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从生态到协同观点

2016-12-19向坤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团队协同效率

向坤

在企业管理上,协同确实是代表了一个发展方向。我们看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开疆拓土,似乎没有什么产业是不能做的,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元素渗透进入所有的行……

2016年,各企业可能都会将协同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力点了。2015年对于企业界来说,无疑是一个生态年,各企业都在布局生态。比如乐视,同时在影视﹑体育等成立了多个事业部,各互联网大佬都在大谈互联网生态的重要性。究其原因是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发现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使自己的企业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这既能够保持整个产业的活力,而不至于一个行业都被企业垄断;同时也方便企业的创新活力,能够方便企业能够进行产业上的延伸。

而2016年什么词汇流行呢,笔者认为是协同。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1965)首次向公司经理们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他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拓展新的事业,协同战略就是企业如何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地拓展新的事业达到企业整体价值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价值的总和的企业战略。关乎协同战略有着多个说法,但统一都认为是更高效地利用了企业的资源提高竞争力,协同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企业竞争到了更高层面的体现,也将更高程度地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企业管理上,协同确实是代表了一个发展方向。我们看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开疆拓土,似乎没有什么产业是不能做的,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元素渗透进入所有的行业,因此马云提出了未来将不存在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的理念。乐视进军汽车,阿里进军医疗,这些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产业正因为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而传统的企业因为互联网元素也纷纷转型,开始进行多产业形态的尝试,比如万达﹑万科等等。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第一,未来所有的产业都是建立在社交和数据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底层数据越来越完善,因此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互联网化;第二,互联网企业的边际拓展成本低,过去的企业要拓展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需要在渠道,产品工具,宣传传播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而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的虚拟性和传播的人际化,边际成本比较低;第三,是互联网企业正在发展高峰期,国内的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相比较低也有了大量改造空间。

因此在管理上,目前出现了协同的概念。过去企业认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容纳一定的异质性和自发性,比如万科提出了失控的重要性,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兴趣取向的变化,通过大而全的产品系统获得消费者喜好越来越难,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发号施令也越来越难。从管理学上来说,就是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柔性,科层制的管理越来越难。因此企业要讲生态,能够让企业进行多方面产业的拓展,要容纳一定异质性。那么2016年将会强调协同。因为有了生态但是不能代替管控,但是这种管控不是中央发号施令式的,是要容纳各个事业部的一定独立性,同时要让各个产业能够互相帮助,能够生长出新的竞争力为企业做出贡献。

这其中有几个趋势:第一是资本运营元素的渗入,比如乐视成立多个事业部都引入了风投资本,成熟后可以考虑单独剥离上市,这是互联网公司经常采用的做法。这能够以杠杆形式进入多个产业;

第二是合伙人制度提出,这是让员工从贡献人力资本到人力资本更加资本化的过程,能够激发员工的活力;

第三是从实体化走向虚拟化,将产业链做长,从产品走向服务。比如万科提出了合伙人制度,提出了拓展新的产业元素;

第四是重视各个部门的协同效应,一个企业可以进军多个行业,但是未来企业的拓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扩张,而是互相之间能够起到协同效应,生长出新的竞争力,比如企业的产品能够互相具有关联性,能够更好的给客户提供一揽子方案,或者企业各个部门的底层数据资源和生产系统能够打通,能够在给客户提供方案方面提供竞争力。

阿里和腾讯都在关注企业级市场,纷纷推出了对口的产品就是一个信号,阿里推出了钉钉,腾讯推出了微信企业版。在美国SLACK已经成为了独角兽级别的公司。而在中国,3月30日,苏宁投资集团在上海陆家嘴成立,投资集团将在苏宁产业生态圈构建提升、协同发展中,承担蓄水池和黏合剂的作用。而亚信在进军产业互联网市场当中,提出了亚信软件﹑亚信数据﹑亚信安全﹑亚信国际﹑亚信在线五支舰队协同发展的理念,战略关键词成为产品﹑效率﹑团队﹑协同。

由此来看,协同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要克服的几个点是:

一是企业文化,中国文化当中合作元素一直缺乏,而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就是合作,是想象的共同体。从中国文化的变迁过程当中,已经从一个一盘散沙的传统社会逐渐演变成了凝聚力更强的现代社会,合作已经越来越成为公民的核心理念,商业文化也更加成熟,但是企业文化当中合作和协同还有待提高,战友之中互相拆台的情况仍然时有出现,尤其是在企业的微观层面来说,各个部门的成立是否会画地为牢以本部门为本位?各个部门的思维方式和战略部门如何统一?这仍然需要考量和努力;

二是隐性竞争力的生成,协同是需要生成新的竞争力,这需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和隐性知识的挖掘,这就需要企业之间的运营中有着更加开放的心态;三是新的生产工具的引入,协同需要新的生产工具和管理工具,比如大数据系统和管理运营系统,比如企业协同工具等等。

未来协同将成为企业趋势,拥有着这种思维的企业将有着更加广阔的未来。

猜你喜欢

团队协同效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
宜春学院教学团队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