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

2016-12-16李永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宗气稳定型气虚

李永春,郭 丽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

李永春1,郭 丽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目的:观察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通补宗气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穴位针刺。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更好的疗效(P<0.05),治疗后两组均可使CRP含量降低,而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使TNF-α的含量降低(P<0.05),而对照组不能有效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针刺通补宗气法较常规取穴针刺具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含量。

稳定型心绞痛;宗气;气虚血瘀;针刺

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是相对较轻的一种类型,病情相对稳定。心绞痛的炎症损伤学说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自2013年以来,采用针刺通补宗气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系统观察了本法对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病例均来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山东省中医院的门诊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刺通补宗气法为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42~73岁 ,平均(58.6±11.35)岁;病程1~10年,平均(5.36±2.35)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60.4±10.35)岁;病程1.5~9年,平均(5.022.33)年。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胸痹”的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气虚血瘀证:主症:胸痛或(及)胸闷,气短;次症:神倦乏力,心悸,唇色紫或暗,自汗;舌象:舌淡或暗;脉象:脉弱而涩。必须同时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每周发作心绞痛2次以上的Ⅰ、Ⅱ、Ⅲ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者;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返流等所致胸痛者;③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及不能耐受针刺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针刺通补宗气法为治法。取穴共2组:①肺俞、心俞、脾俞、肾俞;②中府、膻中、中脘、太渊、内关、足三里。以上穴位除膻中外,均双侧取穴。先俯卧位针刺第①组穴,然后仰卧位针刺第②组穴,每组穴位留针20 min。其中肺俞、心俞向下斜刺10~20 mm,中府向外斜刺10~20 mm,其余穴位行常规针刺。得气后应用平补平泻法。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取穴: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4]“心绞痛”的针灸处方,穴位如下:内关、阴郄、膻中、血海、太冲。除膻中外,均双侧取穴。以上穴位行常规针刺即可。得气后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

两组针具均采用规格0.30 mm×40 mm的毫针,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疗效比较;②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的变化。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疗效标准制定。

3.3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应用SPSS17.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及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CRP、TNF-α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可使CRP含量降低(P<0.05),而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使TNF-α的含量降低(P<0.05),而对照组不能有效降低TNF-α的含量(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TNF-α含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宗气积于胸中,又名大气。宗气与心的关系《内经》中早有明训,《灵枢·邪客》指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说明宗气可以贯通心脉推动血气运行。但后世对此的临床应用却鲜见,仅民国张锡纯提出了升陷汤,用于治疗胸中大气下陷。建国后中医界对宗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医家明确提出利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5]、心衰[6]的治疗。

而针灸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依张锡纯之说,以通补宗气为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张锡纯提出“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精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张氏认为宗气本源于先天肾气,培补于后天脾胃之气,合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以上焦肺心为运行道路和发挥功能之地。因而调理宗气应当从心、肺、脾、肾四脏着手。

本处方以膻中、心俞、内关调心,中府、肺俞理肺。其中膻中、心俞与中府、肺俞皆为俞募穴,俞募穴分别为脏腑精气输注与结聚之处,用之可补心肺之虚。另俞募穴前后相应,内夹脏腑,可直接疏通胸中道路。内关为通调心脉要穴自不必说,太渊是肺经原穴,依五输穴配五行的子母补泻法,应为肺经母穴,虚则补其母,用之可补肺之虚。同时太渊为八会穴之脉会,用之可疏通百脉,文献中已有针刺太渊治疗心血管病的报道[7]。另本处方以中脘、足三里、脾俞补脾胃以培宗气之源,以肾俞补肾而育宗气之根。从临床疗效来看,针刺通补宗气法对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都有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医学界已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种炎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与自然进程[8]。CRP和TNF-α是其中重要的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程中起到了重要介导作用。本法可以有效地降低CRP和TNF-α的含量,减轻炎性反应,从而起到了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本法运用针刺疗法,从宗气立论,通补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针灸治疗冠心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3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75

[4]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1

[5] 张万义.从升补宗气论治老年人心绞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6-7

[6] 魏凤玲.升补宗气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会[J].山西中医,2010,26(10):58-59

[7] 隋康民,山青.针刺太渊为主治疗心脏早搏32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5):269

[8] Prediman K,Shah MD.Plaque disruption and thrombosis:Potential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J].Cardiol Rev,2000,8(3):32-39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ZDZK-019;山东中医药大学名科工程建设项目(2013年)。

李永春(197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R246.1

A

1005-0779(2016)11-0014-02

2016-06-15

猜你喜欢

宗气稳定型气虚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