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诉说中华之美

2016-12-16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画派岭南澳门

微信,垂直链接个人与世界,因而能在短短几年风靡世界。但其实,需要链接世界的并非只有个人,还有文化。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该如何走向世界?对于这个话题,文化艺术界充满期许。正因此,2016年12月20日—22日即将开幕的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近日在京召开发布会后,迅速席卷文化艺术界,掀起一股“澳门行”的热潮。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将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为何短短时间就能引发大量关注?本刊为您独家揭秘。

打造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专业平台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展览活动首先要看主办机构。最近,业内人士纷纷被这条新闻刷屏: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CAEG)、中文华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大型对外文化交流系列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的首站“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于2016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十七周年庆典期间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演出展览业务的文化央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CAEG)成立于2004年4月,秉持“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的核心理念,立足全球视野,打造品牌、拓展渠道,不断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平均每年在境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300余座城市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5500余场,全球年度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发挥着国家对外文化工作主力军、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中文华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研究探索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专业性文化传媒企业。

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让业内外人士对“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愈发期待。

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其意义,不单只是一个展览项目。

1992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20多年后的今天,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各国都积极地“走出去”,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

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

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文华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共同打造的“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具体行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而搭建的宏伟国际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在全球传播中华经典,正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将实现为国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价值。

在这里,优秀的展品成为对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窗口。

同时,也将成为直面国际买家、融入世界大舞台。

冯玮瑜:从大藏家到艺术燃灯者

跟对人,才能做对事。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的执行负责人是一位温婉柔美的知性美女——著名收藏家冯玮瑜,她在发布会上一亮相就惊艳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冯玮瑜,这位苏富比、佳士得的VIP藏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入收藏误终身”的收藏经历,以及柔弱与担当,从大藏家到艺术燃灯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致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传奇故事。

要成为收藏家需要有时代的机遇。踩上节奏,就能成为践行者,冯玮瑜遇上了好时光。

作为“一位被艺术耽误的地产精英”,几年前冯玮瑜因为双胞胎宝宝的出生而回归家庭,也因而能重捡之前的收藏爱好,成为广东收藏界的一颗新星,并引起国内艺术收藏界的关注。

冯玮瑜出入拍卖场,从明清官窑器名品入手,建立以收藏简洁、耐人寻味的单色釉瓷器为主线收藏, 以岭南名家书画、黄花梨家具、石湾陶等收藏体系为副线的收藏家,2014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石湾陶展,就是冯玮瑜个人的收藏;2015年“美学散步——龙美术馆两宋书画精品特展”,这是龙美术馆两宋书画第一次走出龙美术馆来到广州;2016年中国嘉德“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在京开幕,展示了冯玮瑜收藏的数十件珍贵的明清御窑黄釉瓷器。而从2014年开始,冯玮瑜荣任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副会长,成为推动广州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如果仅以藏家的身份去定位冯玮瑜,那是不够的——在收藏过程中,冯玮瑜最深的感受是,身边不少朋友资金十分充足,但真正愿意投入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并不多,因此她创办玮瑜文化和融熙文化传播公司,不遗余力推动传统文化收藏生态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延揽名家开设“融熙文化大讲堂”,向广东省博物馆发展基金捐款等,此次全面负责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也是希望尽自已一点绵力,做一个“燃灯者”,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尽己所能去做一些事,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去喜欢、去感悟、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冯玮瑜说。中国走向世界,除了硬实力还需有软实力,文化就是软实力的一个载体,文化产业在未来的15年会有高速发展的阶段,收藏家有共同肩负推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让更多人通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中国的自信,本质是文化上的自信。冯玮瑜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未来5年将走遍全球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全世界,与世界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美。

首展澳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澳门是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以澳门回归日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全球推广的首发引擎,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围绕“中国故事”打造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会在认真考察和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坚持对参展作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进行多元化综合考量,并借助专业策划团队和运营团队,通过有针对性的展品征集,优选出一批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名家力作,以澳门行为起点,向国际艺术领域推出一批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的中国艺术展品。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 精彩亮点——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的首展——“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大力推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着力打造一批融贯中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运用国内、国外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表述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与数字科技产业领先的优势,借助增强现实技术(AR)、互动沉浸技术(MR)等科技手段,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精髓开发为可体验、可传播的艺术形式,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事业。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亮点纷呈,包括:“京华风云”国宝级中华艺术八大名门之后传承论坛;“东方缘起 画境再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MR特展;“九朝巨匠”九朝工匠精魂特展;“全球化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魅力中国 收藏之夜”全球顶级收藏家私人沙龙;“粉墨春秋醉濠江”戏曲国粹品鉴VIP专场;“环球艺术财经 百大CEO讲堂”澳门首场;“中华之夜暨优秀传统文化大奖”拍卖暨颁奖晚宴等。

“东方缘起 画境再现”展示区以“中国故事”为主旨,在全国范围遴选高端展品,并邀请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参展,作品涵盖中国传统和现代创新艺术产品;

原创艺术品展示区则充分体现本次展览的广泛性和区域特色,展区除了展示全国数百个艺术家作品以外,更有来自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多个省市的特色传统文化参展;

“九朝巨匠”特展区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将展出中国9个朝代的手工艺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更首次推出“京华风云”特展,以“传承与创新”为主旨,邀请吴瀛、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的后代,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以彰显名门之后的文化底蕴及艺术成就。

活动异彩纷呈,嘉宾阵容强大

届时举行的盛大的京城八大家画展以及论坛:“京华风云——国宝中华艺术八大名门之后传承论坛”,再现京华风云,展示名门魅力,“京城才子”吴欢将出席论坛,分享他对艺术的精彩观点。

“京城才子”吴欢:夜以继日作画 谈笑风生做人

他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笔”之称。

从小便在无数大师的教诲中长大

从文学,到书画

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天赋。

他曾在联合国举办画展的中国艺术家

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广到了全世界

他就是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艺术家——吴欢

“京城才子”吴欢是吴祖光、新凤霞之子,齐白石老人当年以"吴欢无不欢"赐名。他以一身兼小说、戏剧、政论、诗词、书法、绘画名扬海内外华人世界。1998年在香港举办首次书画展,各界名流纷纷到场祝贺,引起极大轰动。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其母新凤霞逝世周年之书画联展引起轰动,京城盛赞吴氏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家族之一,且后继有人。在吴欢的身上,不仅承袭着吴氏家族的一脉书香,还寄寓着民国人物的百年梦想。

“作为名家后裔,其实承载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我希望能无愧于家族的传承,并将500年的文化渊源发扬光大。其实,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创造很好的生活条件,这些困苦的经历,反而成了我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原因。”——吴欢

展览系列推介

“南风雅韵——岭南画派书画特展”

“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重要的一支绘画流派,是人称“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所创立。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岭南画派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与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成为新派中国画的代表之一,岭南画派作品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和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广府三秀”,是岭南文化的亮丽名片。“南风雅韵——岭南画派书画特展”,致力展示岭南画派成熟时期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绘画的突出贡献。

岭南画派:永葆青春的画派

20世纪中国绘画正停滞于循古守旧,留日归来的广东画家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二高一陈)奋然掀起中国绘画改革,融汇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借鉴东洋和西洋绘画技法,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打造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创立了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是“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

岭南画派这一发端于20世纪前半叶风云变幻的中国的重要艺术运动,同时因为岭南画派的时代性、革命性,使得这个画派较之其他重要的艺术运动,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前瞻性。“笔墨当随时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岭南画派都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岭南画派:书画拍场的潜力股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各大画派的市场规模都大幅攀升,但是岭南画派的作品价格涨幅却无法与京津、海上画派相比,甚至相差甚远。所以,岭南画派也有“价值洼地”之称。2014年以来,岭南画派作品多次以过千万元成交,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开始关注和认识到“岭南画派”潜在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陶耀南国——佛山石湾陶塑特展”

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将于2016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十七周年庆典期间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并举办系列活动。 “陶耀南国——佛山石湾陶塑特展”,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文化瑰宝广东佛山石湾陶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石湾陶,景德瓷,共同成就中国陶瓷艺术明珠

景德瓷,人所共知,但共同撑起中国陶瓷之国半壁江山的,还有石湾陶。

石湾陶塑是中国陶艺臻品,亚洲陶瓷文化瑰宝,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主要分布在广东佛山石湾镇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供市场需要和外销。根据考古发掘,石湾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唐宋元明为发展期,清末民初为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艺术精髓:

具有强烈的写实意识和东方浪漫的传统,形神合一

石湾陶塑分为传统派和现代派,其中传统派最得石湾陶塑精髓。

传统派以刘传、区乾以及他们弟子为代表。传统派具有强烈的写实意识和东方浪漫的传统,追求形神结合,获得极高造诣。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曾良、黄松坚、马海、刘炳等人继承上一代陶塑创作艺术之后,各有专攻,有追求“形”,有追求“神”的意韵。当代陶塑艺人中大部分都是传统派的传人,如潘柏林、霍家荣、钟汝荣、庞文忠、封伟民、潘超安、凌康强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收藏石湾陶瓷:价值洼地 值得关注

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塑,历经千百年沉淀,成为今天中国陶塑文化瑰宝。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藏家系统收藏石湾陶瓷,石湾陶瓷没有经过炒作,价格比较合理。有收藏专家指出,一直以来,石湾陶艺由于种种因素,其价值未能真正显现,“近几年石湾陶艺的作品价位虽然也有所上涨,但仍处于价值洼地,值得关注。”

久负盛名却被冷落多时的岭南优秀艺术石湾陶艺,近两年来发力走出岭南,走向全国,如今,借助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这个国际平台,重新焕发夺目光彩,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画派岭南澳门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澳门回归日
立体画派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画派怎能打造?
画派能否打造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