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构教育模式

2016-12-17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变革重构

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构教育模式

互联网+会怎么重构教育?在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中,嘉宾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经济学者、国务院参事汤敏,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黄荣怀,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教育督学顾问李小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校长沈传标参与了这次讨论。

汤敏:

在我看来,如果教育要重构,首先,要重构终身教育。在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反思:过去的教育中最缺的是什么?是终身教育。实际上,20年前我们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到今天,终身教育也就局限在MBA、EMBA小小的范围。真正广大的终身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原因有几个:第一,我们现在的终身教育体系,仍然依靠现有的大学,这是不够的,实际上终身教育需要的并不是学历式的教育。第二,终身教育体系仍然是到学校集中学习的模式。其实终身教育体系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重构。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重构的,还有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国家角度以及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如何加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教育公平的重构。按目前的模式,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很难能够得到解决,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教育公平问题,互联网+却可以对它进行重构。

互联网作为工具,我们也许不能高估其作用,但是也不应该低估其对产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所有的产业中,教育是最应该超前的,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人才,不是为了明天,而是为了更远的20、30年,甚至50年培养人才,所以要有前瞻性。

黄荣怀:

互联网时代,一个核心问题是个性化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路径,方法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进度都不一样。

现代教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一是因为教育制度是封闭的。二是教育的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等问题没有根本性变化。社会结构不变的话,教育体制的变化是非常有限的。

互联网像风暴一样来了,它影响着每一个人。对国家来说,应当关心这件事,对教师来说,必须关注学生的变化。

那么,对于重构这个话题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第一,环境的变革。互联网环境和学校实体的环境如何做平衡。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在这个时代,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三,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个过程会是漫长的。

李小鲁:

对于教育的重构,我持保留态度。因为教育是最讲究传承,积淀和逐步孕育的一个领域。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来对教育进行创新和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互联网技术手段的使用,有效地改造了我们的交互,学习和管理。

互联网+教育有四大功能:

第一,使得我们的终身学习有了新的渠道手段和途径。

第二,使我们的泛在学习有了新的手段和渠道和平台。

第三,使得我们教育公平有了新的手段方式和平台,从而予以更有效的实现。

第四,它使得教育在解决区域性的失衡,专业性的失衡等方面,有更有效的方法。

但是,我认为,当前对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不要做过多、过分的估计,我们对互联网+教育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沈传标:互联网+大力的推进,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三个变革。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说,第一,课堂结构的变革。互联网特别是线上教育,让老师不得不改变传统单向性的输入模式,变为现在多向性的,互动性的,探究合作性的一种模式,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之下,我们通过翻转课堂合作交流。第二,互联网+教育对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发展培养模式的变革。第三,更主要的是,给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带来了教师的教育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的变革。不管教师愿意还是不愿意,互联网时代,它推动着师生们的思想变化。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变革重构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变革开始了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