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政策背景的退耕还林精准化作业设计
——以汉滨区为例

2016-12-16唐志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滨区新一轮小班

唐志军

(陕西省汉滨区林业局,陕西 安康 725000)



基于新政策背景的退耕还林精准化作业设计
——以汉滨区为例

唐志军

(陕西省汉滨区林业局,陕西 安康 725000)

以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作业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布局与区划、树种及林分配置、种苗及造林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精准化作业设计进行实践探讨,共设计3种林分模式、9个造林树种和5个年度的施工组织管理,建立了矢量化数据库系统。目的在于增强政策衔接性,提高设计施工的精准化程度,保障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效。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造林;作业设计

2014年9月,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1]。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5部委在同年8月联合下发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对退耕还林、造林种草寄予厚望,要求坚持严格范围,限定在25°以上坡耕地实施,将退耕范围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允许间作套种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多种经营。为此,国家林业局制定颁布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要求造林精准化作业设计。安康市汉滨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完全按照新的作业设计规范[2],进行造林设计,为圆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1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1.1 自然条件

汉滨区地处陕西南部,属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汉江、月河穿过区境中部,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貌特点,主要地貌有宽谷盆地、低山和中山三大类型。土壤为粗骨性黄褐土,石砾含量较高,水土容易流失,土壤条件适宜多种林木和经济树种生长。

1.2 实施范围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涉及24个镇办,76个行政村,工程区总人口74 889人,涉及退耕还林农户5 265户,工程实施主体共有4 411个(表1)。

1.3 工程布局

工程任务量为1 333.33 hm2,布局在23个镇1个办事处,工程实施面积最大的113.33 hm2,最小面积33.33 hm2,平均每个镇办55.53 hm2。

表1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主体概况

2 作业设计

2.1 设计理念

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照立地条件,乔灌合理配置;生态优先,优化布局,运用综合措施;尊重农民意愿,兼顾三大效益。

3.2 作业区划

采用县区、镇、村、小班四级区划,以县区为单位编制作业设计,以镇为单位组织施工,以村为造林作业区一级统计,小班为调查设计和组织施工的基本单元。

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和立地类型,县区、镇、村界线沿用行政区划已确定的界线范围,采用GPS定位,村、小班界依据国家1∶25 000和1∶10 000地形图进行现地区划,共区划498个小班,统一编号。

3.3 造林配置设计

按林种分,设计生态林11.47 hm2,占造林总面积的0.9%;设计生态经济兼用林1 264.41 hm2,占造林总面积的94.8%;设计经济林57.45 hm2,占造林总面积的4.3%(表2)。

3.4 树种设计

3.4.1 树种选择原则

(1)生态优先、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木作为生态造林树种,做到既能满足造林目的,又能适应工程区立地条件[4-5]。

(2)因地制宜、兼顾效益的原则,在遵守适地适树的基本前提下,选择具有一定生态防护作用同时又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树木,作为经济林造林树种。

3.4.2 树种选择及配置 根据上述选择原则共设计9个树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全部造纯林。其中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为侧柏,阔叶乔木树种有核桃、拐枣、樱桃、杏;灌木或小乔木树种为茶树、油茶树以及杨梅(小乔木)、连翘(落叶灌木)。各树种面积见表2。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8],合理确定树种初植密度,每穴栽植1株。茶树采用沿等高线带状栽植,茶带间距2 m,每带栽植1行,每穴栽植2株(表3)。

表2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造林林种、树种配置

表3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造树种栽植密度

3.5 种苗设计

3.5.1 种苗规格 执行《陕西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要求[6-7],苗木由招投标统一采购供应,必须具备“一签两证”。侧柏选用带土球实生苗,核桃、拐枣选用裸根苗,油茶为嫁接苗,茶树为无性系苗。阔叶树种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顶芽饱满,径高比合理的苗木。苗木质量要求见表4。

表4 汉滨区2014年度退耕还林苗木质量

3.5.2 种苗需求量及来源 设计苗木总需求量1 260万株,补植补栽用苗量按初植密度15%计算。其中核桃46.3万株,茶树1 181万株,侧柏3.8万株,油茶5.2万株,连翘13万株,拐枣2.3万株,樱桃、杨梅、杏树8.4万株。核桃、茶树、侧柏、油茶、拐枣全部为自繁自育的地方品种苗木,樱桃、杨梅、杏树、连翘为从种源地调购苗林。

3.6 造林技术设计

3.6.1 整地 整地时间为冬季和春季,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核桃、樱桃、杨梅、杏树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80 cm,油茶、侧柏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40 cm,茶树带宽80 cm×50 cm。栽植穴或栽植带表土回填15 cm,然后熟土回填垫层,施足底肥,生土围埂。

3.6.2 造林 造林时间从秋末开始,至土壤封冻前停止,具体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进行。造林方式全部为植苗造林,栽植时分层踩实,使根系充分舒展,栽植后浇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3.6.3 植苗及密度 栽植点采用三角形配置,坡面破碎地形复杂的栽植点位置灵活掌握,不拘于株行距的规定,新栽植实际造林穴数不低于初植密度的90%,确保单位面积栽植数量。

3.6.4 成活率、保存率调查与补植补栽 成活率调查在新造幼林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进行,调查成活率在40%以下的按设计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1%~84%的按设计进行补植。

3.6.5 幼林抚育 生态兼经济林3年抚育5次,以2-2-1为序。抚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7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气候条件,汉滨区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工序施工进度安排如表5。

表5 汉滨区退耕还林工程施工进度表

备注:●表示整地;★表示栽植;◆表示补植;■表示抚育;○表示管护;☆病虫害防治。

3.8 营林管护与档案管理

造林后,工程涉及的镇办全部建立管护制度,设立专职护林员,严禁人畜践踏破坏,按技术规范开展护林防火及病虫鼠害防治。

建立造林技术档案[9]、施工档案和检查验收档案。造林技术档案包括造林作业设计、变更设计等。造林施工档案包括施工招标或承包标书或协议,砍灌清林、整地、栽植以及幼林抚育全过程的施工时间、标准、施工质量及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监理记录等。检查验收档案包括施工单位、上级各单位对造林成效的验收检查等,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

4 矢量化小班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汉滨区2014年完成新一轮退耕造林工程后,作为全国退耕还林数据库系统建设试点县,于2015年12月启动基于GIS、GPS、RS三项技术集成的退耕还林矢量化小班数据管理系统[10],建成达到能够对汉滨区退耕还林数据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成、调集和自动化处理,提高退耕还林数据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4.1 系统实现的目标

利用3S集成技术,将汉滨区新一轮退耕还林所有工程信息引入计算机处理,使工程资料、矢量化图形与数据库有机结合。系统方便于数据查询、统计汇总和更新,综合了退耕还林规划设计中的现地测绘、外业调查、内业制图和数据属性管理,为作业设计、绩效管理、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提供技术平台。

4.2 系统具备的功能

4.2.1 栅格图层收集与处理 将汉滨区各级行政区图、地形图、外业调查图等地理信息调入系统,采用栅格数据处理和动态矢量图层方式实现与3S的集成,搭载基于Android运行系统的电脑设备,整合野外勘察、精准调绘、移动管理、辅助决策,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有效管控,达到内外业无缝对接。

4.2.2 信息导入和精准定位 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外业小班区划、图斑勾绘及面积汇总、数据字典智能输入、关联字段自动计算和数据直接导入等,系统设备自带GPS导航和高清拍照,能记录运行轨迹并反推GPS参数来实现精准智能定位,进行坐标的矫正配准和叠加,分小班界、林班(村)界以及县、镇区划界线图层的矢量化。退耕还林作业的基本单元是小班,系统汇集的小班因子主要包括项目年度、小班地理坐标和面积、权属、地类,以及林分因子、造林因子、资源因子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小班的地理坐标、面积、边界等可以采取GPS与地形图相结合的方法调取。

4.2.3 属性管理与数据输出 系统支持对小班的分割、合并、添加、变更和属性因子的修改,当然,这种变更和修改是有特定权限的,主要权限在省级层面,可以对系统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和汇总。根据需要,系统还提供数据输出功能,制作精准化图纸等[11]。

5 结论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工程,不仅要保证造林成效,更重要的是体现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提升竞争软实力。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化,工程投资成本较大,且要求见效快,因此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要更加全面精准,尚有多方面的工作亟待研究和完善。

汉滨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3年,完成了两个年度的计划任务,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中均引入了精准化理念,设计成果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效果明显。因此,紧扣国家政策、利用先进技术[12]、科学规划、精准设计、严格施工,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实施规模[13]和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程,对于增加森林植被、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焦玉海.新一轮退耕还林正式启动[N].中国绿色时报,2014-9-29(A1).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

[3] 国家林业局.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林退发〔2015〕35号)[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5.

[4] 郭红新.退耕还林树种选择的探讨[J].现代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21-23.

[5] 艾廷彪.浅论退耕还林树种选择[J].绿色科技,2014(12):45-46..

[6] 陕西省林业厅. 陕西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办法(陕林发[2003]219号)[R]西安:陕西省林业厅,2003.

[7] 国家林业局.主要造林树种苗术质量分级(GB6000-1999)[S].国家林业局,1999.

[8] 杨安学、王远荣. 麻江县退耕还林主要优化配置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51-53.

[9] 于红梅、郭红梅. 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工作的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12):42-43.

[10] 罗厚玉. 3S集成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综述[J].安康发展(林业科技专刊),2016,17(1):32-33.

[11] 黄天锐. 县级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技术[J].现代园艺,2015(2):36-37.

Accurate Operation Design for Land Convers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New Policy Background

TANG Zhi-jun

(HanbinForestryBureau,HanbinofAn’kangPrefecture,Shaanxi725000)

With the operation design for 2014 land conversion project in Hanbin as the case,some accurate design measures like concept innovation,layout and regulation,species selection and stand configuration,seedling production and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and work organization were discussed. Three afforestation models,nine species,five annual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data basis were developed.

The new round of land conversion project; policy; afforestation; operation design

2016-05-18

唐志军(1964-),男,陕西汉滨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规划设计、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等。

S725.3

B

1001-2117(2016)05-0062-04

猜你喜欢

汉滨区新一轮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