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2016-12-15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福利中国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愿老龄化居家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对于中国的老龄化及其应对总结为三点:一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很严峻,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亿,每年以增加1000万势头向更高程度老龄化发展,大家能感觉到人口老龄化形势确实很严重。二是中国应对老龄化任务很繁重,目前中国2.2亿人领取养老金,需要巨大资金需求,2亿多老年人现在以1000万速度递增,大概20年左右将达到4亿老年人,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怎么满足,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谁来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服务,所以任务很繁重。三是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很光明,数以亿计老龄化人口对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高涨,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也是政策层面与学界的共识。但在如何发展养老服务方面却存在着不同认识,当务之急是需要理性分析与判断。

一、尊重老年人意愿应当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本前提

养老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无论从公益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都应以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为基本前提。因为意愿决定需求,需求影响供给,而养老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需求。

各种调查都表明老年人对养老意愿更多表现为居家养老,在自己家中、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是老年人的普遍心愿,从多条途径调查了解到95%以上的老年人都愿意在居家养老,例如日本的养老机构都是立足于社区,真正是养老人机构老年人的需求极为少数。在中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是他们的真实意愿,也是中国社会的人之常情,这应当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只有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愿,才能提供精准到位的养老服务,才能创造出公益效益与市场效率,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与低效。

二、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应当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流取向

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与服务需求,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应当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流取向。

为此,需要对现行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要在战略思路上从重视机构养老转向重视居家养老,真正实现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

第二要构建发达的社区服务网络是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

第三公共资源应当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投向社区与老年人家庭。

第四要坚持普惠与特惠双层架构,以普惠为基础,以特惠为提升,既满足好大多数老年人的普遍性需求,也保障少数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第五要实现养老服务业多元并举,并与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等相关制度有机协同。

三、需要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间,我们对机构养老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总体而言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居家养老的关注不够、投入不够、服务不够,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要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升家庭养老保障功能。

第二要建立社区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支持政策,积极培育社区自组织,弘扬传统的邻里互助文化,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

第三要建立机构养老向社区延伸和进入老年人家庭的促进政策,引导机构养老健康发展。

第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提供经济支持。

第五建立老年人失能状态分级政策,为实施个性化养老服务和护理保险等制度提供依据。

上述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化,将促使我国养老服务业沿着健康的发展之路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会给全体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

猜你喜欢

意愿老龄化居家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