦之后,乘专机来到巴格达。伊拉克是重要一站,钱外长要会见萨达姆,对他晓以利害,不要错误估计形势,引火烧身。那次行程,时间短,任务重,无暇东张西望。两件事情印象很深:一是代表团去见萨达姆时,车队在城内绕了许多圈子,到了一个地方没坐多久,又再上车绕圈子,很久才到达目的地。后来知道,萨达姆驻地是国家头号机密,把你绕晕了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另外一件事是钱外长会见萨达姆时,萨身着军服,腰间别着手枪。钱外长向他表达中国对伊拉克武装占领科威特的立场,对萨说,中国担心战争的危险在增长,希望和平方式解决危机。萨达姆认真听钱外长讲话,但只字不提撤出科威特。会谈休息时,萨达姆突然把手枪从枪套中取出来,放在桌子上。一个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外长,把枪掏出来了,这在国际上恐怕没有先例,但是,对萨达姆,可能属于“常态”吧。

第二次来巴格达,是一个月之后,以大使身份到巴格达赴任。巴格达虽是冬季,但“热度”很高。伊拉克是否从科威特撤军,还是准备对抗到底,巴格达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到了第二年一月,美国和伊拉克在日内瓦谈判破裂,战争进入倒计时。我们看到伊拉克街头军人岗哨增加,民房上也架起机枪。使馆最后一批人员,在战争打响的前三天,乘坐最后一架伊航班机离开了巴格达。

海湾战争历时42天,1991年2月28日,萨达姆无条件接受撤出科威特,三月中旬使馆人员陆续返馆,我们第三次来到巴格达。

海湾战争中美国实施大规模轰炸,主战场虽在科威特,但伊拉克的军事、交通和石油设施等要地,都在轰炸目标之内。由于空中封锁,我们返回巴格达没有航班,只能取道安曼至巴格达一千公里公路。公路四十多处被炸,弹痕累累,大大小小的弹坑布满路面,还有被机枪扫射过的浅坑。路很难走,车开得很慢。旅途中,我们下车在弹坑附近拾起一个弹片,好锋利,斜面上有锯齿,心想留着做个纪念吧,这可是海湾战争的物件。快到巴格达郊区天色已晚,我们从底格里斯大桥上开过去,桥面被炸坏了,有些地段只剩下钢筋结构,被炸断的钢筋悬挂在桥体上,洞隙处可见桥下河水滚滚。我们的司机心里肯定犯嘀咕,但没多说话,小心谨慎地把车开到对岸。

进了城, 巴格达一片漆黑,城市断水断电。还好,使馆没有被炸,我们临走前在屋顶上用红油漆画出五星红旗,让不速之客在空中知道这是中国大使馆。从安曼带回的煤油炉和矿泉水派了大用场,生活尚能维持。从公路上检回的“战争纪念品”,不久就扔掉了。美军在伊拉克战场投掷了“贫铀弹”,“凝固汽油弹”,各式“先进”武器。炸弹碎片带有辐射,伊拉克空气、土壤、河流,都被污染了,再过几代人都不会消失。大人孩子得白血病,母亲生怪胎。留什么“战争纪念品”,赶紧扔了吧!

巴比伦辉煌不再

伊拉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大河流冲刷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造就了伊拉克的古代文明。五千年前在这里定居的部族,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了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文化之辉煌,在于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古代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太阳历,圆周率,等等。诺亚方舟的故事,出自巴比伦神话。闻名遐迩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家喻户晓,流传久远。

在阿拉伯国家工作过的人,都有这个看法:伊拉克是得天独厚的福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伊拉克有石油还有河流。有石油又有河流的阿拉伯国家很少,像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国土被沙漠覆盖,没有水源,喝水要靠海水淡化。利比亚也盛产石油,卡扎非时代曾耗巨资挖出一条水渠,开凿深藏在地下古化石层下的水源,发展农业,但钱花了不少,成效甚微。伊拉克有贯穿北南的两条大河,有两河流域之间的沙漠绿洲,可耕地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地表水丰富,自古就修渠引水发展农业。

伊拉克又是石油大国,蕴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据世界第二位。1921年最早发现的油田在北部基尔库克,占地300平方公里,还有南北鲁迈拉油田,以及散布在全境各处大大小小油田。伊拉克的地矿物资源丰富,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参观巴比伦古迹时,走在黑色的沥青路面上。据说这条路已经几千年了,最早就是用天然沥青铺就。据考证,早在12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代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沥青。到了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沥青已经普遍用于道路工程,还用于空中花园的密封工程。这里的沥青,一挖就有,不用开采。

再好的地方,也经不起战争的破坏。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联军对油田发动250次袭击,投掷炸弹9万吨,导弹288枚。伊拉克2.5万人丧生,7.5万人受伤。访问北方城市基尔库克时,外交使团参观了被破坏的炼油厂。厂房被炸得七零八落,机器东倒西歪。要想恢复石油生产,恐怕需要资金和时间。国际制裁下的伊拉克,没有自主权,本来的好东西被破坏了,经济倒退二十年,回到准工业化时代。 人民生活很苦。

战争摧毁人类文明,伊拉克是近代史上鲜明的例子。 我们也曾走马观花地参观古迹。在巴比伦,内墙上的壁画和雕塑的飞禽走兽,有老骆驼喂养小骆驼的浮雕,很生动,看来当时骆驼已是家畜了。一座女子雕像十分精美,特别是头饰和服装。 城楼四方形,楼顶平台宽阔可行走,但显得很荒芜,杂草丛生。空中花园的遗址没有找到。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哈德尔,有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人首牛身像”,可与埃及的“人面兽身”相比美。多数古迹疏于管理修缮,古物风化严重,更有甚者,战争期间伊拉克丢失古物极其严重,多达四千件。伊拉克博物馆被炸,一些古代遗迹被外来者挖掘,盗走。不法分子为掩盖文物原形,不惜把文物砸成几段,北部尼尼微的壁雕被一块一块剥离盗走。某些知名的国际文物市场,出现了伊拉克古物,不在少数。

城市的雕像

来到巴格达,我们寻觅着伊拉克作为人类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巴格达是座古城,建筑风格多半是阿拉伯式的,高楼大厦很少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风格各异,散落在城市四处。城市街道中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雕像,有历史人物的,有艺术家文人的,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衬托出伊拉克既古老又现代的文化气息。

在众多雕像中,找到了“一千零一夜”的雕像,在艾比努瓦斯大街,坐落在底格里斯河畔,山鲁亚尔国王端坐在大理石的椅子上,目光凝视着不远处的美丽少女山鲁佐德,她是宰相的女儿。国王爱听故事,但性格残暴,每天晚上找来少女为他讲故事,如果故事没意思,就下令结束少女的生命。聪明的山鲁佐德,自愿来给国王讲故事,国王听得最带劲的时候,她对国王说,陛下,天色已晚,明天再接着讲吧。一千零一个夜晚,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由此得名。

还有一座雕像,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萨阿敦街心公园有一座精湛的铜雕作品。马尔基娜,阿里巴巴的女仆,为了救主人,把滚烫的热油浇在藏有四十个强盗的竹篓中。雕像中的马尔基娜,双手高举,正从瓦罐中向油篓倾注热油。雕像栩栩如生,维妙维俏。

然而,没有多久,我们却发现,城市里最多的雕像,伫立在最显赫位置的,当数萨达姆的雕像。

总统府大门前的共和国广场,有一座大型半身青铜雕像,萨达姆头戴钢盔,面容严峻,目视前方,在雕像底座上写着“勇士”二字。市中心,另一座铜像上,萨达姆身骑骏马,手持宝剑,手拉着缰绳。在“凯旋门”广场,有一座纪念碑,造型独特,由两座巨大的心形圆盖建筑物构成,广场很大。伫立在大门口的是手持宝剑的两只“胜利之手”。据说,双手拇指上,刻上了萨达姆的手印。外国建筑师修建纪念碑的时候,取了萨达姆的拇指指纹。后来,萨达姆被美国人在地窖里抓到,为了确定是其本人,特别调出当年萨达姆指纹的保存件以兹鉴定。当年萨达姆留指纹的时候,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这个用场吧!

在巴格达市内,强烈感受到萨达姆个人崇拜的力度。听说,在伊拉克这个2300万人口的国家里,悬挂了4400万张萨达姆的肖像。甚至在新制作的城砖上,要刻上八颗星,每颗星代表他名字的一个字母。萨达姆的大幅肖像,像大广告牌似的,无处不在。画面上的萨达姆,多半身着军服,手持步枪。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频幕里出现的萨达姆,站在阳台上朝天开枪。

巴格达天堂广场,曾经有一座高大的萨达姆雕像。2006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萨达姆被判处死刑。不久,在美军坦克旁边,萨达姆雕像被伊拉克市民拉倒,身躯折成数段。一个迷信武力,炫耀武力的人,给外部大国势力干预本地区事务提供了机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一个历史罪人,把曾经灿烂辉煌的文明古国,拖入了战争深渊。

猜你喜欢

萨达姆巴格达雕像
有奖问答
巴格达的骆驼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传萨达姆被捕前已不问政事专心写书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