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从严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工作重点

2016-12-16施京京

中国质量监管 2016年2期
关键词:消费品产品质量电子商务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以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从严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工作重点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新常态下,中央提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何使质量提升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成为质检系统迎接的新课题。

1月29日,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召开,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提出了2016年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改革当先,以加强消费品和工业品质量监管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介绍,今年将围绕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共治;围绕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发挥生产许可制度约束作用;围绕助推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围绕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

开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质检系统转变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效能,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多元共治,开创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据了解,过去五年里,质检总局组织对10.11万家企业生产的10.94万批次产品实施了国家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涉及的1.12万家(次)生产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并公开曝光。组织对5.6万家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对7960家不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企业不予许可,不予许可率达到14.2%。同时,推动监管模式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管产品拓展到管企业、管行业、管产业,由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质检系统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将有限监管资源向更加关注事关人身财产安全、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产品转变,监管重点更加突出。推动消费品安全监管成为质检系统聚焦的“三大安全”之首,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处置为核心,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了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初步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紧密围绕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上线运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风险监测系统,采取“神秘买家”抽样方式,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努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飞跃。

“改革创新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永恒主题。”据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质检系统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目标,最大限度取消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免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取消获证企业年度审查。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完善监督抽查法规体系,制定发布234类产品抽查实施规范,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改革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取消机动车安检机构数量和布局限制,实现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在深化这三项传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检验机构分类考核评价、产品质量监督问题约谈、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等新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监督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此外,质检系统还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政府一元监督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着力构建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围绕儿童用品、电线电缆、车用汽柴油、装饰装修材料、厨房用具、纺织服装、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20多类重点产品和电子商务产品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对内着力凝聚监管合力,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问题约谈等职能手段,集中解决突出产品质量问题;对外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联合行动,综合施治,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政策牵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

新常态呼唤质量提升

“实践证明,质量提升行动既是质检系统主动作为、有为有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呼唤质量提升,中国制造需要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普遍期待质量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上还处在中低端水平。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了制造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大调整,使我国制造业亟需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这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外部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质量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这为制造业质量升级提供了内部动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当前,我国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但近年境外消费却屡创新高。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游客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集中“扫货”现象屡有发生。“这说明,广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低端产品,尤其是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期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与质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产品质量需求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困扰和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量的信心没有得到根本提振。面对依然严峻的产品质量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从产品质量监督最薄弱的环节改进。”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质检系统将紧紧围绕消费升级制定措施,通过产品质量提升,提高供给质量,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据介绍,提升消费品质量,是质检系统今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5年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消费品质量并进行了一系列具体部署。

为集中力量提升消费品质量,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包括在全国范围突出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10种消费品;加大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社会宣传力度,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消费提示,加强消费引导;电子商务以消费品为主,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商品信息备案制度,加快构建“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等等。

围绕五方面开展工作

“质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要求,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努力推动质量监督事业创新发展。”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坚持质量为本,以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要坚持安全第一,以从严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维护消费品安全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要坚持改革当先,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深化制度改革、强化手段创新、提高服务成效。

据梅建华介绍,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将围绕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共治;围绕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发挥生产许可证制度约束作用;围绕助推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围绕提高治理能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其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饭煲、空气净化器、智能手机等消费品质量提升列五大工作任务之首。

1、围绕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

消费品安全是质检总局确定的‘三大安全’之首,也是质量品牌提升的重中之重。梅建华表示,质检总局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已经确定将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种消费品作为全系统的重点产品。总局监督司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以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从各省局到各县(区)局,都要结合本区域实际,补充完善一批重要消费品,制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综合运用各项职能手段,打好‘组合拳’,像打大会战一样去抓消费品质量提升。”

同时,质检系统将全面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突出抽查与消费者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指标,加大抽查结果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抽查后处理工作,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对重点区域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将专题报告地方政府组织综合治理,规范消费品质量市场秩序。帮扶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组织开展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保障能力调查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掌握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加强质量状况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能力。

此外,质检系统还将培育典型示范加强消费引导。坚持标本兼治、扶优治劣、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社会共治,推动消费品生产集聚区地方政府实施质量综合治理,积极培育和创建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解读。探索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监督制度,组织开展消费品重要性能指标比对工作,有效引导消费选择,回应社会关切。加大连续抽查合格消费品宣传力度,重塑国货形象,提振消费信心。完善监管制度实施综合治理。根据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状况,对消费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对不同类别企业、不同风险产品的差别化监管措施,建立和完善消费品生产企业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建设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消费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2、围绕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共治

提高工业品质量水平,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内容。今年,质检系统将突出监管重点,紧密围绕涉及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原材料、建筑材料、机械等产品,紧密围绕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的车用汽柴油、内燃机、煤炭、制冷设备、蓄电池等产品,紧密围绕直接影响制造业水平的工业机器人、高端生产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重大装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实际,积极探索工业品质量监管新途径,大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

同时,质检系统将强化质量监管,以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为切入点,按照“两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强证后监管。对质量问题严重、整改不合格、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条件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加大曝光力度。结合监督检查情况,开展产品质量分析和帮扶行动,帮助企业查找质量问题,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中,认真审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阻止企业使用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把生产准入关。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工业品质量综合治理,以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为突破口,宣传一批质量诚信领跑优秀企业,积极培育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和企业。推动行业自律,以电线电缆、建筑防水卷材、电网设备、机械等产品为试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大用户、技术机构在规范行业秩序、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开展以质量升级为内容的行业自律建设。总结钢铁、水泥行业质量安全评价试点经验,加快培育质量服务市场,发挥质量评价作用,促进工业品质量提升。

3、围绕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发挥生产许可制度约束作用

据了解,质检系统将严把生产源头关,严控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服务企业脱困升级。开展生产企业全面检查,以钢铁、水泥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获证企业质量检查和无证企业清查。重点检查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产能和产品质量状况。对质量不合格、存在违规产能、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且整改复查不合格的获证企业,将严格执行吊销或撤销生产许可的规定。对无证生产企业,将报请地方政府予以关停。严控新增产能,帮扶企业脱困。

4、围绕助推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

质检系统将把产品质量作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切实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服务与监管,大力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服务网络消费新业态发展。

一是帮扶电商企业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控制度,提高进货把关能力。支持电商平台企业开展“中国质造”等活动。在电商平台试点运用产品信息“过滤”技术,快速锁定问题产品,构建网售产品质量“防火墙”。以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为基础,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电商产品生产集聚区为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以典型示范带动质量水平提升。

二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作用。加强共享联盟运行机制建设,着力在信息互联互通和质量共享共治上下工夫,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分析、预警系统,用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三是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办法,建立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督促电商平台及时下架不合格产品,努力维护消费者质量权益。

5、围绕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

今年,质检部门还将大力推进产品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方面,围绕社会和民生需求,突出抽查重点,提高针对性。加强国家与地方监督抽查的统筹协调,加大联动抽查力度。落实随机抽查的要求,完善全过程管理。强化抽查结果分析利用,提高监督抽查制度的整体效能。

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方面,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全面修订生产许可实施细则,清理审批前置条件,建立审查机构年度检查和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许可审批全流程网上审批和电子审批,做到全过程留痕和监督。

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改革方面,加快制定风险监控工作管理办法和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工作规范。健全风险信息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

在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制度改革方面,完善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强化关键风险点控制,努力维护食品相关产品安全。

在深化安检机构资格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全面落实统一实施资格许可和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工作要求,完善安检机构监管机制,推动安检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消费品产品质量电子商务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