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示范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6-12-16贺晓鹏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示范直播

李 华,贺晓鹏

(1.江西鹰潭市农业科学院,江西鹰潭335000;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示范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李 华1,贺晓鹏2

(1.江西鹰潭市农业科学院,江西鹰潭335000;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 要:2015年在江西省水稻原种场进行了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示范,平均每667m2产量达1 159.1 kg。根据示范结果,总结了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群体结构、最佳施肥量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直播;抛秧;示范;配套技术

早稻直播、晚稻抛秧近年发展很快,已成为鹰潭市及周边地区水稻生产主要耕作方式。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2015年在江西省水稻原种场场院分场进行早直播晚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同时根据示范结果,总结了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群体结构、目标产量、最佳施肥量、经济效益等技术经济指标,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概况及主要农时

示范在江西省水稻原种场场院分场进行,示范区经过园田规划,土地平整,灌排方便,是当地水稻高产区。土壤为泥沙土,随机抽取3块田块检测,平均有机质含量2.27%,水解氮114 mg/kg,有效磷15.9 mg/kg,速效钾117 mg/kg,pH 4.89。集中连片示范面积3.4 hm2。早稻耕作方式为直播,选用江早361,用浸种灵浸种,大田每667m2用种量6 kg,3月27日直播,6月8—13日抽穗,7月12日收割。晚稻耕作方式为抛秧,选用杂交稻五丰优T025,用浸种灵浸种,大田每667m2用种量2.5 kg,每667m2用434孔塑盘90片播种。6月23日播种,7月18日抛栽,9月10—16日抽穗,11月5日收割。

2 结果及分析

示范区早稻江早361全部被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科所作早稻种子收购。经晒干、精选后入库验收,折平均每667m2产量为510.5 kg。晚稻经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随机抽查高中低三丘田块测产,平均每667m2产量647.6 kg,全年合计产量1 158.1 kg。由于早晚稻生长后期均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响而普遍减产,故示范区未达到目标产量。

经对田间随机抽查和取样考种,早稻有效穗407.5穗/m2,平均每穗粒数108.1,结实率81.2%,千粒重25.7 g,每667m2理论产量613.1 kg。晚稻抛栽密度40.2兜/m2,平均每兜有效穗数8.9穗,每穗总粒数151.9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2.6 g,每667m2理论产量679.1 kg。

3 目标产量及高产群体结构

早稻最高茎蘖数每667m2控制在40万,成穗率占最高茎蘖数70%以上,每667m2有效穗25万~28万,每穗粒数105~115粒,结实率85%~88%,千粒重25.8~26.5 g,每667m2目标产量550 kg以上;晚稻最高茎蘖数每667m2控制在32万~35万,成穗率70%以上,每667m2有效穗23万~25万,每穗粒数150~170粒,结实率90% ~95%,千粒重22.5~23.5 g,每667m2目标产量650 kg以上。

4 最佳施肥指标及经济效益

早稻每667m2施纯氮(N)10~12 kg,磷(P2O5)5~6 kg,钾(K2O)10~12 kg。晚稻施纯氮(N)13.5~14.5 kg,磷(P2O5)5~6 kg,钾(K2O)11 ~13 kg。全年产量与双季抛秧相近,每667m2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5 配套栽培技术

5.1早稻直播技术

5.1.1精细整地 播种前开沟作畦,畦面3 m左右,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开好横沟、竖沟、围沟,做到沟沟相通,灌排自如。播种前1 d平整畦面,做到泥浆软硬适中,上不积水。待泥浆沉实后即可播种。

5.1.2品种选择 选择苗期耐寒性强,抗性强,分蘖力适中,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的早熟或中熟品种。一般以常规稻为主,其中金早47、中早35、江早361都是适宜直播的早稻品种。

5.1.3种子处理 浸种前3~5 d晒种1~2 d,用浸种灵浸种,方法是用10%浸种灵粉剂10 g对水3 kg浸稻种3 kg,浸24 h后按常规处理,然后保温催芽,破胸后温度控制在35℃以内,防止高温烫芽。催芽至芽长半粒谷,根长1粒谷即可播种。切忌根芽过长影响播种质量。

5.1.4播种期和播种量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12℃以上,抢在冷尾暖头播种。鹰潭市及周边地区具体时间在3月底4月初。大田用种量每667m2常规稻5 ~6 kg、杂交稻2.25~2.75 kg 。

5.1.5播种方法 分畦定量播种,即先播70%,再用30%补稀补缺,常规稻种平均8~9 g/m2,杂交稻种播3.5~4.5 g/m2,播后轻塌谷。播后半个月左右,移密补稀,确保稻株分布均匀,不留空白。

5.1.6化学除草 当禾苗长到2叶1心时,保持畦面湿润状态,用25%稻杰50~60 mL对水30 kg喷雾,喷药后48 h复水保持6 cm水层5~7 d。

5.1.7科学管水 一般3叶前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沟有水,维持土壤湿润状态,遇寒潮低温天气时,夜灌日排,切记长时间淹没禾苗,以免窒息导致烂种烂秧。分蘖期间隙灌溉,干湿交替,够苗晒田,掌握长势旺的、田脚深的早晒重晒,长势弱的、保肥性能差的沙壤土迟晒或轻晒。孕穗抽穗保持寸水,后期干湿壮籽。

5.1.8科学施肥 掌握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0%、30%、20%的原则。基肥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25~30 kg,2.5~3叶时增施断奶肥,追尿素7.5~10 kg,晒田复水时视苗情补施尿素3 ~5 kg加氯化钾7.5~10 kg。穗粒肥看苗而定。

5.1.9防病灭虫防倒伏 直播稻基本苗多,密度大,田间阴蔽,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相对较重,应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气候因素,选择适销对路农药进行防治。此外,通过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通过增钾控氮促使茎秆粗壮;通过好气灌溉促使扎根,从而达到防倒伏目的。

5.2二晚抛秧技术

5.2.1育秧技术 为防止秧苗徒长,二晚秧田一般不施基肥。浸种前轻晒种,用10%浸种灵粉剂10 g对水2.5 kg浸种2.5 kg,浸种12 h,然后晾摊破胸。播种前1 d平整畦面,做到上糊下松,待泥土沉实后即可贴秧盘。每667m2大田用434孔秧盘80~90片。秧盘盘孔插入泥中,秧盘之间不留空隙。先将畦沟中的泥土充分搅糊,后装入秧盘,刮平,待泥浆沉实后即可播种。按大田每667m2用种量2.25 ~2.5 kg播种。播种时用木板等物挡在秧盘边上,以防谷芽弹入沟中,先播三分之二种子,再将三分之一种子来回补缺。播后用扫把将谷芽扫入孔穴中,清除秧盘余土,以免引起串根。播种后至起秧前,秧田都要保持湿润状态,如遇大雨,可短时灌水护苗,以防雨水冲刷,雨后立即排干。在1叶1心时用多效唑进行调控,每667m2大田秧盘用10 g多效唑粉剂配成母液对水均匀喷雾。抛栽前3~5 d,结合灌3 cm左右的薄水层,增施送嫁肥,每667m2施尿素5~6 kg,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即可起苗抛秧。同时,应注意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的防治工作。

5.2.2整地施肥抛栽 翻耕前人工将稻秆均匀分开,撒施腐秆灵以加速稻秆腐熟,每667m2并施45%三元复合肥30 kg作基肥。抛秧时要做到浅水或无水抛秧,抛秧后每隔3 m左右拣出1条25 cm左右宽的工作行,并将苗补稀补匀。

5.2.3大田管理技术 抛栽后2~3 d,当秧苗90%以上直立时,放水3~6 cm,保持薄水层。抛后5~7 d结合追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拌除草剂(丁·苄)作追肥,施后5~7 d保持水层4~5 cm,待其自然落干,隔2 d再灌浅水,保持水层2~3 cm,做到保水与轻露相结合。抛栽后20 d左右,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即平均每兜有茎蘖数8~9根)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一般晒田时间过程5~7 d,掌握晴天时间短些,雨天长些;长势旺的、田脚深的早晒重晒,长势弱的、保肥性能差的轻晒,结合晒田复水,每667m2增施氯化钾5 kg。在倒2叶露尖期即抽穗前半个月左右,每667m2增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作穗肥。抽穗至齐穗期,可根据叶色的变化,适当补施粒肥,如施尿素,每667m2应控制在5 kg之内,此时需水量较大,应保水层6~8 cm。齐穗后干湿交替,收获前10 d断水。一般来说,相对于人工栽插田,抛秧田密度大,通风性能差,病虫害较多较重,特别要加大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力度。应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田间生长状况,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当水稻成熟85%~90%时,选择晴好天气,在露水干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收后经晒干或烘干后进仓入库。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irect Seeding and Later Throwing

LI Hua1, HE Xiao-peng2
(1.Yingt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ngtan, Jiangxi 33500; 2.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rice seed stock st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5 live early, late some high-yield demonstration, on average every 667m2production of 1 159.1 kg.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arly live late some high-yield group structure, the best fertilizer rate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direct seeding; throwing; demonstr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作者简介:李华(1960-),男,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新品种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799(2016)01-0021-03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示范直播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高品位茧丝蚕品种“川山×蜀水”原种性状及繁育配套技术
隧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探讨
苎麻良种“川苎11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