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2016-12-17易艳刚

中国记者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表达力四力网络时代

易艳刚

内容提要传统媒体编辑要想用好“软权力”,帮公众分拣出正确、重要的信息,并非易事。在网络时代的传播新格局下,传统媒体编辑的角色已发生变化,要捍卫并驾驭手中的“软权力”,需要练就“发现力”“策划力”“表达力”和“自省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编辑发现力策划力表达力自省力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信息流动过程中存在着“充足的悖论”——随着公众可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越来越分散,甚至难以确定什么信息值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将有价值的信号与噪音加以区分、帮助公众筛选重要信息的人——比如媒体编辑,就在信息流动过程中获得了“软权力”。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公众比过去更需要编辑用好手中的“软权力”。

一、慧眼识珠——编辑的“发现力”

在新闻行业的分工之中,记者是新闻的发现者、生产者,编辑则是新闻作品的筛选者、加工者和把关者。编辑选稿工作是体现媒体特色、保证媒体质量的基础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众能看到的内容,这是编辑“软权力”的逻辑基点。这一角色定位要求编辑练就慧眼识珠的基本功,也即具备卓越的“发现力”。

编辑的“发现力”具有三个层次的意涵:

首先是沙里淘金、发现好稿的能力。在新闻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信息产品,真正称得上高质量的并不多;进入网络时代,新闻“残次品率”变得更高。编辑的使命是从记者来稿、通讯社稿件、读者来信中发现可读性强的好稿,将它们与有限的版面资源、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进行适配。

其次是见人所未见、发现好选题的能力。在传媒机构中,编辑与记者的互动贯穿新闻信息生产全过程,在《财经》等“编辑中心制”的媒体中更是如此。编辑对新闻线索的判断能力、对选题方向的把握能力,直接决定记者操作选题的方向。在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步步紧逼的新形势下,编辑更要提升发现选题的能力。

第三是善于大海捞“真”,提高甄别新闻真假的能力。“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实质就是信息发布零门槛的时代。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新闻工作者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虚假新闻的陷阱,比如经常有媒体误把“洋葱新闻”当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编辑要善于去伪存真,当好新闻事实把关人,维护媒体公信力。

在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既要更多地承担对新闻进行解释与评析的任务,又要通过仓Ⅱ新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尽力延伸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新闻敏感,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好稿之后精心加工,发现好选题之后及时与记者沟通,并努力将新闻失实的概率降到最低。

二、捕捉新闻——编辑的“策划力”

新媒体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游戏规则,让很多媒体被动卷入了“抢新闻”的混战中,也加剧了内容同质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组织策划,推出一些能够站得住、叫得响、有特色的新闻作品,成了各家媒体应对竞争的重要手段。这考验的是编辑“捕捉新闻点”的能力,也即是否具备卓越“策划力”。

媒介格局在变,但“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总体没变。尤其在互联网“浅阅读”泛滥的当下,高品质的内容仍是稀缺品,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意味着突围的机会。实践表明,很多盲目追随互联网潮流的媒体最终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而那些善于在内容创新上持续发力的媒体机构,则更能在风暴之中站稳脚跟。

传统媒体如何推进内容创新?一个可行的路径就是让编辑展现出“策划力”。好编辑要善于与前方记者形成更好的联动机制,通过精心而周密的策划,把新闻选题做新、做深。如今很多媒体都成立了创意策划中心,由资深编辑专门负责选题策划工作。这种探索能在采编方式、写作方式上求变创新,提升媒体影响力。

编辑“策划力”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发掘一支能执行策划安排的队伍。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部为例,每一位编辑都联系多位相对固定的国内分社记者、驻外记者,编辑们不仅能提出好的策划方案,还能第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选题执行人。20l5年底,《新华每日电讯》关于国产电视剧走出海外的策划,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那组稿子实际是编辑在版面稿件被撤换后,用36小时联系7个国家的记者完成的—这就是“策划力”的魅力。

很多都市报编辑,也都善于靠新闻策划出新。比如,《新京报》的评论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论部编辑既是策划选题、引导舆论的高手,又维护着一个由几百名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组成的“作者库”——在确定选题后,编辑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作者,由他们生产出最专业的稿件。

三、妙笔生“花”——编辑的“表达力”

说到编辑,很多人想到的是编稿子的人甚至排版的人,但那些其实只能算“小编辑”。真正有新闻理想、职业追求的编辑,应该让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大编辑”。何谓“大编辑”?就是不满足于做组版员、校对员,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社会观察者。回顾新闻史,那些赫赫有名的编辑,大都能写文章。这种职业要求,在网络时代仍未过时——编辑应该具备妙笔生“花”的能力,也即卓越的“表达力”。

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即时性、丰富性,还是传递信息形式的直观性,都存在明显劣势。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媒体在未来的竞争中唯一的优势,就在于编辑思想。媒体编辑有什么样的思想,就能给受众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产品。而媒体编辑的思想,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们的“表达力”。

一名好的编辑应该具备发掘新闻热点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它不应该是被动的信息传播者,而应该对新闻有独立的判断、深刻的洞悉。很多媒体机构,都是鼓励编辑写评论、做报道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训练,它能提升编辑的“表达力”。最直观的作用是,一个能说会道的编辑通常更懂得如何制作好标题。

在新闻行业的所有工种中,编辑是最应该具备全媒体素质的人。以前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编辑将记者辛苦采访得来的细节整段删掉的情况,让记者们怨言颇多;但在编辑们越来越多地到基层参与采访调研、撰写报道和评论之后,这种情况明显减少了。作为衔接记者与读者的中间人,编辑需要有更多元的业务素质。

四、勤学多思——编辑的“自省力”

“过去30年比从前S∞0年产出的信息还要多。《纽约时报》平日版面的信息量比17世纪一个男人或女人整个一生所经历的信息还要多。每天大约1000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新媒体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传播者对自身素养进行升级,也即具备“自省力”。

编辑工作对从业者信息过滤和知识分类能力的要求较高,编辑也需要对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了然于胸,这要求编辑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更要努力地更新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在新媒体时代,编辑经常反省、评估编辑工作中的得失,努力提升编辑艺术和修养,才能有持续的内容创新的能力。

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运用个人智慧的过程,都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如果编辑不善于勤学多思,将很难发现好的选题,很难做出好的策划,甚至很难做出精妙得当的标题。长此以往,不仅编辑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深受影响,所在媒体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最终被受众抛弃。

但从现实来看,媒体编辑不善于学习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从业者将编辑工作狭隘理解为删稿、排版、改题、校对,缺少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意识,编辑工作鲜有起色。有学者指出,以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每四五年翻一番,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如果不继续学习,四五年后就“报废”了一半。

按照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理论,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表达思想的内容。传播方式变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也深刻表现为新的传播方式对受众思维模式的重塑。在传统媒体寻求突围的过程中,最不能松弦的就是编辑。努力锻炼“发现力”“策划力”“表达力”和“自省力”,才不会迷失。

猜你喜欢

表达力四力网络时代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增强“四力”靠什么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网络时代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