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丹丹为母之道:帮海归儿子克服“水土不服”

2016-12-15作者雪桥

幸福 2016年34期
关键词:宋丹丹海归儿子

作者/雪桥

宋丹丹为母之道:帮海归儿子克服“水土不服”

作者/雪桥

2011年,著名笑星宋丹丹与前夫英达的独生儿子英巴图,从美国留学归来。因在海外留学8年,英巴图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与国内环境格格不入,不仅给自己带来烦恼纠结,也导致母子俩矛盾迭起。最终,宋丹丹以母爱引领英巴图成长,母子俩共同闪耀在演艺圈——

“下套”让海归儿子减肥

2011年6月,幸福敲打着著名笑星宋丹丹的家门:儿子英巴图结束了美国留学生涯,即将回国。6月27日一大早,宋丹丹和丈夫赵玉吉早早迎候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体态臃肿的儿子挥手向他们走来时,宋丹丹用拳头擂了一下英巴图鼓囊囊的肚皮:“这里面装的都是洋墨水吧?”英巴图傻傻地挠挠头皮:“也不知为什么,喝凉水都长肉,蹭蹭就长到了230斤。”宋丹丹揽着儿子往停车场走:“儿子不管胖到啥程度,在老妈眼里都最帅。”

英巴图时年22岁,是宋丹丹与前夫英达的儿子,初中毕业后分别在英国、美国完成了高中、大学学业。英巴图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艺术基因,虽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但痴迷表演。一年前回国度寒暑假时,他就跟随宋丹丹参演了《老牛家的战争》《男人帮》《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影视剧,凸显了出众的表演潜质。儿子回国母子团聚本是开心幸福的事,可英巴图胖到这种程度,给宋丹丹带来了烦恼:儿子年纪轻轻就血糖、血脂超标;他走500米都气喘吁吁;从一楼爬到四楼,中间要休息两次……儿子这种臃肿体态,不仅会诱发各种疾病,而且直接影响就业!

英巴图归国的第三天,宋丹丹就给儿子制定了详细的减肥计划:每天只吃两顿饭,与蛋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绝缘;早晨、傍晚在小区广场各跑5000米;正餐以水煮蔬菜和水果为主……如此一来,习惯了暴饮暴食的英巴图经常半夜饿醒。为满足口腹之欲,他开始与宋丹丹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用生菜叶子卷巧克力吃;趁妈妈下楼倒垃圾,偷吃冰箱里的蛋糕和鸡腿。宋丹丹发现东西少了,他谎称喂了家里的宠物猫。在小区广场跑步时,只要妈妈一转身,英巴图就瘫在草地上喘粗气。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英巴图体重才减掉3斤。

宋丹丹急得心都焦黑了,丈夫赵玉吉给她支招:“减肥是一项艰巨工程,咱得调动巴图的积极性,让他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减肥。”宋丹丹有了主意。此时她刚接下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觉得剧中“沈光明”一角非常适合英巴图,便向导演余淳推荐儿子。余导承诺道:“‘沈光明’是玉树临风的帅哥,只要巴图3个月内将体重减下来,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回到家,宋丹丹将剧本摆到儿子面前:“导演准备让你演‘沈光明’,你先看看剧本。”

归国这段时间,英巴图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一家奢侈品公司看中宋丹丹的知名度,有意让英巴图参股管理,却被他婉拒。继父赵玉吉是京城一家房地产公司总裁,欢迎英巴图去公司上班,这也没能激起他的兴趣。经过冷静思索,英巴图觉得自己更适合演戏,决定将表演当成终身职业……他连夜将剧本看完,被精彩剧情刺激得热血沸腾。

次日早晨,英巴图起床穿衣服,看着自己满身赘肉,他突然变得伤感:“妈,我很想演这个角色,但外形与沈光明相差太大了。”儿子终于往自己下的套子里

钻,宋丹丹幽默地说:“所以你当务之急是减肥!”“我能减得下去吗?”“黄晓明、孙红雷这种级别的演员,曾为了上戏创造了一个月狂减30斤的记录,妈妈相信你也行!”

英巴图减肥的积极性被妈妈调动起来了。2011年8月,京城室外温度高达37度,英巴图每天穿着厚厚的棉衣,围着小区广场慢跑,直到跑完5000米才筋疲力尽回家。饮食方面,英巴图也压制自己,不再吃巧克力、牛肉、奶酪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每次吃完饭,宋丹丹都用手机专业软件计算儿子摄入了多少卡路里,一旦超标,她就督促英巴图通过跑步、做俯卧撑、举哑铃等运动,燃烧相等的热量……

经过母子俩三个月努力,这年12月,英巴图奇迹般减掉86斤,身高1.80米的他,体重下降到144斤。宋丹丹用手机给儿子狂拍数张照片,连同儿子刚回国的照片一同发到微信朋友圈,开心地问:“朋友们猜猜,这个胖子和帅哥是同一个人吗?”大家都打趣宋丹丹是“狼妈”,逼儿子创造了减肥奇迹。

2012年1月,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在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开机,宋丹丹与儿子同时进入剧组。母子疏离十多年,如今连工作都能与儿子在一起,宋丹丹觉得这是一个母亲最大的幸福。母子俩在宾馆的房间相邻,每天一同去片场,一同坐车回驻地;中午母子俩挤在一起吃盒饭,像朋友一样幽默斗嘴、开玩笑,那种温馨平等的母子情令人羡慕。然而,随着拍戏深入,宋丹丹又因为儿子添了心病……

儿子不适环境刺痛星妈心

宋丹丹的烦恼,源于儿子的不合群:英巴图还沿袭在国外留学时的处世方式,不论称呼谁都直呼其名;他说话直截了当,不注意委婉含蓄。同一句话、同一件事从他嘴里说出,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有时导演组织演员说戏,英巴图冷不丁蹦出一句英语,让大家面面相觑……

儿子以前在剧组拍过戏,当时只是客串,只有短短几天,身上这些毛病没暴露出来。为不让儿子被同事另眼相看,宋丹丹委婉劝儿子:“这是中国,不是在美国,你言行别太出格了,要学会适应环境。”英巴图反问道:“我又没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实话实说?说话做事绕那么多弯子多累!”宋丹丹想,儿子刚回国得有个适应过程,等时间长了,他就不会如此另类了。

然而,儿子的表现越来越让宋丹丹揪心。2012年3月,英巴图在化妆间外排队等候化妆,40多分钟过去了,里面有个女演员还不出来。他等得不耐烦了,几次拍门大声问:“妆化完了吗?我可以进去了吗?”对方看在宋丹丹面子上隐忍不发,但憋了一肚子火。第二天,英巴图与两位老演员对戏,他直言说对方抢戏,让两位老演员下不了台。其中一个私下发牢骚:“如果英巴图不是宋丹丹的儿子,我才不会这么容忍他!”渐渐地,风言风语传到宋丹丹耳朵里,说英巴图恃才傲物、骄傲自大。宋丹丹将大家的感受告知儿子,英巴图不以为然:“我直爽率真,在美国,同学和老师都欣赏我。”宋丹丹的心沉甸甸的……

《李春天的春天》杀青后,在宋丹丹推荐下,英巴图成为北京鑫宝源影视文化公司的签约演员。她教育儿子:“一个人不管怎么有才华,都要懂得柔和低调,注意与同事搞好关系。”英巴图牢记妈妈的叮嘱,努力与同事打成一片。然而因对国内环境陌生,他和同事关注的话题总是南辕北辙。他说的,大家不感兴趣;同事高谈阔论,英巴图又插不进嘴,只得傻傻地看看这个,望望那个。这样一来,英巴图始终无法融入同事交际圈。

节假日,同事们私下聚会、野炊,也不叫上英巴图。他觉得自己就是公司的局外人,越来越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心有羁绊,周围一切在英巴图眼里都成了哈哈镜:他留学的洛杉矶晚上静谧安宁,而北京直到深夜还车水马龙、嘈杂喧闹;地铁里永远人满为患;在餐厅吃饭,很多人大声喧哗……离开美国熟悉的社交圈,又无法融入国内环境,英巴图怎么也找不到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曾经那个活泼热情的帅小伙,变成了失落焦躁的“宅男”。

因此除了拍戏,英巴图几乎不出门,他宅在书房里上网玩游戏,QQ和MSN永远处于隐身状态,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宋丹丹经常催儿子:“你应该出门结交新朋友,天天待在家里算怎么回事?”英巴图盯着电脑屏幕,不理妈妈。宋丹丹关掉电脑,逼儿子出门。英巴图烦了:“是不是让我出门招人嫌?”“你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自己?”英巴图与妈妈针锋相对:“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母子俩发生激烈冲突……

这年5月16日,英巴图一大早就起来了,拎着行李箱向母亲和继父告别:“我考虑了很久,在国内工作生活很不顺心,想回美国找工作。只有回到熟悉环境,才能自由自在……”宋丹丹的心被刺痛了。赵玉吉抢过行李箱,难过地说:“巴图,妈妈就你这么个儿子,非常在乎你。你留学这些年,她天天在家掰着指头算你哪天回国。要是你重回美国,我们想见你一面都难。妈妈一天天老了,经不起舟车劳顿,你就安心在国内发展吧。”

宋丹丹满眼泪水:“妈再也不想跟你分开了,也不再逼你了。只要你不去美国,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行。”此时宋丹丹已51岁,素颜的她眼角鱼尾纹非常显眼,两鬓

出现白发。英巴图心里涌上一丝柔软的疼痛,打消了回美国的念头。他哽咽着说:“妈,我很失败,没想到花了那么多钱留学,回国会这样。”宋丹丹拥儿子入怀,母子俩双双落泪。儿子虽然不走了,但宋丹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儿子这是怎么了?北京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这里有他最亲爱的父母和所有亲人,他怎么就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宋丹丹无法解开这个心结!

母爱引领迷茫儿子成长

见妻子忧心忡忡,赵玉吉提醒宋丹丹:“巴图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我从电视里了解到,上海一位女海归回国后不适应环境,患上了抑郁症,差点跳楼自杀。”联想到儿子现状,宋丹丹的心悬了起来。此后,她放弃繁忙工作,将引领英巴图适应国内环境当做重中之重。

2013年7月,宋丹丹拜访京城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焦虑讲述了儿子归国后的生活现状。李教授一针见血指出:“巴图这种状况在‘海归’中颇具普遍性,你不必恐慌。在海外留学多年回国,就成了家乡的陌生人,必须重新熟悉和适应国内环境,构建新的交际人群和价值体系。如果这些跟不上,就会导致海归回流,或出现心理障碍。”

接着,李教授打了一个形象比喻:海归的情绪变化可以用字母“U”来概括。刚回国情绪处在“U”字的最高点,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当与国内环境发生摩擦碰撞,情绪降到了“U”字的最低谷。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社会要营造宽松温暖的环境,帮助“海归”释放心灵垃圾,重塑自信,让其再次回归到情绪的最高点……宋丹丹豁然开朗!儿子出国前,自己事业正处在爬坡阶段,英巴图很少享受母爱阳光;儿子留学期间,母子俩一年难见一次面。可以说在儿子成长的最关键阶段,自己母爱缺位;而今,儿子遇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困顿,该是自己彰显母爱的时候了!

一个星期后,宋丹丹抱着两个金灿灿奖杯来到儿子房间:“这是你出国前在央视银河少年合唱团演出时获得的荣誉,那时你不仅是合唱团的骨干,还擅长绘画和书法,在老师、同学和父母眼里,你是最优秀的孩子。留学期间,你也是佼佼者,设计的美术作品荣获学校一等奖。现在你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妈妈相信,凭你的才智和毅力,一定能走出来。”英巴图眼睛湿润了。宋丹丹将儿子拉到阳台,指着一盆君子兰说:“这盆花是我前几天从一个小盆里移过来的,尽管我每天浇水、施肥,但叶子依然蔫蔫的。半个月后你再看,它肯定比在小盆里长得更茂盛。儿子呀,你现在就好比这盆君子兰,经过自身调整,一定能适应国内环境!”英巴图摩挲君子兰的葱郁叶片,若有所思……

经专家指点,宋丹丹觉得儿子此时的社交圈就像一盘被打乱的拼图,她要用睿智母爱还原精美图案,帮助儿子建立新的朋友圈。此后,宋丹丹经常带儿子参加聚会,将与英巴图年龄相仿的青年演员请到家中做客,并举行家庭卡拉OK比赛。为融洽儿子与演员们的关系,宋丹丹给每个人送小礼物;赵玉吉将大家的演唱录下来,刻成光盘送给对方。在宋丹丹的调剂下,聚会氛围热烈融洽,英巴图与大家畅所欲言。

而且,宋丹丹还陪儿子频繁光顾减肥俱乐部,鼓励英巴图与大家交流减肥经验。随着社交面拓宽,英巴图的朋友越来越多,他自信心增强了,性格开朗了,脸上有了笑容。2014年9月,电视剧《芈月传》在河北承德开机,英巴图在剧中扮演英武好战的秦武王嬴荡。担心儿子言行出格受排挤,宋丹丹专程赶往剧组陪伴英巴图。

为给儿子做榜样,宋丹丹见谁都主动问好,要么称“老师”,要么喊“哥、姐”;她将儿子介绍给剧组每一个人,谦逊地请对方多关照;剧组的灯光师生病住院,宋丹丹带儿子去医院探望。她多次对儿子说:“别小看一声问候,一次探望,很多温暖和感动,就是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英巴图这才意识到,自己已回到国内,必须入乡随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都应作相应调整。

母爱就像精神航标,激发了英巴图拥抱生活的热情。他牢记宋丹丹的教诲,以感恩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平凡人。剧组有人遇到经济困难,英巴图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同事家里有喜事,他带着礼金前往问候;有时剧组工作人员忙不过来,他帮助分发盒饭……渐渐地,朋友同事经常向宋丹丹反馈:“巴图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懂事、有礼貌,越来越招人喜欢。”“巴图身上没有扎人的棱角了,一到节假日,大家抢着与他约聚餐。”宋丹丹眼里涌出惊喜泪花。

英巴图的成长成熟及良好人际关系,拓展了事业空间。2015年,他离开宋丹丹的庇护,独自在演艺圈打拼。他演技精湛,待人谦逊,将每一个合作的演员当朋友,赢得广泛好评。2015年,英巴图在影片《老炮》中大放异彩,亿万观众再次见证了他的风采。2016年6月,他参加北京电视台《跨界歌王》挑战赛,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艺。晋级赛阶段,宋丹丹亲临现场为儿子加油。节目现场,宋丹丹仔细聆听舞台上的巴图唱《当你老了》,顿时眼眶湿润。在那一个浪漫的夜晚,母子俩眼中的情真意切那么真实,那么美好。就正如宋丹丹的那句话:我儿子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作品!

编辑:莫言言 happywyli@163.com

猜你喜欢

宋丹丹海归儿子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打儿子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海归”返乡当“猪倌”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新海归
只是赢了自己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